我已授权

注册

直播带货已演化成赔钱赚吆喝和割韭菜的游戏?董明珠们的成就很难复制

2020-06-05 17:49:00 和讯名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注定与“卖货”二字结下不解之缘。

  这厢“地摊经济”方兴未艾,那边“直播带货”如火如荼。

  至于未来“地摊经济”如何发展,尚有待观察。不过如今可以肯定的是,起源于草莽的“直播带货”正在变得愈发高大上。

  在超级草根网红李佳琦和薇娅等人爆火之后,罗永浩、陈赫、刘涛等名人、明星也纷纷试水。

  而董明珠等企业家则是“直播带货”里异军突起的黑马。在罗永浩等带货成绩开始走下坡路时,董明珠的带货业绩却节节攀升。从4月24日到6月1日,董明珠的四场直播销售额爆炸式递增:22.5万、3.1亿、7亿、65.4亿。

  看到了甜头的总裁大佬们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这不,今年的618购物节尚未开启,就有消息称,将有600多位总裁、300多位家电高管要来天猫和京东直播带货。这些高端人士纷纷放下身段,放弃保持“神秘感”,来电商平台上吆喝“练摊”。届时,不知又是一番何等热闹的场景!

  不过,热闹归热闹,火爆了小半年的“直播带货”渐渐表露真容。真相似乎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美好——直播带货=名人+赚钱?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适合“直播带货”,也不是所有的 “直播带货”都赚钱。

  董小姐的神奇带货之旅

  “格力要专注线下,要多开专卖店,甚至把店开到社区里去。”这是董明珠在2019年两会上放下的豪言壮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疫情之后一切都变了。短短一年时间,2020年两会前,董小姐就陷入“真香定律”,热情高涨地拥抱“直播带货”去了。

  尽管不像罗永浩等初战告捷,董明珠却是稳扎稳打,渐入佳境。

  4月24日,董明珠首次抖音首播,画面从头卡到尾。又像专访又像带货的内容安排并不吸引人。最终销售额仅有23.25万元。

  5月10日,董明珠选择快手为直播平台。这次不仅联合了快手头部主播,还提供了官方补贴。当日成交额突破3.1亿元。

  5月15日,董明珠转战京东。京东为其提供了亿级站内总曝光、千万级资源投入和流量矩阵支持。最终,总销售额超过7亿元。

  6月1日,董明珠全面撒网,将直播同时分发到6大平台。董小姐不仅在直播中连线经销商“冲销售”,甚至拉来了珠海市委市政府千万级别的价格补贴。于是,创下了家电行业直播销售记录——65.4亿,相当于格力电器(000651,股吧)今年一季度营收(203.96亿元)的32%。

  在疫情的催化下,业绩压力让格力不得不拥抱直播。董明珠的带货源于迫不得已,但也是一场主动求变之旅——渠道大变革成为这次直播的主旋律。

  很多人以为,“直播带货”对格力引以为傲的经销商体系是巨大冲击。但实际上,正是因为董明珠与线下经销商联合发力,才有了董小姐“直播带货”的奇迹。

  董明珠的直播带货,其实是由经销商在线下获得流量,然后由董明珠在线上直播间完成转化。尽管直播间售出的产品价格比最低的零售价还低一点,但是仍比经销商进货价高一点。经销商以线下二维码发放等形式为直播带来观看流量,同时也借助直播扩大了销售流量,薄利多销最终使得大家都获得利益。此外,直播还为格力带来了其他显而易见的利好:缓解业绩压力、带动销量、保持品牌关注度。

  “不赚钱,交个朋友”

  但是,董明珠的“直播带货”却是很难复制的。

  因为董小姐不仅自身有“明星带货”光环,同时也有庞大的经销商队伍做后盾支持。而多数的“带货明星”和品牌商只能凭借各自优势互相抱团取暖。

  很多时候,“名人效应”并不是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无论是王祖蓝、李湘、叶璇等名人明星,还是李彦宏马云等业界大佬,都创下过非常惨淡的“带货”记录。更不要说那些多到数不清的各路网红。那些“分分钟入账百万”的带货狂人只是很少的头部网红。而且纵然如李佳琦之类的头部网红,其带货水平也是时有波动,并不能保证品牌商稳赚不赔。

  对于品牌商而言,高坑位费、低压价、高提成则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一般品牌商若想通过直播渠道出货,需要以“坑位费”、“佣金”的方式与带货网红分成。坑位费比较可控,体现的是带货人的影响力。佣金抽成则一般设置为20%-30%,由商家按照比例支付佣金。

  此外,品牌商还需要尽量压低价格以保证产品在直播中的吸引力。这样一来,留给品牌商的利润空间恐怕就十分有限了。如果再加上直播效果欠佳、带货销量差等情况,那么品牌商就更加无奈了。很多时候,也许忙乎了半天,商家最终只是赔钱赚吆喝,不得不像罗永浩一般自嘲:“不赚钱,交个朋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心被割韭菜

  “直播带货”确实有充满诱惑的一面,但只是看上去很美。很多传统企业、创业者对之充满向往,资本市场上也一度掀起“网红经济”概念股的热潮,至今尚未完全消退。但可惜的是,多数执着于此概念的人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近日,直播带货过程中的虚假宣传、刷单、货不对板、质量“翻车”、售后维权难等乱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一些花费巨大金钱和精力投入的品牌商成为待宰的羔羊。他们本来寄希望于“直播带货”可以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为企业带来巨大销量。但是虚假流量成为其难以言说的痛,而直播后大量的货不对板、售后维权又让企业与消费者的鸿沟愈加拉大。最终,企业和消费者都一不小心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而割韭菜的现象在资本市场演绎得更是淋漓尽致。曾经一度,但凡跟“网红”、“直播卖货”搭点边儿的上市公司都收获了股价的飞跃。所以有不少上市公司都在“直播”、“网红”概念上做文章,硬是将自身业务与其扯上关系。据统计,目前A股已有多达44家上市公司,宣称与“网红”、“直播带货”等业务有关,而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那么,跟“直播”、“网红”扯上关系,就意味着企业是优质的上市公司吗?数据显示,这44家公司中,有16家在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5家净利润下滑,净利润实现增长的只有13家。更有像长城影视(002071,股吧)这种处于退市边缘的公司,一季度净利亏损2473万元,同比下降326%。

  这些公司在“直播带货”的风潮下,股价多次一度暴涨,受到投资者的狂热追捧。然而可以想见的是,一旦“直播”、“网红”的风潮过去,这些公司的股价势必会被打回原形。到时候,不知道这些狂热的“韭菜”又会面临怎样一场血腥的收割。

  不过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营销方式,直播带货让去中心化电商崛起,私域流量价值逐渐凸显,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价值的。只是,不管是“直播带货”还是最近兴起的“地摊经济”,都还不够成熟,面临的问题多多,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短期内并不明显。所以,无论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还是企业自身,都要时刻保持审慎、警惕的态度,谨防被不小心割了韭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博财经档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