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段思宇
[ 2019年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达12.7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85%以上。 ]
“两天的主题论坛,信息量巨大,有很多积极信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建设重心也在讨论中逐渐明晰。”参会嘉宾、国际金融论坛秘书长及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在6月19日第十二届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结束之际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业内的共识是,不管是从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效率分析,还是从金融机构齐聚程度、金融法治法规体系等方面判断,上海均已具备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逐渐从“建起来”走向“强起来”。
在实现了前一阶段任务后,新起点上,上海将如何出发?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硕果累累
“冲刺”是近两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大符号。根据目标,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此前,多个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在金融要素市场方面,上海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最齐备的城市之一;在对外开放方面,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不断拓展,原油期货、“沪港通”等金融产品相继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投贷联动、跨境ETF等业务创新不断。
朱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立的程度来讲,我认为上海已初步完成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一方面,上海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面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功能愈发明显;另一方面,上海集聚效应强烈,境外投资者纷纷落户;再者,境内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途径更加丰富。
这在数据上有直观体现。据统计,2019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达19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达12.7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85%以上。
同时,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筹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二位,全年股票交易额、年末股票市值均位居全球第四位;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铜、镍等多个期货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原油期货成交量居全球第三位。
对于上海以往的成果,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发言中如此概括道:“过去一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又有新的进步。”
上海将有更多改革创新举措先行先试
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言,2020年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站在新起点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发言中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即上海将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朝着具有更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朱宁也对记者称,未来上海面临着三大机遇,一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金融市场在迈向全球化过程中最坚实的基础;二是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三是中国财富积累的不断增长,再加上创业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诞生,形成了一个既有投资意愿也有融资意愿的金融市场。
迈上新台阶后,在众多学者专家看来,上海在建设更加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是关键。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曾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和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密切相关,上海金融中心也是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人民币能否走出去直接影响到其能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对此,本届论坛已释放积极信号。易纲在演讲中提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只要符合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避税的监管要求,正常的贸易和投资需要的资金都可以自由地进出。”
“这种由监管发声,特别提到在上海先行先试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情况较为罕见,大家听后都比较激动。”朱宁告诉记者,这可以看作是为进一步的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开放做尝试试点和准备,目前,金融改革开放正在一步步前进,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将值得期待。
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演讲中提到,当前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的比重已经超过50%;在沪世界500强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超过外币结算量,人民币成为在沪跨国企业的首选跨境结算币种。
潘功胜还称,未来将坚持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竞争中的基本定位,建设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金融中心。“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支持上海发挥人民币资产发行和交易中心的独特优势,创新丰富人民币金融产品,拓展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全球各类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
除了人民币国际化外,朱宁还提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也比较重要,比如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和规则环境,形成高质量的金融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金融人才和机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