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全面禁抗开启 催生2000万吨级行业巨头

2020-08-10 07:07:11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陈慧

  [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统计,2019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621家,比上年减少35家,饲料产量10659.7万吨,同比增长3.7%,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46.6%。 ]

  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明确了饲料端减抗和限抗的时间表。过渡期后,中国饲料“禁抗令”开始正式全面施行,2020年7月1日起,全国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商品饲料。

  禁抗令实施,令养殖产业链受到普遍影响,经过淘汰升级的饲料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对处于产能恢复爬坡阶段的生猪养殖行业来说,饲料全面禁抗是继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后,面临的新一轮挑战。另一方面,饲料生产和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过度应用导致其对公众食品安全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饲料禁抗、养殖禁抗已经成为国际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中国农牧企业以及畜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过去几十年里,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掩盖了养殖行业粗放式运行的弊端。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多方调查采访发现,已有不少饲料、养殖企业包括中小养殖户,都在积极准备应对行业转型升级,多家头部企业研发出了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替代方案和养殖全流程综合解决方案。在禁抗时代已经开启的当下,短期的冲击和阵痛,将换来整个产业链更健康、高效的发展。

  饲料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对饲料生产企业来说放弃抗生素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针对养殖端的需求,研发生产出高品质、营养精准配比、对抗生素有替代性作用的新型饲料。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高品质饲料的研发能力和产能规模,将决定饲料企业能否在这一轮行业升级和洗牌中存活下来并壮大。

  事实上随着饲料行业总产量在2012年进入平稳发展期后,过去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型扩张模式在面对养殖规模化提高、饲料企业竞争加剧的形势下,行业集中度开始不断提升。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下称“中饲协”):饲料企业总量从高峰期的16454家下降至2015年的6000多家。智研咨询2019年11月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饲料加工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称,饲料行业的集中度还在不断提升,效率高、规模大、做产业链价值的优势企业正加速占领市场,未来两三年总数可能降至3000家。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带来了持续性影响,行业内的中小饲料企业八九成的利润来自猪料,这部分企业的退出必定加速行业集中的速度,非洲猪瘟、禁抗限抗、环保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将推动优势饲料企业迎来行业巨变中的机遇。

  根据中饲协的统计,2019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621家,比上年减少35家,饲料产量10659.7万吨,同比增长3.7%,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46.6%,较上年增长3.3%。全国有7家生产厂年产量超过50万吨,比上年减少1家,单厂最大产量110.7万吨。受生猪产能下滑和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等影响,全国工业饲料该年度的产值、产量和集中度都有所下降,以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数量为例,2017年共有35家,市场份额占比62.3%(同比提升5%);2019年则只有31家,市场份额占比降至50.5%,其中有3家企业集团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另一方面,全国饲料产能正逐步向主产区集中,2019年饲料产量超千万吨省份9个,按产量排序分别为山东、广东、广西、辽宁、江苏、河北、湖北、四川、湖南,比上年减少2个,其中山东和广东两省饲料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在千亿以上;全国有12个省份产量同比增长,其中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等5个西部省份增幅超过20%。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无论是饲料行业还是养殖行业未来集中度都趋于提升,并且生猪养殖和饲料结合将会更加紧密,饲料生产将更多向主产区集中和优化,大型饲料企业凭借其技术研发、品质和市场优势,将会加速整合。

  此外,现有的不少单品类的中小型饲料厂,其分散式、区域化的经营模式将受到严重冲击,未来可能都会以综合性工厂、集团化的运作模式构建饲料业务,以把握大型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品牌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否则很难获得在行业中持续生存和竞争的机会。

  上述报告也认为,对比欧美国家以及日本市场,中国饲料低效产能仍然占比很大,集中度向优势龙头企业提供的空间仍然非常可观。未来十年,中国必定会诞生总产量4000万~60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含国际市场),龙头市占率或达20%~30%,并且大概率会走向国际化。

  目前国内产量上千万吨的饲料企业中,新希望六和拔得头筹,2019年年报显示,该公司饲料销量1872万吨,同比增长9.9%,产量创历史新高,已经成长为饲料销量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龙头企业。由该公司首推的生物环保饲料销售也实现了翻番至210万吨。与此同时,该公司去年饲料毛利润达到34.37亿元也创下了新高,同比增长14.50%。

  第一财经记者从新希望六和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该公司在2006年欧盟全面开启“饲料禁抗”时,就开始了“减抗、替抗”技术研究,不断尝试在饲料中逐渐减少甚至停用药物,同时率先推出生物环保饲料系列产品。农业农村部出台全面“禁抗”新政策后,新希望六和饲料研究院团队在原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生猪养殖“6H”无抗综合解决方案,从营养精准、原料筛选、工艺优化、生物环保、功能性添加剂、标准化生产六大方面着手,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对营养物质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营养配比,使用了有机酸、植物提取物等功能性物质替代抗生素的作用,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以调节肠道健康,并通过低蛋白日粮营养模型降低饲料成本,同时严格执行6S标准化生产制度进行把控。

  该公司从今年5月开始逐步生产“6H”无抗饲料,预计饲料总销量在2021年将超过2000万吨,成为国内首家规模超过2000万吨的饲料企业。

  替抗功能性添加剂需求爆发

  湖北麻城市养鸡专业户张峰在度过了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低谷期后,重新养了一批近万只红壳蛋鸡,从7月初饲料禁抗令发布以来,他发现本来因为玉米和大豆涨价已经提高了不少的饲料价格,又涨了。

  “7月中旬饲料厂通知提价,每吨在之前的基础上涨了约50元,今年禽蛋价格波动比较大,大家都在适应中。”张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家和附近几个中小养鸡场的饲料都是本地一家饲料厂配的,禁抗令正式出台之前,饲料里就没有添加抗生素了,换成了鱼肝油、多元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和中药,目前只在小鸡生长阶段出现发病时才会用抗生素,开始下蛋后,基本就不用了,“我们的鸡和鸡蛋都由签约的企业来收,现在查得挺严的,一般不会冒风险随意给药,附近的几家养猪场被正邦集团委托做生猪育肥后,饲料、药物、猪场管理等方面都是正邦负责,都比之前更规范了。”

  记者结合多家机构的预测发现,随着饲料禁抗令实施,具有替抗作用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需求有望爆发,预计市场增量空间可达近百亿元,较现有规模提升一半以上。这一趋势从全国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快速增长可见一斑。2019年全国饲料添加剂产量1199.2万吨,同比增长8.2%。其中,氨基酸、维生素产量分别为330万吨、12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5%、14.7%;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产量继续快速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16.6%、19.3%。

  除了上文提到的新希望(000876.SZ),较早布局替抗市场的饲料龙头之一海大集团(002311,股吧)(002311.SZ);从事酶制剂、微生态以及动物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蔚蓝生物(603739,股吧)(603739.SZ),从事饲用酶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溢多利(300381,股吧)(300381.SZ),从事兽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绿康生化(002868,股吧)(002868.SZ)等多家企业,因为在替抗产品、综合解决方案、渠道资源等方面具备优势,近期受到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在可用范围的中药、有机酸、生物酶等类型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并不能完全代替抗生素的作用,需要配合饲料的营养精准配比、适口度提升等方面的改善以及养殖环节的高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养殖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呈良性增长,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新希望六和饲料研究院院长周桂莲7月初在“2020饲料工业发展云峰会”上也表示,在饲料不添加抗生素的前提下,饲料企业和养殖客户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动物肠道健康和提高动物免疫力,禁抗不等于替抗,新希望六和没有完全把饲料研发的工作重心放在抗生素替代品的开发上,而是重点研究母子一体化营养、原料加工工艺等更深层次的方面,最后才是替抗产品。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