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第二日,论坛围绕“后疫情时代的财富管理”这一主题展开,邀请海内外学界、业界人士,从中观、宏观的角度着眼于金融发展、金融科技创新以及消费端的迫切需求,深入观察财富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信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认为新金融基础设施有三个“新”:第一个“新”,新的技术;第二个“新”,新的制度;第三个“新”,新的环境。
杨涛强调,金融新基建,并不是像有些朋友关注那些更多谈金融如何支持经济的新基建,而是说金融自身谈论新基建就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以下为演讲原文
金融的新基建我个人认为首先可以从几个方面略加进行层次的区分:
第一是最核心也是最狭义金融新基建的概念,应该说是最狭义最核心金融基建的概念。我们知道这两年中央在各类场合各种文件当中提出,不断提出更好更快发展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就是最重要核心的金融新基建的概念。如果按照近两年国际上相对形成一致叫PFMI(《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里面实际上是把这些机构或者是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清算、结算、记录、支付与证券衍生品的网络统一叫做清算类的基础设施。比如说我们央行间接和直接主导,比如说中央证券决策系统,交易报告数据库等等,这样的概念都是我们关注最核心的金融基础设施的概念。
第二是相对广义一些的新基建的概念,今年年初六部委出台了统筹金融新基建的文件,这里面提高了金融征信系统,信用体系建设也是金融最重要的基础支撑。再拓展一下,我认为广义的金融新基建还可以包括类似于像关键信息系统,我们正在推动自主可控,推动它的变革这样的一些领域。
第三可以聚焦到技术类的金融新基建设施,众所周知支付、结算、存贷款前三类是有金融属性,最后一类是支撑金融中后台这样的设施,里面除了我们刚才谈的大云平移,还有金融业跨行通用技术,多维数据处理等等,它又是可以归纳的。
第四如果进一步拓展有叫软性的隐形金融基础设施概念。比如:会计、法律、反洗钱,这些都是绕不开的。单大家都知道今年一季度中资本中概股在美国上市的尤其是金融上市端的一些企业,似乎在利润增长方面很多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有所下行,背后一方面是疫情冲击,另外一方面是调整了会计准则,伴随着新金融会计准则变成了重中之重。除此之外,伴随着新金融发展我们还需要软性金融文化的优化涉及到绿色金融可持续等一系列的东西。
金融标准化方面这是着力拓展的视角,全球法人金融机构的编码叫“雷”。过去在全球金融市场交易方面非常的混乱,搞不清楚交易对手是谁要花大量的精力进行尽调,现在要发身份证。所以我觉得首先我们谈到这几个层面都是金融基础设施的不同层面。
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起码可以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新”,新的技术。像新技术不仅仅改变了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一个一个要素,一个一个产品,一个一个工具,更重要是对背后这样一些从清算结算渠道,到大数据征信,到技术的底层支撑,都带来了深刻影响,所以技术是其中一个新。
第二个“新”,新的制度。因为有时候,技术它不是单边突进的甚至有时候我认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伴随在经济金融领域原有的技术,原有的要素,导致过去的交易关系,交易市场结构发生变化,这个时候新的制度,新的规则就变的特别重要。无论是前几年我们在支付领域谈第三方支付,还是现在互联网金融产品,谈数字货币,其实在技术背后更重要是新的规则,这些新的规则在改变这些基础设施的治理结构、交易效率,由此我们要予以应对。
第三个“新”,新的环境。新的环境面临挑战是非常之多,既有我们在经济的方面带来的压力,也有国际环境方面的压力,我们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在全新的金融走出去跟引进来,国家竞争环境下进行架构,这个我觉得也是一个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我觉得金融新基建,并不是像有些朋友关注那些更多谈金融如何支持经济的新基建,而是说金融自身谈论新基建就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归根到底,第一,是为了提高保障金融运行的安全性,因为你就是金融的道路桥梁公路港口;第二,是为了提高运行的效率更好的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比如你通过有效的交通运输,更好把金融资源运到你需要支持的那些部门里面;第三,是要更好的保障国家金融主权应对国际金融挑战。这里面我特别想补充一句,我们要在现有格局下,在金融新基建领域另辟蹊径国一些新系统、新产品、新模式来所谓挑战美国的霸权,这个时候我觉得更多情况下要理性看待。我们其实在某种情况下金融新基建更多要扎扎实实做好国内的基础,然后按部就班更好提升他的国家化水平,有时候硬建一套在现实当中是不太可行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