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经济数据公布总能引来关注,经济全面恢复的后疫情时代更是如此,而数据背后反映的问题则是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
总体上看,8月份宏观经济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的复苏行情,在生产端表现得尤为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至为重要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8月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4%;8月单月则同比增长5.6%,增速比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前8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3.6%,降幅比1~7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8月单月则同比增长4.0%,比7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投资结构继续优化;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调整优化。而且很明显的是,8月份增长态势明显改善,如8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4.1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8%、7.2%;8月货物进出口总额28839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出口16502亿元,增长11.6%。
至于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居民消费,则喜忧参半。喜的是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忧的是如果扣除因刺激政策增长较快的汽车,则下降0.6%,1~8月更是同比下降8.6%,说明居民消费复苏相对滞后。
内需不振从日前公布的8月份CPI数据可见一斑,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7月回落0.3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两个月同比上涨的势头。而且主要由食品贡献: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1.2%,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3.9%,服务价格下降0.1%。
经济学家往往将扣除食品价格的CPI称为核心CPI,可以看出,如果扣除食品价格的上涨,其他领域的物价保持平稳甚至下跌。其实,这与上半年的情况相似,如6月份CPI上涨2.5%,但真正反映消费能力的核心CPI环比反而下降0.1%。
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内生驱动力,居民消费不恢复,经济就难言真正意义上的复苏。因此,为推动经济全面复苏,接下来应该主要从内需着手。一方面,需要消费场所应开尽开,不再人为设置阻碍公众合理消费诉求障碍。7月20日开始,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恢复开放营业,数据显示,过去近2个月全国电影市场票房近50亿元,且未出现任何风险因素。
因此,各地特别是低风险地区如有人为设置内需恢复障碍的行为,需要尽快纠偏,各类消费场所也应该应开尽开。
另一方面,内需不足仍需刺激消费政策持续实施,并通过解除后顾之忧让居民敢消费、愿消费。以对8月社零同比增长转正贡献的汽车行业为例,乘用车市场销量170.3万辆,环比增长6.5%,同比增长了8.9%。很明显,8月汽车市场的强劲复苏与上半年各地接连推出的刺激政策有关,通过一瓢引水带来了更多的活水。
因此,未来仍可以推广部分地方发放消费券等刺激消费的做法,并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提升线上消费的空间,特别是针对复苏乏力的行业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刺激。同时把公共消费重点放在弥补公共服务短板上,通过增加政府购买促进内需。
应该说,8月的经济数据再一次证明中国经济正朝着全面复苏的方向前行,多数指标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甚至有所增长,但在内需仍有不小的提振空间,是未来应该致力的方向。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