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康恺
[ OECD称,虽然该协议蓝图或将为各国政府一共增加1000亿美元税收,但实际上这笔钱并不算多,其总价值不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0.1%。 ]
当地时间1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表示,虽然跨境征税规定谈判被延长至2021年,但各成员国已就跨境征税问题达成一致,形成了一份协议蓝图。
OECD表示,这将改变跨国公司的缴税方式,并在全球范围内增加10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如果各成员国在未来12个月内最终解决跨境税收问题,将制定新的框架性协议。
OECD税收政策中心主任阿曼斯称,各成员国已完成了统一全球税制的基础工作。他说:“目前达成的工作就像半杯酒,是已有半杯还是缺少半杯,取决于我们的观察方式。但这一定是好酒,无论是半空还是半满,都是好东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赵永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此次OECD称各成员国在税收问题上达成一致,但并不意味着全球跨境税收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他表示,一般而言,解决跨境税收问题有多边和双边两种途径。目前全球多边主义式微,且各国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福利政策的异质性相对明显,即便在多边层面达成协议,也很有可能是税率较低的“保底税”。如果各国政府想进一步在跨境税收问题上有所作为,则要诉诸双边,并就具体问题展开谈判。
跨境税收的“不公平”问题亟待解决
OECD的协议蓝图包括两大支柱:首先是确保跨国公司在其业务地点缴税,其次是不得将营收转移到避税天堂。
OECD称,虽然该协议蓝图或将为各国政府一共增加1000亿美元税收,但实际上这笔钱并不算多,其总价值不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1%。其主要目的在于彻底改变跨国公司的缴税方式,并建立全球跨境税收的基本制度框架。
在欧盟,各成员国税收部门表示,科技公司在欧盟的平均税率为9.5%,而其他企业的平均税率为23%,这对其他企业并不公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科技公司在线上业务中有所受益,现金紧缺的政府也在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此外,OECD称,目前的全球跨境税收制度也亟须改变。在现行制度中,跨国公司缴纳多少税款取决于其注册地而非主要营业地区,这使得不少科技公司得以跨境避税。
OECD认为,如果上述两个问题得到解决,将解决全球的税收不公平问题。在美国,路威酩轩、奔驰等欧洲公司每年均缴纳了不菲的税款。
与此同时,如果各国在OECD框架内达成协议,可以避免在数字税问题上的贸易争端。在缺乏明确国际规则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府正计划制定本国的数字税,这引来了全球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的报复。
截至目前,美国援引1974年《美国贸易法》第301条的规定,对至少10个国家的举动展开了调查,该法案允许其对认为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进行报复。
OECD称,如果2021年OECD数字税谈判破裂,将引发一场贸易战,这将使全球经济产出损失至少1%。
专家寄望多边和双边机制
阿曼斯表示,如果各国想在未来推动协议蓝图更进一步,需要在关键问题达成共识。如果形成共识,各方就更容易就技术问题达成一致。
不过,在赵永升看来,这并非易事。他认为,达成此次协议蓝图已实属不易。在多边层面,可能仅能实现协议蓝图中的第一支柱,即让跨国公司缴纳税款。“而这个税率恐怕不会太高,可能仅为象征意义的‘保底税’。”他说。
赵永升认为,跨境税收问题在多边层面难以达成的原因在于,各国的异质性太强,核心利益难以协调。
OECD又称“富国俱乐部”,成员国主要是欧美国家。赵永升表示,在这之中,美欧的矛盾突出。美欧在科技产业实力相差悬殊,欧洲国家想要保护自身数字经济产业。
此外,即使在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也存在一定分歧。他进一步解释道,其原因在于,税收问题涉及到各成员国财政主权问题,欧盟成员国一直在财政问题上各自为政。从更深层次上来说,跨境税收问题涉及各国的福利政策及经济结构。一般欧陆国家倾向采取高福利政策,倾向于高税收。而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则倾向于低福利政策,税收就相对较少。在经济结构方面,外向型经济倾向于低税收,保守型经济则倾向于高税收。“这也是为何我们看到法国、英国等国在数字税问题上比较积极的原因。”赵永升说。
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国家颇为积极,希望全球税收问题在OECD框架内有所突破。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勒梅尔表示,OECD的谈判有望避免目前的混乱局面。
赵永升认为,之所以法国等国持此态度,主要是想推动跨境税收问题从科技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目前,法国等国向美国科技企业征税的事实已成定局,这些国家均为既得利益者。但是,其他领域的跨国企业仍有“逃税”的行为,如果不对这些企业征税,对科技企业来说并不公平。如果在多边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则能实现公平性的问题。
他表示,对于全球跨境征税的问题,可能最后将通过多边和双边共同解决。在多边层面上,各国可能同意达成,让跨国公司在他国经营时缴纳数额较低的“保底税”。而在具体的国家和产业方面,各国将诉诸双边谈判,谈判结果或视各国产业政策而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