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国外贸数据揭示的全球经济真相

2020-11-10 07:45:00 和讯名家 

  本文由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首图来自壹图网。

  自6月份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外贸发展韧性强劲。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中国外贸延续增长态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9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出口14.33万亿元,增长2.4%;进口11.62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2.71万亿元,增加16.9%。

  10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2.84万亿元,增长4.6%。其中,出口1.62万亿元,增长7.6%;进口1.22万亿元,增长0.9%;贸易顺差4017.5亿元,增加34.9%。

  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服装、鞋靴和箱包等出口下降。前10个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8.45万亿元,增长3.8%。同期,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9084.1亿元,增长34.8%。

  主要贸易伙伴外贸规模全面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前五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同比均增长。

  其中,东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3.79万亿元,增长7%。欧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62万亿元,增长3.5%。美国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3.2万亿元,增长3.9%。

  中国对5大主要贸易伙伴的外贸规模全面增长,说明了进出口利好因素在持续,也反映了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

  出口继续高增的三大原因

  10月份进出口的复苏速度延续了三季度的良好态势,根源在于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分化的延续。

  总体而言,出口展现出以下三因素的结合:全球需求增长、对欧美供给替代效应、新兴经济体供应能力恢复缓慢。

  首先,全球经济不顾疫情继续重启,经济基本面客观上是在改善的,需求提振也支撑中国出口继续高增。

  例如,美国10月就业数据复苏程度超市场预期,10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63.8万人,较9月新增66.1万有所降低,但高于市场预期的60万人;10月美国失业率为6.9%,较9月的7.9%下降明显。防疫物资、“宅经济”需求、基本消费等需求尽管增速并未持续提升,边际效应也在减弱,但绝对规模仍较大。例如,塑料制品同比增长98%,医疗仪器及器械同比增长30%。

  其次,欧美供给疲弱,中国替代了一部分他们的出口。

  中国在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比较优势可能并非是暂时的,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粘性”,即“替代效应”逐渐转化成为永久优势。即使疫情形势好转,欧美在短期内也可能较难抢回这部分份额。

  最后,新兴经济体也在持续地受到疫情侵扰,加之这些经济体的供给竞争力相对较弱,因而对中国的进口粘性较大,也增加了一部分中国出口份额。

  进口增速回落,但无需过分担忧

  进口方面,国外供给能力受限和国内前期景气度高带来的补库现象(导致10月进口需求相对减少),是10月进口较9月增速下滑的重要因素。

  前期国内工业企业的补库趋势在10月有所缓解,可能限制了进口增速,国外的供给能力恢复趋缓,也是10月进口增速较9月下滑的原因。

  但和整个三季度相比,10月进口增速仍然在提升。同时,国际原油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导致进口相关原材料的金额增长较小。

  四季度和明年进出口展望

  展望未来,若全球疫情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疫苗不能在明年早些时候大规模投入使用,则中国出口超预期表现的主导因素仍然不会发生本质变化。

  四季度出口仍然有望保持较高增速,主要是国外主要贸易合作伙伴互相之间的贸易循环被破坏,中国强势介入了多个地区的贸易循环,在全球经济的主要矛盾——疫情形势尚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中国退出这些循环的趋势尚未出现。

  进口方面,仍然要看国内主循环对工业企业补库需求的支撑,前期补库较多,会对未来进口产生限制,但内循环继续发力、进博会等扩大对外开放措施以及海外尤其是美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可能依然会对未来进口产生长期支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