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超新星财经
编辑 | Ray
2020年的双十一,注定要与往年有所不同,尤其在薇娅、李佳琦、罗永浩等电商主播的卖力带货下,很多商品在预售之后就呈现“售罄”“缺货”的状态,他们是今年双十一狂欢的表演者。
而在这场狂欢背后,京东、拼多多、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才是真正的赢家,他们一边用五花八门的优惠活动吸引眼球,点燃消费者“买买买”的热情,一边鼓动卖家商户要勇于拿出“赔本赚吆喝”的奉献精神,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撑起品牌门面。
就这样,“左右逢源”的电商平台在做大之后就会变得“颐指气使”,双十一活动中,大数据杀熟、商家被迫“二选一”的案例屡见不鲜。
不止电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分化趋势已在所难免,一批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成长为巨头,他们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成为了细分领域内具有话语权的“垄断者”,但这种现状正在改变。
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起草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反垄断指南”),文件发出之后,美团、京东等巨头的股价随即大跌,这不是简单的朝资本市场“泼冷水”,如何理解后续的影响才更关键。
用户的困惑与商家的无奈
很多时候,互联网行业的垄断并不难发现。比如,在酒店预订领域中,消费者的选择并不多。
在知乎上,就有不少用户吐槽美团、携程等APP的“杀熟”行为。不同的用户同时用美团APP订酒店做同样的选择,却需要支付不同的价格,往往是使用频次较高的用户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再比如,电商行业中屡见不鲜的平台“二选一”事件。
从京东的“618”到阿里的双十一,从美的、格力、TCL等家电大厂到太平鸟(603877,股吧)、江南布衣、韩都衣舍等服装品牌,在选择线上的销售渠道时,他们都或多或少的被要求进行“二选一”,但这与商家拓展更多线上渠道的初衷不相符,不难想象,很多中小商家在“二选一”面前的无奈。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的确更容易从平台型经济中获益,这也是众多VC/PE选择投资互联网企业的重要原因。通过前期的投入,抢用户、抢市场,在跑赢竞争对手,做大之后,就开始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完成对老用户的收割。
典型如美团,在从“千团大战”突围之后,迅速崛起为外卖行业的老大,当用户体量增长到一定阶段,美团便开始了“收割模式”:持续提高餐饮商户的服务费标准、缩减外卖小哥的奖励补贴、用户点餐也是越来越贵……
遗憾的是,除了饿了么之外,美团外卖已成为唯一选择。
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虽然美团的业绩和市场规模实现进一步提升,但美团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消息已不胫而走,外卖业务的收割力度也对其口碑造成巨大影响。
垄断,的确会给垄断者带来不菲的回报,但对于消费者和商户的伤害很难弥补,推动互联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反垄断”。
反垄断指南的“威慑”
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在很大程度上明确垄断的标准,对于“二选一”和“大数据杀熟”等都可被认定为垄断。
在《反垄断指南》中,对平台型经济领域的经营者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使相互依赖的多边主体在特定载体提供的规则和撮合下交互,以此共同创造价值的商业组织形态。
针对强迫商户“二选一”的情况,《反垄断指南》将认定其为限定交易的垄断行为,即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可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由对交易相对人进行限定交易,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限定交易”的判定标准:
(一)平台经营者通过搜索降权、流量限制、技术障碍、扣取保证金等惩罚性措施实施的限制,因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利益产生直接损害,一般可认定构成限定交易行为。
(二)平台经营者通过补贴、折扣、优惠、流量资源支持等激励性方式实施的限制,可能对平台内经营者、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整体福利具有一定积极效果,但如果对市场竞争产生明显的排除、限制影响,也可能被认定构成限定交易行为。
针对“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反垄断指南》认定其为“差别待遇”的垄断行为,即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可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差别待遇”标准包括:
(一)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
(二)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对新老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
(三)实行差异性标准、规则、算法;
(四)实行差异性付款条件和交易方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反垄断指南》的出台,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判断维度,让互联网经济领域反垄断有了更多实操的标准,但仍然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空间。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反垄断的精神是鼓励创新,“一些垄断行为实际上阻碍了创新、阻碍了效率,反垄断是想要恢复一个更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
因为只有打破垄断,才能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
在14亿人口的国内市场中,操控市场只能赢得一时,敬畏市场、尊重用户、理解商家才能赢得未来。
「发现我们」
百度号 | 雪球 | 今日头条 | 新浪微博| 新浪财经 | 财富号 | 趣头条 | U C头条| 网易新闻 | 一点资讯 | 同花顺(300033,股吧)| 界面新闻 | 格隆汇 | 腾讯新闻 | 搜狐新闻 等30余家媒体平台
本文由「超新星财经」原创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侵权必究!
合作、投稿 | 联系我们:samcaijing@163.com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超新星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