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江门文旅嬗变:千亿级想象力激活一池春水

2020-11-13 01:47:07 21世纪经济报道 

穿梭于蓬江区启明里巷子深处,游客张晓敏一时竟有些恍惚:眼前的百年侨屋青砖古瓦,映衬着灰雕铜画,似乎一下子回溯到了江门当年盛景。

1914年,华侨黄黎阁在此首建启明楼,彼时建筑外观不仅参照了传统岭南民居风格,还大量融入了西方的圆柱、拱券等元素。一时间引得五邑华侨、归侨及本地殷商也将宅屋集建于此,人气日渐鼎盛。

如今,经过古迹活化的“启明里”,一下成了江门的爆款“网红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作为江门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华侨村落,启明里是侨乡最典型的标签之一。国庆期间游客天天爆满,前来餐饮消费、购买纪念品、影视取景的人络绎不绝。”几年前在此创业的黄阳兵,见证了“启明里”的复苏与繁荣。

“启明里”绝非孤例,江门凭借华侨、海洋、山地、人文与温泉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文旅产业开始加速嬗变,释放出巨大的想象力。近五年,江门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速保持17%以上,旅游收入在广东排名由2010年的第8位跃升至第4位。

疫情冲击之下,江门针对性出台扶企促销政策,为文旅行业回暖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文旅产业持续升温。今年国庆假期,江门全市接待游客383.11万人次,旅游收入20.47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86.51%和89.47%。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拥有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首个 华侨文化世界遗产 项目——开平碉楼与村落。李锦健 摄

文旅背后的千亿级想象力

“江门目前各产业规模偏小,而文旅是最有机会率先发展成千亿级规模的产业。”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陈小曼直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据江门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及,江门目标是力争2021年旅游总收入达千亿元,到2025年初步建成侨乡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创建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

“在珠江口西岸,江门的旅游资源最有特色,竞争优势极大。”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千亿级想象力背后是独特的旅游资源。江门既有自然资源又有与文化融合的特色旅游资源,华人华侨要素独具魅力。

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文化底蕴深厚,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是明代心学奠基者陈白沙、近代维新先驱梁启超、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中国杰出教育家陈垣故里。

而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拥有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及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这里还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第9个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观测点。此外,江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成功入选国家海丝申遗预备名录,有望成为广东唯一、全国罕见的同时拥有三项世界遗产的城市。

得益于此,江门文旅产业被寄予厚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邝积康表示,未来江门将重点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树立广东滨海旅游新标杆,同时针对珠三角核心城市游客,江门将提供更好的乡村旅游产品。

来自佛山的周龙,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疍家文化,被其深深吸引。如今,差不多每到周末都会带着家人驱车前往江门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石板沙村是体验疍家沿海水上文化的首选之地。近年来,这个恬静的小村落多次斩获国家大奖,2019年荣获了“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今年8月再次入围农业农村部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示名单。

为提升当地承接能力,石板沙村对村落进行了科学改造,引入了特色民宿、茶吧、采摘农庄等。石板沙村当地工作人员表示,“在改造之前,到这里的游客以散客为主,改造之后,公司团建、团体游逐渐增多,旅游收益迅速增加。据粗略统计,2019年石板沙疍家风情岛景区实现接待游客近40万人,旅游收入3000万元。”

补短板重塑文旅新优势

“江门的自然资源禀赋非常好,与珠三角一些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形成了差异化,因此文旅产业优势明显。”但刘志坚也坦言,在文旅项目的开发上,江门仍有不少短板。例如在旅游产品丰富性、目标客户精准性和消费针对性上有很大提升空间。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也表示,当前江门大型优质文化、旅游项目,如赤坎古镇、新会碧海银湖、台山融创国际滨海文旅等龙头项目尚处于建设期,尚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中国(香港)旅游设计院院长、中旅地标首席设计师郑建平10年前曾多次来过江门。他认为,江门文化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浓缩了广东文化的特点,但是有号召力的产品似乎不多。

以“碉楼、海岛、温泉、生态”等四大品牌体系为例,“碉楼”及“生态”仍属于观光型产品,“海岛”与“温泉”处于度假产品初级阶段,文化体验型、休闲度假型、主题乐园型、康养娱乐型、时尚运动型、民俗文化型等产品规模较小、产品创新不够,亟需提质扩容。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强也提出,江门当前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够,尚未形成大产业整合发展优势。全市旅游资源呈全域化分布,众多景区(点)之间的线路联动、产品组合尚未形成联动性大、竞争力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如何形成有号召力的产品?刘强认为,江门接下来要进一步破解文化资源的分散性,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文旅产业的上下游联动发力,把一个个文化景点形成资源组合的文化平台,这对江门文旅产业发展是重要的关键词。

郑建平建议,不仅仅重在观光,还要和常住居民的日常度假消费结合起来,在江门搭建起一个与海外乡亲互动、亲情的平台,可以建设一个海外华侨华人文化特殊的社群、社区,采用情景再现方式,把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江门华侨华人鲜活的资源吸引回来,本身就是旅游吸引力,也是商业吸引力。

实际上,江门已经认识到上述问题,邀请了不少专业团队调研建言,加速补短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彭长歆组织团队专门对江门市人文与自然物质资源进行了空间定位和实地调研,并发布了《江门市历史文化游径总体规划及游径设计》(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经过整合江门市空间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提取了具有特色的线路主题,得到6条总体游径的线路布局: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岭南传统文化遗产游径、古劳水乡游径、温泉之乡游径、侨乡红色文化游径。

打造滨海旅游新引擎

日前,江门市已高标准制定了《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方案》,明确了固根筑魂圆梦工程、文明交流互鉴工程、文化共建共享工程等三大工程24项重点任务,提出了打造“千亿文旅产业”的发展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滨海旅游正成为江门发展文旅产业的新引擎。江门近年开工建设的文旅重点项目中,就有大襟岛国际帆船及高端民宿旅游度假区、台山下川岛川东滨海旅游项目、台山北陡海豚湾滨海旅游项目、台山融创国际滨海文旅项目、新会崖门“山河出海”项目等多个涉海滨海旅游主题。

江门市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岛数量众多,全市共有561个海岛,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二。丰富的海域、岸线、海岛、港湾等资源为江门发展滨海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江门台山市海岛滨海景区为例,今年国庆期间人气持续畅旺,川山群岛旅游区推出的沙滩音乐节、沙滩缤纷泡泡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10月1-7日,上岛游客接近6.4万人次,高峰时期上岛游客逾1.7万人次。

而银湖湾滨海新区则被誉为江门“蓝色崛起”的新引擎。该新区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东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和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滨海新区。

今年9月,江门印发了《关于支持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促进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中重点提及了文化旅游产业。

《意见》要求,银湖湾滨海新区要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康体养生等产业,支持新区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文旅产业集团合作,加快优质文旅项目建设,完善游艇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值得一提的是,银湖湾滨海新区未利用的土地、岸线资源丰富,控制区面积为34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是江门东部三区一市拥有最多可连片开发土地、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

新会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黄沃全透露,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规划中,目前已经引进的旅游资源有古兜温泉小镇和碧海银湖文旅项目,正在规划的则有御泉国际大酒店项目、崖门国际游艇会小帆船酒店、滨海旅游及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园等。

(作者:黄婉仪,李振 编辑:周上祺)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