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义乌加速转型“闯关”

2020-11-28 07:00:03 和讯名家 

  本报记者 郭阳琛 刘颂辉 义乌 上海报道

  “以前一天能拉到三四个外国人,现在三天都拉不到一个。”一名出租车司机摇着头向《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抱怨道,将车驶入义乌国际商贸城。

  10月底,天气悄然转凉。经过几道扫码登记,穿过空荡荡的蛇形通道,终于进入到历史最悠久、人气最火爆的国际商贸城一区。但时间刚过下午四点,店铺关闭卷帘门的声音便已此起彼伏,“有约好的商户吗?你现在进去逛肯定来不及,四点半就要关门了。”门口的安检人员善意提醒着记者。

  义乌位于浙江省中部,作为金华市下辖的县级市因小商品经济而闻名天下,是中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县级市。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义乌市实现GDP约669.4亿元,占金华市GDP总量达31.86%,较上年同期初步核算值增长了48.8亿元,名义增长速度为7.86%。

  外贸转向内销,寻觅疫情新商机,开拓电商平台……疫情影响下,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正在加速转型。

  “向内”谋生

  10月的最后一周,记者走访发现,就算是最为热闹的国际商贸城一区、二区,也只能偶尔看到几个肤色迥异的外国客商。而后期扩建的四区、五区人气更为惨淡,每层只有零星的国内客商。随机走过二层的一排门店,五十余家店铺仅有5家有顾客光顾,越往深处闭店的商铺就越多。

  “往年每个月订单能做200万元,现在能有一半就谢天谢地了。”李力在国际商贸城五区做桌布外贸生意,主要销往东欧和中东地区。“10年前是小商品城(600415,股吧)的巅峰,一天能接待20多名国外客商,后来逐年走下坡路。现在因为疫情国外客商出不去也进不来,一天也就能有两三个国内客商。”

  政策端也看到了外贸企业的需求。早在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鼓励外贸企业对接电商平台。

  为响应上述实施意见,浙江省商务厅等9部门也随即联合出台10条意见,包括支持企业加强自有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自建国内营销网络、推动产销深度对接融合、支持浙江商超构建本土化供应链体系等,以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李力也曾想过出口转内销,但两大原因让他不得不放弃。一是外贸产品的质量、风格等方面与内销“不对路”,二是内销的销售渠道很难在短时间内建构。

  “销售渠道是最关键的,动辄就需要几十万元的投入,还耗费精力,能否成功还都是未知。在义乌做生意的大多是小商户,5个人里或许才有1个转内销成功,我们经不起折腾,身边大部分朋友也都是按兵不动,盼望疫情早点好转。”李力感慨道。

  记者采访获悉,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上半年大部分商户遭遇了五成左右的订单损失,甚至有的商户减少的订单超过七成。

  对此,一名义乌当地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义乌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地区,受整体外贸环境的影响,确实有部分商户的订单受损,但也涌现出不少及时转型甚至弯道超车的企业。

  双童吸管是其中的典型企业之一,这家号称“世界最大的饮用吸管生产商”的义乌本土企业,从3月起便开始将订单向国内倾斜,内贸订单占比从往年的三成上涨到了七成。

  双童吸管董事长楼仲平告诉记者,公司产品以高端为主,销往日本和欧美,为了打通国内销售渠道,主动放下身段找经销商要订单。“我们的成本比小厂高30%~40%,但给经销商的价格却是一样的,所以转内销带来亏损超过1000万元。我们不在乎亏多少,只希望机器能够转起来,企业才有可持续性。”

  “这两年我们一直想转型,但人都有惰性,正好遇到疫情逼着你转型。”在楼仲平看来,此前外贸转内销最大的担忧正是销售渠道的重构,但现在的花费远远低于预期。“现在国内限塑令越来越近,环保吸管是我们的专长,这次转型也让我们能触及到国内餐饮业对于环保吸管的广阔需求。”

  迎来拐点

  楼仲平还记得,公司最困难的是3、4月份,当时欧洲和日本整个市场订单逐渐归零。6月,开始进入恢复期。直到9月,才逐渐恢复到了去年的产量和订单量。而11月,预计订单量突破2000万元,将是今年单月第一次同比有所增长。

  公司的复苏,离不开对疫情商机的寻觅和开发。一方面,由于双童吸管刚巧新厂房完工,厂区面积扩大了1.5倍,而吸管订单的萎靡,由一次性手套等疫情相关物资填充;另一方面,新成立了五大事业部,主要做吸管周边产品的销售,并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

  “今年双童吸管亏损的,第三事业部就全部挣回来了。”楼仲平告诉记者,第三事业部主要负责吸管周边产品的二次开发。今年欧洲客户没有吸管的需求,但对口罩等防疫物资很感兴趣。3月份开始,第三事业部就看准这个时机,利用公司以前的客户资源,做防疫物资的外贸销售。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防疫物资出口增长快速。以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为例,前三季度出口了8287.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近四成。另外,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上升了21.8%、48.2%。

  “转销防疫物资对公司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还好我们反应快,后来才跟风做防疫物资的基本都亏得很惨。”楼仲平说。

  “9月是一个爆发期。”在国际商贸城二区做瓷砖生意的张晓说,尽管一直没有转内销,却发现最近单月的订单已有两三百万元,而往年每月的平均值不过100多万元。

  9月以来,不但义乌港愈发忙碌,跨国海运的价格也猛涨。尽管如此,货运仓位还是供不应求。

  “我发货最常用的是美国巴西这条线,5、6月份单价才3000元,到7、8月份一路猛涨,现在单价已经快到5000元了。”张晓表示,现在为了确保订单能够发货,他每次都会提前半个月就订好舱位。“好几条航运海运线都在涨,尤其是国庆节假期前后,订舱位都需要抢。”

  楼仲平告诉记者,去往美国的航线运费已经涨了4倍,但舱位依旧很难订到。“关键还是货物多,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区这些年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业经济体,但因为这些地区疫情严重,需求最终还是来到了中国。”

  应对线上冲击

  “跨境电商要了解下吗?亚马逊、天猫国际站我们都能帮忙做,服务费只要几万元……”在记者与李力交谈的短短40分钟内,便有两组业务员来推销跨境电商服务。

  “天天都有人来做推销。”李力随手拿着一叠跨境电商宣传单笑着对记者说,这东西我自己也不太会操作,现在竞争也比较激烈,可能投下去一笔钱,一年下来也没几个订单,“感觉推销的人比用的人还多。”

  张晓也表示,“我感觉纯属为了赚运营推广费,也完全没有意义,我们家也在小商品城做了十几年了,自身有一定的老客户,也有积累的渠道。”

  记者了解到,尽管不少商户并不想轻易尝试跨境电商,但近年来通过微信、邮件等渠道线上交易占比不断攀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义乌小商品城的人流量出现下滑。而在疫情影响下,线上交易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楼仲平认为,不管是跨境电商平台还是国内的淘宝、京东、拼多多,更大的意义是起到线上展览馆的作用。这些平台和渠道可以一层层展示商家和产品,依靠它们的搜索系统,客商能更精准、更快地聚焦到想要的商品。

  刚刚过去的“双11”,更加凸显电商对于当下义乌的重要意义。义乌市市场发展委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月1~11日,义乌电商企业实现交易额147.2亿元,同比增长20.9%,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内衣、女装和生活日用品。

  国际商贸城的运营主体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商品城”,600415.SH),自然也不会放过电商平台的风口。早在2012年,小商品城的第一线上平台义乌购便投入运营。今年10月21日,公司耗费1亿元打造的线上平台“Chinagoods”正式上线。

  如今,“Chinagoods”的宣传广告在小商品城内随处可见。但大部分商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不管是义乌购还是“chinagoods”都形式大于作用,几乎很难从两个平台上获取订单。

  何以至此?一名义乌购高管认为,小商品城线上平台发展较为波折,归根结底在于国企体制较为僵化,对新鲜事物的把握总是慢半拍。“例如,现在想进入小商品城的检查仍非常严格,但在北京、上海的商场用红外线测量体温便可以了。疫情刚发生有这样的严格制度是很好的,问题是国企领导怕出事不会随着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现在小商品城要做好电商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依托线下的专业市场。”上述义乌购高管表示,相比市面上现有的店商平台,义乌购能吸引采购商就是因为这些人本身就对义乌国际商贸城感兴趣。同时,因为小商品城的商户大多年龄偏大,所以在平台的设计上不能太过复杂。

  而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看来,小商品城更具有小而精的特色,它将七万个实体店铺和网上店铺一一绑定,保障了商家采购渠道的安全和可靠,这是其他电商平台难以做到的。“下一步义乌小商品城除了进一步深耕批发市场以外,还需要在海外市场上发力,更好地完善海外渠道,适时开始从事跨境电商业务,这是一个可以调整的方向。”

  应受访者要求,李力、张晓为化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经营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