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硬核省会!关键指标全国倒数,深圳组队学习......

2020-12-16 07:30:12 和讯名家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最近一段时间,“需求侧改革”这个词很火。

  啥意思呢?在现如今的三驾马车里,投资是传统项目、出口也还不错,唯独消费不太给力。要对症下药的话,自然要着眼于优化需求结构、扩大内需潜力,说白了就是让大家更舍得花钱。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事离不开房地产的配合。

  这边卖地、那边规划,房价与GDP齐涨,居民纸面财富水涨船高自然舍得花钱,过去这个方法效果还算不错,所以很多地方也都用得很顺手,有点路径依赖了;

  可话说回来,不炒房、不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就一定发展不起来么?这倒未必,最起码湖南的长沙就做出了点成绩,甚至还被住建部树成了正面典型。

  这个月初,长沙住建局发了篇文章,着重提了下住建部对长沙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肯定。就从全国都来当地“取经”的角度来说,他们还真不算是自吹自擂——

  比如今年7月,深圳就派了个考察组到长沙学习。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边是“经营贷炒房”的负面新闻,一边是房价涨幅秒杀北上广的“突出表现”,被搞得焦头烂额的住建部门实在是不能继续无动于衷。

  等到11月份,东莞也跟着有样学样了起来。

  过去凭着低廉的房价,转型后的东莞接手了不少“跑”出深圳的公司工厂。但在炒房客的推波助澜之下,这点优势就快要消耗殆尽了——松山湖的房子快卖到六万了,再不管管,工厂又得搬家了。

  相比之下,长沙的经验就很成熟。

  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的数据,11月份长沙在售新房均价10200元/平米,二手房均价11300元/平米,在一线和省会城市中排名分别是第27名和第25名,这确实低得有点夸张。

  其实在前几年的时候,长沙也有过一段热衷炒房的“青葱岁月”。

  借着全国房价普涨的东风,长沙的房价也在2017年迅速飙升至10000元/㎡左右。那段时间里,售楼处收上了茶水费、摇号的也排起了长队,碰上火气大的、现场直接就开始动手,场面很火爆。

  眼看着势头不好,当地专门开了个加强地产调控的通气会。

  先不说具体措施如何,光是给市场矛盾定性的措辞就足够振聋发聩了——“当前长沙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矛盾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炒房与反炒房的重大斗争”。

  这边刚把“炒房”摆上了砧板,那边转头就是一系列调控组合拳:

  本地户籍在限购区有房的,要等4年才能买第二套;外地落户且没房的,至少要交满24个月的社保;未成年人不能买、集体户口的大学生不能买,细节抠的很死。

  不仅如此,商品房限售4年、二套要交重税,投靠子女的老人、离婚的夫妻、甚至就连走“人才购房”渠道的都得统统等上两年,要说没有误伤也不现实,但最起码堵住了大部分炒房资金能钻的空子。

  但光搞限购限售也是不行的,今年深圳新政后依然火爆的地产市场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供地紧、新房少,限制再严也能创造条件硬上,归根结底还是供不应求惹的祸。

  所以在这方面,长沙想的也很开,敞开了供地算是一劳永逸。

  从2015年到2019年,长沙土地供应面积接近9000万平方米,仅2019年就供应了2600多万平方米。一边是充足的土地供应,一边是让炒房近乎绝迹的调控组合,房价自然会比较稳定。

  调控的效果太好了,就连一些本地人都忍不住跑到市长信箱下面发起了牢骚——“别人武汉卖一套房就给得起北京首付,我们长沙人要卖两套”。

  按照这个“投诉人”的理解,长沙本该借着房价涨起的东风修修地铁、搞搞建设,多开发点高端产品,顺势挤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地产调控全面趋紧,大好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但事实是这样么?不靠炒房,长沙的经济反倒搞得很好。

  2001年,长沙的经济总量只有728亿元,2018年已跃升至11003.41亿元,增幅高达惊人的1411%;等到了2019年,长沙GDP总量已经有11574.22亿元,排名各大城市第12位,直追南京、天津。

  但这个成果并不是靠“卖地”达到的。

  相较其他城市,长沙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算是很低的。在一次焦点访谈的采访中,当地官员透露了一个数字:在当地的财政收入里,土地财政也就占12%-13%。

  不卖地,钱从哪来呢?大多来自于制造业集群。

  要知道,长沙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4家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三一重工(600031,股吧)、中联重科(000157,股吧)、铁建重工和山河智能(002097,股吧),单拿出来一个都是业内翘楚,都是各自领域内响当当的巨头。

  就像之前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说过的那样:中国发展的背后,必有一批屹立全球的优秀民族企业作为支撑;

  在这个优秀民族企业的名单中,自然少不了能造出世界最长钢制臂架86米泵车、全球第一吊3600吨履带起重机、全球最大平头塔机等“国之重器”的长沙制造业公司。

  与模式新颖的互联网行业不同,实体经济的风险其实要小很多。光是看近几年的例子就知道了——小黄车、P2P、网贷和长租公寓,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遍地鸡毛,破坏性不可想象。

  而制造业已经发展上百年了,无论是监管体系还是运行模式都很完善。

  实体经济投入的土地、厂方、制造机械不仅能锻炼工人、创造就业,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资料,最后无论是孵化产业上下游还是转型升级,对经济的长远拉动作用都不可小视。

  从这个角度来说,长沙选的这条路确实是无可挑剔。

  今年上半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这个数字即使放眼全国也算突出了。

  富有活力的经济对人口的虹吸作用也很明显——

  尽管湖南一直是对广东进行“劳务输出”的打工大省,但长沙仍然在近十年内维持着人口净流入的宝贵态势,从2010—2019年,长沙的常住人口共增长135万人。

  相比放开了落户限制“抢人”、紧接着再靠房价狠犁一波的城市来说,这样的长沙真的算良心了。

  去年年底的时候,广州做了个评选。

  在综合考量了就业、居民收入、生态环境、城市吸引力、公共安全、生活品质、教育、交通、医疗健康等一级指标及上百个二级细分指标后,长沙又一次摘下了“2019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桂冠”。

  在连续12次入围的成绩背后,长沙仍处“洼地”的房价算是功不可没。

  今年年初的时候,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深圳和长沙这两座极有代表性的城市分别以35.2和6.4的房价收入比位列首尾,很有意思。

  这个数字是怎么算的呢?其实就是用当地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乘以人均住房面积、再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换句话说,就是当地人不吃不喝工作多少年才能买上一套住房的直观判断。

  虽说这里面的数据过于平均和理想化,但网络上对两座城市判若两极的分化态度就够说明问题了。

  平心而论,高房价和高地价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起到过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长期来看,这对产业发展和吸引人才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

  如今在一众“死扛”着的城市之中,已经开始有人认识到了这一点。

  前几天,厦门统计部门就在一份名为《厦门经济抗风险能力实证分析》的报告中坦承:购房压力、子女教育等问题是厦门人才吸引力不强的主因;

  这句话算是一针见血,按照中国房价行情平台上的数据,11月厦门平均单价每平方米49757元,位居全国第四;房价越高、成本越高,产业不好搞啊!

  相比之下,房价收入比仅有6.4的长沙确实是个更不错的选择。

  撰文| 关雎

  排版| Seagull

  视觉| Ritomm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猫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