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金融发展论坛暨“2020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顺利举行

2020-12-20 08:14:53 和讯网 

12月19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四川省金融学会、四川天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论坛暨“2020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在人民大学以线下会议+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为主题。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欧阳泽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四川省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方昕,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郭建伟,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徐逸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秘书长徐义国,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张杰,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关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地方金融研究室主任何青,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地方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刘红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黄继承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出席会议。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张杰主持。


(张杰主持会议)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代表主办方致辞,对莅临现场以及线上参会的嘉宾表示欢迎,并对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相关支持单位和会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庄毓敏表示本次论坛围绕“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政府、金融机构、高校、研究部门的专家聚集一堂,深入探讨相关前沿课题。同时,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编制的“2020 天府金融指数”也将在本次论坛期间发布。过去四年,天府金融指数连续每年对全国 35 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维度,兼顾传统与新兴金融业态,旨在反映各中心城市金融发展整体情况和各自特点,实现错位竞争和协同发展。该报告经过四年的连续积累,已经形成一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该领域重要的学术基础和数据参考。庄院长还指出,经过经过 11 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 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和新型智库,希望未来与大家一起,创建更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庄毓敏致欢迎辞)

接下来,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欧阳泽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四川省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方昕三位嘉宾发表主旨演讲。

欧阳泽华副主席演讲围绕“四川经济现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他提到四年来“天府金融指数”的持续发布有重大意义,既是顺应市场关切的应有之意,也是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有效举措。四川是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快速发展。他认为本期天府金融指数发布肯定了四川的金融地位,也为未来的努力指明了方向,要抓好四件事情。

第一,积极科学超前谋划,结合四川省情实际,规划四川“十四五”金融发展,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继续服务好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做大金融总量,实施债券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

第二,持续推动开放合作,加强与周边兄弟省市的合作,共建共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果,推动更高水平的金融业双向开放,发挥好资源贸易实验区的功能,加强与“一带一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跨境金融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清算,大宗商品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第三,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以四川金控等国有资本控股的平台为主,向省内法人金融及中介机构注入国有资本,尽快打造一批全国一流行业的金融及中介机构,形成多牌照、系统性、资产性的金融服务能力。

第四,维护良好金融生态,加强金融营商环境建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协同配合,完善覆盖全省的金融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地方金融监管条例为核心的金融法制体系,持续营造良好的金融法制环境。


(欧阳泽华发表主旨演讲)

刘元春校长以“新金融助力地方经济协同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必然出现区域功能的重构,进而产生区域的分化。当这种分化触及经济的基本造血功能和社会的稳定,将成为战略必须关注的焦点。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利用新兴金融来促进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特别是促进低增长区域的功能区再造,进行赶超型的发展。

随后,他谈到在应对区域分化中,主要采取的政策既不是进行简单的资金资助,也不是传统项目的构建,而是要在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根据各个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在循环体系中的战略地位,进行功能性的布局。在区域功能改进过程中,存在的一大误区就是简单的按照市场原则进行配置资源。我们必须加强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同时也要看到政策性金融在资源禀赋和循环战略功能构建中的局限性。面对传统政策性金融和市场化金融工具的双重失灵,以科技赋能金融,创新金融工具,弥补目前的缺陷。


(刘元春发表主旨演讲)

方昕副行长以“关于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为题,谈到要深入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金融在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金融部门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助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通过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推动成渝金融一体化,促进经济一体化;通过货币政策结构性引导,加强对供需体系循环中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通过深入推进区域金融改革,畅通经济金融大循环,加快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


(方昕发表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地方金融研究室主任何青发布《2020天府金融指数》报告。何青主任以“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协同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为题对报告进行解读。他简单介绍了天府金融指数编制背景,以理论为基础、以政策为补充、以实践为导向,覆盖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的各方面。接着对2020天府金融指数进行详细分析,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从业环境、人力资源、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农村金融等八个方面描述35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状况,以及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归纳总结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金融发展“双城模式”,中心城市协同发展的路径。最后,为未来中心城市金融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重视传统,创新推动新兴金融发展;扬长避短,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科技赋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形成中心城市错位发展新格局。


(何青发布报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对《2020天府金融指数》进行报告点评。

尹志超院长以“指数对比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总结先进实践经验”为题展开点评。首先,他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IMI)编制的“2020天府金融指数”表示敬意。他认为设计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运算以及后续的指数分析都需要大量的工作,凝聚了团队的诸多智慧。

“2020天府金融指数”源自四川、面向全国,对比35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差异,总结先进发展经验及不足,具有全国影响力。指数包括一个总指数及两个分指数,两个分指数又进一步细化,指数构建体系非常完整。

尹志超院长还对指数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建议。指标设计及变量选取方面,他认为需要尽可能减少指数分类的交叉,使指标更准确度量金融发展情况;新兴金融相关指标方面,他建议应将数字金融如移动支付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内容予以考虑,更能反映我国新兴金融业态;数据基础方面,尹志超院长建议未来编制指数时可以从需求侧切入,加入更多微观层面的数据,体现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及良好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最后,尹志超院长在报告的分析之上,提出了对区域金融发展的看法。他认为破除我国区域之间的壁垒、实现要素特别是金融资源自由流通,对双循环大格局下打通内循环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十分重要。


(尹志超发表报告评论)

随后,与会嘉宾进行了主题为“金融创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0冬” 的圆桌研讨。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主持。


(涂永红主持圆桌会议)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郭建伟,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徐逸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秘书长徐义国,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关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地方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刘红伟六位嘉宾发表讲话。

陈卫东院长以“展望双城经济圈大格局下的金融发展,建立国际合作平台”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未来双城经济在基建、产业、开放方面会提出重要政策,所以金融配套是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综合考虑配套财政资金,国家专项资金,金融机构融资,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等各方面资金共同参与,才能不断地推进战略的实施。随后,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要放在全局双城经济圈大格局下考虑金融发展问题;第二,要立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培养,这是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石;第三,建立好与国际合作的平台。总之,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围绕着优势产业的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外各种资金的投入,完善信用环境和营商环境,这是支撑市场吸引力的重要基础。


(陈卫东发表演讲)

郭建伟总编辑以“树立循环思维,转型在链服务,实现聚集效应”的主题发表讲话。他提出我们应该在“双循环”的格局下树立新的思维方式,实现金融服务的转型创新,并让区域金融中心充分发挥聚集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要落实循环理念,实现“在链思考”。区域经济的积聚要靠产业链和供应链来实现。每一个链条上都要打造关键龙头,实现核心企业引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在链条上实现充分的联合,例如长江经济带的联合,西部区域内的联合,以及国际范围内跨欧亚大路桥的联合。实现金融服务转型,也要树立“在链思维”。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基础上,应该打造银行服务链,实现在链金融合作。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打造诚信链,确保生产经营的畅通。同时还应形成融资链,实现金融资源的流动整合。此外还要关注跨境金融服务,在链条上充分整合国际资源,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还应形成监管链,保障大循环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郭建伟发表演讲)

徐逸智所长围绕“北京正迈向世界级金融城市”的主题,指出北京具有雄厚的金融业发展基础。第一,北京全力承担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职责。第二,金融资产规模占全国近一半(46.18%)。第三,金融业已成为首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第四,资本市场建设快速崛起。第五,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提升,2020年排名全球第七。

但是,北京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正视。一是输入型金融风险再升级。二是国内宏观杠杆率阶段性再攀升。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直接融资不足。四是金融高级人才不足。随后,他提出加快建设北京成为世界级金融城市,可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落实“两区”建设要求,推动金融领域关键政策突破创新;二是巩固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特色金融;三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四是审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徐逸智发表演讲)

徐义国秘书长以“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适度、适配及适位”为题发表讲话。他指出其一,守正才能创新,用有限理性的决策逻辑指引适度创新。首先要用好用尽现有的金融政策与产品、服务。任何领域的创新不但需要基础和条件,同时会伴随成本。其次,创新并非金融发展的唯一取向,要厘清本地资源禀赋的约束条件与创新边界。其二,要遵循创新与发展的伦理要求,供求适配是核心。具体而言,普惠和高效是衡量供求是否适配的重要指标,即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弥合现有金融服务的缺位和空白,契合国家战略和总体布局,提升金融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效率。其三,充分运用现有的理论成果提升规划水平,指导区域适位发展。同时,探究一个区域的经济规划及其金融创新的协调发展,需要多学科多元化的群体智慧。在区域经济金融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不仅需要主流经济金融理论,还需要融合借鉴经济社会学、金融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


(徐义国发表演讲)

关伟教授围绕“展望双城经济圈大格局下的金融发展,建立国际合作平台” 这一主题,指出深化金融本质认知,才能形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逻辑共识。发展金融服务业要坚守金融发展基本规律,科学防范其风险,引导金融正确支持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使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也是需求侧管理的目标方向。在未来区域金融发展中,金融创新要继续在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方面继续发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组合与联动。强基固本是促进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创新的途径。金融创新的发展变化是金融机构不断追求高效率跨时空交易与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与技术创新变革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夯实现代经济金融基础设施、强化信用管理是构建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之本;积极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途径。


(关伟发表演讲)

刘红伟副主任演讲主题为:“金融支持区域创新发展:凝聚共识、扩大‘最大公约数’”。他谈到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形成更多共识,扩大“最大公约数”,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更好的对策。

第一,监管与创新维度的最大公约数——资本支持科创、金融科技。发挥直接融资,特别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一是完善退出机制。二是要有容错机制。政府基金、国资基金需要破除目前一些机制设计导致的堵点,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地区差异与区域协同的最大公约数:要素资源梯次配置,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一是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多方努力,企业家的作用至关重要,应该像重视科学家一样重视企业家。二是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千差万别,应该避免千人一面、运动式的产业谋划,做好产业协同、区域协同、城乡协调。

第三,从制度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寻找最大公约数:营商环境改善和增强地方活力。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是国别体系,且有些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不够。中国这样的新兴加转轨的经济体,需要有适配国情的指标,才能更好发挥指引作用。二是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的地方活力应该被高度关注,从应对疫情来看,地方治理理念和能力的差异被集中显现。


(刘红伟发表演讲)


(嘉宾合照)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