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叶子
[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建设存在四点问题,分别是领军和高端人才紧缺,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培养师资和实训条件支撑不足,产教融合有待增强;我国集成电路企业间挖角现象普遍,导致人才流动频繁;我国对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不足,科研人员活力有待激发。 ]
[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在今年依然增长超过16%。 ]
不管是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集成电路都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
根据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中,第一和第二分别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十四五”期间,政、产、学界应该如何在集成电路领域通力合作,自主创新?在近日举行的2020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上,多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围绕技术突破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探讨,他们强调,集成电路的发展不能靠单点突破,而是要重视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应重视产教脱节的问题,培养高质量人才。
重视产业整体发展
集成电路的产业链较长,除了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分支产业外,还包括集成电路设备制造、关键材料生产等相关支撑产业。与会专家认为,要加强产业技术导向,注重系统思维。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1)专家组总体组组长、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在院士圆桌会议上作主旨报告,他认为,经过60多年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又一次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现在看来有三个方向发展,即主流器件、芯片架构、微纳系统集成等三个领域急需技术创新。
“三个方向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的内容,器件结构的选择将决定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芯片架构创新将引领计算领域变革,微纳系统集成技术将开辟摩尔定律延续的新路径。三者相互支撑和影响,是在5纳米之后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魏少军表示。
魏少军还强调了要注重产业整体的发展,“集成电路是全系统的产业,某个单点突破并不说明问题,虽然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整个产业的发展不是以个别点的突破为代表的。”
他说,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在今年依然增长超过16%,如果再经过3~5年每年百分之十几、二十的增长,几年后在全球占有率可以达到20%甚至30%,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要通过整个产业发展,而不是寄希望于某个点上的突破就可以翻身。”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也表示,从集成电路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由产业需求引领的领域。因此,集成电路研发应以产业技术为导向,科研项目要积极为产业需求服务。“我们的重大专项已经比较重视产业引领了,但重视程度还不够。”
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素心则提出 ,要以产业为导向,重视提升集成电路的系统化能力。“制造能力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学术课题,而是一种系统化和工程化的能力。”
他在谈到全国各地推进生产线的问题时表示,“十三五”期间,各地推进芯片生产线项目,但是真正投产的只有两条生产线。“生产线需要系统工程思维,不是简单资金投入和几个大咖就能解决的。一条生产线没有几百个成熟技术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项目是很难投产的。”
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国家近日出台了具体细则。12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下称《公告》),明确了相关企业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条件,以及新老所得税优惠政策衔接问题,并对部分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及项目采取清单进行管理。
这也是继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后,进一步明确了涉及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相关问题。
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告》提高了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享受政策优惠的技术标准,这符合这一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同时,技术含量越高给予的所得税减免力度越大,且减免范围比以前更广,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江高科(600895,股吧)总经理何大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企业是一个大利好,尤其是初创企业对税收是很灵敏的,他们一方面需要融资,一方面要节约开销,“我们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最关心的就是税收”。
产教脱节亟待解决
除了技术和产业,人才培养也是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重中之重。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下称“报告”),截至2019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在51.19万人左右,比2018年增加了5.09万人,增长了11.04%。
报告显示,从相关专业毕业生去向来看,本科生毕业有将近60%的学生进入民营企业,硕士有将近60%的学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博士则近一半是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此外,在未参与工作的情况下,有44.44%的相关专业学生们认为学校的培养方式对往后就业有一定帮助,有36.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但仍有18.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培养方式对就业的帮助非常小,甚至没有帮助。
“这说明产教脱节依然存在,希望通过一级学科建设把产教脱节问题尽快解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集成电路所所长王世江表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建设存在四点问题,分别是领军和高端人才紧缺,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培养师资和实训条件支撑不足,产教融合有待增强;我国集成电路企业间挖角现象普遍,导致人才流动频繁;我国对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不足,科研人员活力有待激发。
本次集成电路创新峰会上,多位院士专家也谈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举例称,斯坦福大学的集成电路专业不要求研究生写论文,而是要求他们自己做芯片,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研究生设计的芯片必须流片成功,才能毕业。
吴汉明也强调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学生至少要会做晶体管,你才是一个合格的集成电路的学生。”在他看来,国内高校的集成电路专业应加强产教融合,教师要了解产业需求;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我国每年有六七千集成电路毕业生,有多少人会在硅片上做晶体管?基本上都不会,这是一个很大的短板。”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周玉梅说,虽然政策、资金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企业界认为招人用人还是很难,数量还是上不去。
“集成电路人才的缺口,代表整个社会可能缺乏一种正确引导、缺少一些政策引导,或者企业能支付的薪酬和行业吸引力没有那么强烈。我们需要需求方、供给方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来缓解矛盾,逐步达成供需平衡状态。”周玉梅说。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集成电路专业将作为一级学科,并将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提案。集成电路专业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待国务院批准后,将与交叉学科门类一起公布。
上述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也提出,鼓励社会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加大投入,支持高校联合企业开展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专项资源库建设,在产业集聚区或相关产业集群中优先探索引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人才的相关政策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