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养老险开启养老年金数字化转型 “后疫情”时代的养老金如何投资?

2020-12-21 14:22:14 和讯 

  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企业年金为代表的第二支柱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10.2万个,覆盖职工人数2669.7万人,基金规模达2.09万亿元。“守正出新,行稳致远”,在12月18日举办的平安养老险年金投资客户论坛上,业界深度探讨了年金行业发展大势、资本市场与投资策略展望、宏观经济及股票投资等重要议题。

  平安养老险是行业内首批养老金产品创新开发者,一直积极推动行业内产品化投资,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开拓不同类型的养老金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布局的产品线涵盖年金投资全范围,体系完备、链条完整,为各类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类型产品选项。

  养老金如何投资?它如何区分于常规的基金管理模式?平安养老险投资总监李志磊表示,目前平安养老险对于产品工具化改造相对很成功,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针对相关的养老金产品把归集化管理和工具化进行了一体的设计,最大化保留了基金经理个人风格的同时,也慢慢体现了产品的稳健性。目前来说,平安养老险在投资端提高了科技含量以适应年金的管理模式,保持了行业领先。

  开启养老年金的数字化转型

  当前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整个金融行业。在“科技赋能”的大背景下,金融投资智能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人工智能几乎贯穿了整个投资流程的各个环节,“数字化”无疑是各行各业一个新的赛道,全球保险业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领先的传统保险集团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

  而养老金管理行业对于科技应用的基本态度就是技术成熟及兼顾传统。目前成熟的技术手段(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对养老金管理的难点、痛点,理论上几乎都会有帮助和可想象的应用,疫情更是进一步加速了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在业内人士看来,养老金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在平安养老险已经全面开始。早在疫情期间,企业关心的是年金业务能否正常有序开展。平安养老险彼时就通过各类科技服务举措保证战疫时期企业年金业务的稳定,确保企业年金业务正常有序开展。

  在中国平安(601318)“金融+科技”战略指导下,近年来,平安养老险更是积极向科技赋能数据化经营转变,依托于平安集团资源,引入了AI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这些科技含量十足的应用,使得平安养老险在投资运营风控、资产配置模型、信用风险控制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如平安养老险如今可借助KYZ平台合作,KYZ包含投资风险智能顾问、智慧发行、智慧建模的三个子系统功能,有效降低了平安养老险相关产品的投资风险同时大大提高了发行效率。

  后疫情时代养老资产怎么投

  一直以来,我国养老金体制与资本市场有明显的依存性关系。随着人口增加以及老龄化发展,要想养老金体制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必然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首先就需要有足够投资,养老金是最大的储蓄资金来源,这些储蓄资金需要通过合理优化配置转换为投资,获取回报,这一过程也在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

  养老金产品已成为年金市场的投资管理的主要工具。平安养老险产品投资运营部总经理马靖认为,通过产品化投资,调整年金计划层面、组合层面的资产配置和投资品种。养老金产品也从单一的权益类、固收类产品,发展到资产类别细分以及个性化的创新型养老金产品。

  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过去,“后疫情”时代养老金产品该怎么投?肯定并不是简单的1+1=2。

  平安养老险年金投资部总经理时旻轶表示,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各国央行在疫情发生后实施的大规模的宽松政策,带来了全球债务率的显著提升,债务率的提升意味着宏观经济增长中枢的下移和利率水平的回落。在国内经济未来进入低增长背景下,优质权益资产仍将成为长期配置的首选。

  谈及权益投资领域的投资机会,时旻轶认为,在后疫情时代,结构性的机会将层出不穷,养老金产品也将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寻找好的配置机会。一方面,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传统行业面对疫情的冲击反而加大了龙头企业的集中度,后疫情时代面临着更好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疫情后各国推出的财政刺激,也让企业获得融资的能力得到加强,无形中加快了行业的技术变革和发展进程。布局应侧重于仍受疫情抑制尚未完全恢复的板块,此外,对应中期国家布局制造强国战略的先进制造业板块也值得关注。

  在非标债权方面,平安养老险直投业务部执行总经理史健忠认为,保险债权投资计划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趋势,更为安全合规的基建行业受到青睐。史健忠表示,平安养老的风控体系会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做一些前瞻性的调整,极早把风险和预警设定在过程中,加上集团统一的风险管控,保证了整个债权投资的安全性。在监管层面上,包括保险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政策都在逐步宽松,在提升养老金参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其自身的稳健增值。

(责任编辑:王刚 HF00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