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存款一夜间全下架,对银行、平台、投资人影响几何?

2020-12-22 07:15:49 第一财经 

近几日,风靡一时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相继下架,被市场视为央行对互联网金融乱象的进一步整顿。

近两年来,多家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存款产品,加大揽存力度,拓宽获客渠道,但相应的风险也已引起监管部门警惕。

在11月、12月两次公开演讲中,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曾点名互联网存款风险。11月7日,孙天琦披露,加总目前11家头部平台上展示的银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银行50多家,绝大部分为中小银行。单户存款金额大都在50万元(含)以下。“有的中小银行今年4月才开通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短短几个月时间已吸收存款200多亿元,占其各项存款的比例快速攀升至25%。某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总额甚至占到其各项存款的70%。”

对于此轮平台下架相关存款产品,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多为互联网平台的“主动”行为,平台尚未收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或监管通知。

与此同时,各方都在关注,产品下架后,对银行、投资人、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又有哪些影响?

产品全下架

截至记者发稿,支付宝、腾讯理财通、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陆金所、滴滴金融、携程金融AP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均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产品。

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发行模式其实并不复杂,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存款产品,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债权债务关系为存款人与银行)。

通过平台销售的存款产品,全部为个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为主,3年期利率最高为4.125%,5年期最高为4.875%,均已接近或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上限。近半数产品的起存金额仅50元,且都可以提前随时支取。

从平台上展示的银行类型来看,多为中小银行,例如,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银行、振兴银行、华通银行、华瑞银行、金城银行、营口沿海银行等。

日前,蚂蚁集团表示,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行业的规范要求,目前蚂蚁主动下架平台上所有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此后,京东、百度等多家互联网平台相继下架了所有互联网存款产品。京东金融表示,当前,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业务的关注,京东金融APP已停止新增上线互联网存款产品、停止新用户购买相关产品,并已对存量客户和业务进行稳妥有序地调整:相关产品将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已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未来,京东金融将密切关注相关监管政策和指导意见,认真落实。

度小满方面则称,会严格遵守相关政策规定及监管要求,拥抱监管,坚持合规经营。对于互联网存款业务,目前已下架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产品下架后将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已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未来,会根据监管政策的要求,不断完善相关业务。

突破地域限制、扰乱存款利率市场机制、推高负债成本、资产端风险增加等诸多风险,成为此轮互联网存款整治的根本原因。

比如,大部分互联网平台将各家银行的存款产品以利率高低进行集中展示,利率高的排名靠前,从而导致流量的差异,加剧了银行间竞价吸收存款的行为。

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竞价模式推高了很多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导致中小银行被迫发展高风险业务,除了流动性风险外,信用风险压力也一定程度上加大。

此外,这一业务也突破了网点的地域限制,一些中小银行实现了跨区经营。孙天琦在上述演讲中罗列了互联网平台存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一些高风险银行用貌似稳定的不稳定资金来源维持其高风险资产运营,进一步加剧了自身风险。同时,平台存款的跨地域属性增加了风险的外溢性,加大了处置难度;此外,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在互联网平台揽储,并向平台支付“导流费”,进一步推升其负债端资金成本,这将刺激银行寻求高收益资产,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长期看,对互联网平台存款依赖度较高的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将面临考验等等。

中小银行负债端生变

事实上,部分中小银行发展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的确弥补了存款不足的问题。从数据来看,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后,一些中小银行存款规模极速上升,上述部分中小银行就存在存款规模飙升的情况。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数据发现,华通银行2019年末客户存款规模约为70.77亿元,而2018年末其客户存款规模仅为约14.36亿元;华瑞银行2019年末的个人定期储蓄存款余额约为60.61亿元,2018年仅为8831.3万元。

但存款规模增多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孙天琦指出,中小银行高息吸收存款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

“因为成本太高,只是少数的、客户基础相对较弱、网点较少的、想快速发展的冲动的银行才会用这种方法去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从长远看,对互联网存款过度依赖不利于银行发展,短期通过这一方法迅速扩张规模,但会导致推高资金成本、资产端偏好高风险,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此外,互联网平台存款利率敏感性高、客户黏性低,存款稳定性远低于线下网点。

“客户所认的是平台,不是银行,这意味着如果在该平台上,其他银行的收益更高,存款就可能会转到别的银行去。因此,这类存款并没有储蓄存款作为核心存款的稳定性意义。”曾刚称,短期靠互联网存款扩张的规模,实际上积累了很多流动性风险,如果在互联网端出现大规模存款搬家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长期稳定性。

资产端投不出去是个大问题

目前来看,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对于已办理相关业务的普通用户影响不大,依旧可按照正常流程操作。但对于没有办理过相关业务的用户则无法再使用这类业务。

从合作模式来看,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在互联网平台揽储,并向平台支付“导流费”,一般银行根据平台日均存款余额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向平台支付手续费,按月或按季进行结算。

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后,对于相关的中小银行、互联网平台又会有哪些影响?

综合来看,虽然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存款产品,便利了消费者享受存款服务,但互联网存款并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类产品给银行带来的客户黏性并不高,虽然短期内,监管的强化会限制这些银行发展,但从长远看,有利于银行的稳健可持续经营。

王一峰认为,互联网存款产品作为第三方平台的产品体系存在,下架后,第三方平台没有了相对期限偏长的产品,对产品货架的丰富度会有一些影响。但客户黏性并未消失,第三方平台未必会受到太多冲击;对于个体银行来讲,市场认可度低、客群体系薄弱的银行确实会受到较大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但却能降低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有助于控制负债成本,稳定资金,减轻流动性风险。

曾刚建议,这类中小银行应端正发展理念,在现有金融框架下探索长期、可持续增长路径,既要调低规模偏好,也要夯实客户基础,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提高客户综合收益,提高客户黏性。

“目前一些银行高息揽储,但资产端能不能用出去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资产端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好回报,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实际上,大多数中小银行是钱多的投不出去,已经有银行开始主动压缩中长期存款规模了。”曾刚称。

(责任编辑:唐欣欣 HN06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