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需要高度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为下游企业带来的压力,二是中小企业复苏仍不牢固。
在创下近三年新高之后,中国的制造业PMI略有回落。
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虽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分项指标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出现了0.2至0.5个百分点之间不等的回落。
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虽较上月回落0.5和0.3个百分点,但均为年内次高点,且两者差值继续缩小。需要关注的是,目前仍有超过38%的企业将需求不足作为突出困难,而近日南方部分省份的“拉闸限电”、“错峰生产”也会为制造业生产带来压力。
外贸方面,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1.3%和50.4%,低于上月0.2和0.5个百分点。不过出口仍然位于高度景气区间,12月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8个月回升,达到全年高点。
制造业需要高度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为下游企业带来的压力。下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过快上涨,购进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运行在58%以上的高位。12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68%,较上月上升5.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两位数,创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也较上月上升5.8个百分点至49.4%,为近两年高点。
二是中小企业复苏仍不牢固,尤其是12月小型企业PMI为48.8%,再度失守荣枯线。本月小型企业中反映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高的比例分别较上月上升5.0、4.6和1.5个百分点,需要高度关注上游行业涨价对下游中小企业利润的挤压。
生产略有回落,仍创年内次高
生产指数为54.2%,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增速略有放缓。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生产指数高于50%,分别为55.8%和54.9%;小型企业的生产指数低于50%,为49.2%。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指出,12月份,受市场需求平稳上升带动,企业生产保持增长,原材料采购量相应增加,就业人数基本稳定。生产指数为54.2%,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仍保持在年内次高水平,且连续10个月稳定在53%以上,表明市场供给持续稳中有升。
企业国内外原材料采购量都有所增长,采购量指数为53.2%,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50.4%,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都保持在50%以上。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至49.6%,连续10个月保持在49%以上,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临近年底,是不少企业的生产旺季。11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增速较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再度刷新年内新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近日浙江、湖南等部分省份出现“拉闸限电”、“错峰生产”现象,这可能为高位运行的制造业生产带来一定压力。
订单高位运行,供需剪刀差缩小
12月的新订单指数为53.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高于50%,分别为55.0%和54.6%;小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低于50%,为48.5%。
文韬表示,12月份,由于国内疫情零星式病例多有发生,加上季节性回调,给消费品行业带来一定影响,但市场需求整体平稳上升趋势不改,为经济复苏继续注入动力。消费品行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3.3个百分点,而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仅下降0.3个百分点,仍保持在53.6%的年内次高水平。本月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至38.2%,为年内最低水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12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虽较上月回落0.5和0.3个百分点,但均为年内次高点,且两者差值继续缩小,说明制造业保持较好增势,产需关系更趋平衡。
他介绍,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分别有18个和17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位于扩张区间,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等行业两个指数均高于56.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2月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小幅下降,表明需求恢复态势仍有待加强。目前仍有超过38%的企业将需求不足作为突出困难,必须在扩大内需相关政策落实上继续加大力度。
此外,他指出,积压订单指数为47.1%,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积压订单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7.7%、48.4%和43.7%。
外贸持续扩张,出口企业预期达年内高点
12月进出口指数连续四个月保持扩张。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1.3%和50.4%,低于上月0.2和0.5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景气区间。
赵庆河介绍,调查结果还显示,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8个月回升,达到全年高点,制造业出口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文韬表示,近期外部需求保持上升态势,虽然国外疫情较为严峻,但在需求继续回升和生产持续受限的影响下,对我国进口稳定增长。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较上月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稳定在51%及以上。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高于50%,分别为52.1%和50.6%;小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50%,为48.3%。
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4607.2亿美元,增长13.6%。其中,出口2680.7亿美元,增长21.1%;进口1926.5亿美元,增长4.5%。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梳理,以美元计,11月的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值双双创下了197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单月最高记录,出口增速也创下了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疫情后国外采取的刺激消费措施使得国际市场需求未降反升,眼下又是圣诞旺季。近期海外疫情反复,国际制造业有向中国回流的趋势,这支撑11月外贸创下了历史天量。
原材料价格飙涨,企业成本压力山大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8.0%和58.9%,高于上月5.4和2.4个百分点,均为全年高点。
赵庆河指出,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加之市场需求继续回暖,推动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加速上涨。
从行业情况看,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的两个价格指数均高于70.0%,比上月显著上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加大了企业成本压力,本月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占比为49.4%,为近两年高点。
近期、煤炭、铁矿石、玻璃、纸张等大量行业出现了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
11月的PPI环比增速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在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4个,比上月增加12个,上涨面达六成。
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2%,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1.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0.9%。供暖需求季节性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分别上涨2.8%和2.2%。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由降转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1%。此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纺织业价格分别上涨0.7%、0.5%和0.5%,涨幅均有所扩大。
文韬指出,下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过快上涨,购进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运行在58%以上的高位。其中12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68%,较上月上升5.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两位数,创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也较上月上升5.8个百分点至49.4%。原材料价格持续过快上升,长期来看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成本高企,小型企业失守荣枯线
12月的大、中型企业PMI继续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大、中型企业PMI均为52.7%,继续运行在52.0%及以上的景气区间。然而,小型企业PMI为48.8%,低于上月1.3个百分点,降至荣枯线以下。
赵庆河指出,本月小型企业中反映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高的比例分别较上月上升5.0、4.6和1.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运营成本有所增加,盈利空间受到一定程度挤压。
文韬表示,小型企业恢复势头不稳。年内小型企业运行波动较大,市场供需增速多次反复,恢复势头不稳定。二、三、四季度,小型企业PMI均值分别为50.2%、48.8%和49.4%,且年内仅有5个月的小型企业PMI高于50%。12月份,小型企业PMI较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至48.8%,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下降2.6和2个百分点,均降至50%以下,表明小型企业增速再次放缓,供需两端压力加大。
张立群指出,今年以来,小型企业的恢复明显弱于大型企业,数量众多的小型企业大都身处产业链下游,在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当前PMI指数整体向好,但仍需要高度关注小型企业的经营困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