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税收收入超13万亿!税务总局:2020年民营经济领跑优势明显,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2021-01-20 17:56:01 和讯名家 

  2020年,全国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136780亿元,同比下降2.6%,圆满完成预算安排目标。

  1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公布了10组年度税收数据,介绍2020年中国税收经济有关情况。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本次年度总结,税务总局公布10组税收数据来反映中国经济:

  1、全国税收收入136780亿元,同比下降2.6%

  2020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完成136780亿元,同比下降2.6%,圆满完成财政预算安排的税收收入目标。从全年走势看,税收收入增速自3月份“触底”后连续9个月回升,反映了我国经济复苏向好的势头,但受疫情和落实减税降费影响,全年税收收入下降2.6%。“十三五”时期,全国税收收入完成65.7万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加18.5万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5%,同比提升1.7%

  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5%,比2019年提升1.7个百分点。2020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预计为75.5%,比2019年提升1.7个百分点。与“十二五”末的2015年相比,2020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提升了2.9个百分点,显示“十三五”时期税收为国聚财职能持续增强。

  3、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社保费收入3.8万亿元

  2020年 ,税务部门认真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自2020年11月份起,社保费已全部由税务部门征收,各级税务部门在维持征收方式稳定的同时,不断优化缴费服务,为广大缴费人提供“网上、掌上、自助”等多种缴费渠道,便于缴费人申报缴费。2020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社保费收入3.8万亿元。

  4、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2.5万亿元,圆满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目标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税务部门不折不扣加以落实,前11个月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3673亿元,全年预计超过2.5万亿元,可圆满完成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全年为企业减负目标。“十三五”时期,全国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过7.6万亿元,一系列实打实的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了企业获得感,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5、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约0.82个百分点,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减轻

  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约0.82个百分点,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减轻。2020年,随着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减税政策落地,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GDP比重预计降至15.2%左右,较2019年继续回落约0.82个百分点。

  6、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6%,企业生产经营逐期向好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分季度看逐季回升,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同比下降17.6%,二季度由负转正增长9%,三季度保持回升态势增长12.4%,四季度进一步提速增长15.7%。31个省份中29个销售收入实现正增长。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向好,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预计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7、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4.7%,新动能发展潜力加速释放

  2020年,全国高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7%,增速快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其中,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自4月份以来,连续9个月同比增幅超过20%,全年累计增长23.6%,显示新动能发展潜力加速释放,新经济持续茁壮成长。

  8、重点税源企业研发支出增长13.1%,创新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2020年,受益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研发支出预计同比增长13.1%,其中,制造业增长9.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5.3%,均保持向好的创新发展势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33万户企业购进高技术设备和高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5.8%。“十三五”时期,重点税源企业研发支出保持两位数以上的较快增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9、全年新办涉税市场主体1144万户,市场活力稳步增强

  2020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达到1144万户,比2019年增长10.1%,显示国家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市场活力快速恢复。“十三五”时期,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5745万户,其中2020年新办数量明显高于2018、2019年。

  10、全年办理出口退税14549亿元,有力支持稳外贸

  2020年,税务部门推行无纸化、“非接触式”、“容缺办理”等便利举措,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正常退税业务办理平均时间比2019年提速20%,全年办理出口退税14549亿元,有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为外贸稳定恢复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十三五”时期,全国累计办理出口退税70736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加16453亿元,有力促进了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民营经济领跑优势明显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比前三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对此,蔡自力表示,数据反映出我国经济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在快速释放。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一是工业企业销售稳步回升,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2020年,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在10月份累计增速转正后继续稳步回升。其中四季度增长11.1%,比三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41个大类中,有26个实现正增长。制造业复苏较快,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同比增长7.1%。

  二是商品消费恢复较快,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2020年,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其中四季度增长15.4%,比三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疫情改变了居民消费方式,“非接触式”消费快速发展,线上线下平台加快融合,互联网零售、外卖送餐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9.2%和31.6%。

  三是投资相关行业增长迅速,新基建发展提速。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具有关键作用。2020年,与基建投资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7%。特别是5G基站、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环保等新基建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带动通讯和电力输送设施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节能工程建筑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13.4%和20.8%。

  四是交通物流业稳步恢复,道路货物运输等增长较快。交通物流业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2020年,交通物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6%,高于全国总体水平3.6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增长22.8%,比三季度提高10.3个百分点。特别是道路货物运输、仓储、邮政物流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9%、16.5%和23.1%。

  五是能源结构逐步优化,环保相关产业加速发展。2020年,水力、核力、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行业销售收入占发电行业总体的比重为37.9%,比2019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000591,股吧)发电、风力发电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6.5%和14.1%。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8%和15%,反映环保产业持续加速发展,绿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六是民营经济领跑优势明显,私营企业增长较快。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2020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企业总体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增长18%,比三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特别是私营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6%,高于民营经济总体水平1.6个百分点。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制造业进一步融合

  2020年,高技术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同比增长14.7%,引领作用凸显。蔡自力进一步指出,高技术产业主要呈现以下四个亮点:

  一是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研发是创新的源头,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战略支撑。2020年,研发与设计服务发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3%,其中医学研究、农业科学研究、设计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1.5%、26%和16.6%。2020年,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研发支出预计同比增长13.1%,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5.3%。

  二是科技研发成果加速转化。这是构建我国强大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发票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5.1%,其中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5.4%、33.2%和27.4%,反映科技成果在加速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企业是创新的主体。2020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27.5万户,是“十二五”末2015年的3.5倍。其中,与高端装备制造相关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设备制造发票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1%和17.2%;与消费升级相关的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同比增长24%。

  四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20年,数字经济相关行业增长较快,计算机设备制造、互联网等相关7大类行业发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国总体水平6.1个百分点。线上平台交易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5.7%、29.4%和24.5%。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制造业融合度进一步增强。2020年,制造业购进信息服务同比增长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冉笑宇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