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扶贫干部会“拐弯”

2021-02-07 17:20:54 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2月7日电 题:这里的扶贫干部会“拐弯”

新华社记者席敏、柳王敏

这是2月4日在湖南省花垣县民乐镇梳子山村拍摄的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走进位于武陵山区的湖南省花垣县民乐镇,最直观的印象是山头多、弯道多。蜿蜒曲折的公路像一个个从侧面压扁的水泥弹簧,被强行摁进陡峭的山壁。这里的扶贫干部来了以后掌握了一项技能——会拐弯。

近日,记者跟随民乐镇党委书记石峰一起驱车来到梳子山。这座山险峻的地势曾将几个贫困村一代代人困在梳子山里。

踩油门、踩刹车,每五六秒钟就要变换一次的熟练操作中,一辆已被石峰开了6年的二手车就这样进入梳子山。

2月3日,在湖南省花垣县民乐镇腊肉加工车间,石峰(左)和车间负责人交流腊鸡肉的销售情况(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柳王敏

梳子山如同其名,山头之间并不相连,像是一个个随意摆放的窝窝头。

在石峰的记忆中,几年前进山的道路一下雨就能轧出深坑。尤其是挂在悬崖边上的弯道没有护栏,他开车小心翼翼拐弯时,常被在山腰耕种回来的村民步行超过。“路况不熟不敢开快,脚尖碰一下油门,就赶紧缩回来。”石峰说。

如今,石峰开车拐弯“顺溜”多了。带着扶贫政策和种植、养殖技术,石峰和其他扶贫干部开车进山越来越频繁,有时遇到弯道也踩着油门过去。在他们拐弯技术愈加娴熟的几年里,村民们通过山上通向外面的水泥路将油茶、魔芋、黑毛猪等带出去,腰包鼓了起来。

分管扶贫产业的民乐镇干部杨文海,也是大家公认的“拐弯高手”。

2月3日,在湖南省花垣县民乐镇腊肉加工车间,石峰(左)和车间负责人交流车间生产情况(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柳王敏摄

近两年的多数日子里,杨文海都开车顺着弯道进入贫困村,和村民一起看地形找出路。上山下山很费时间,为了抢季节赶进度,他的车里常备着酒精炉、糍粑和方便面,饿了就煮一碗面吃。

脱贫路上,这里的扶贫干部也曾遭遇“弯道”。有的村寨早早地将土地平整好,还施了肥,却被专家判定不适合种茶;有的扶贫产业发展起来了,却遭遇市场不景气。

慢慢地,扶贫干部又学会了新的“拐弯”技术——宜茶则茶,宜桑则桑,宜养则养,一片片茶园出现在梳子山,一个个扶贫车间产出的腊肉、特色豆制品等通过电商走向外界。他们带着乡亲们逐渐顺利地拐过发展理念和市场的“弯道”。

在不断与“弯道”博弈的几年里,民乐镇1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底全镇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走向乡村振兴的路上,还会遇到不少弯道。会拐弯了,大伙儿的好日子就不远了。”石峰说。

(责任编辑:刘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