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考察调研,访农户、入社区、进企业,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彰显了总书记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
即日起,本报开设“总书记的深情牵挂”专栏。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重大事项,本报记者深入总书记考察调研过的地方,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感人场景,反映各地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的举措和成效,展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成绩,以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凝聚起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扫屋采买,腊味飘香,随处可见的大红“福”字在瓦蓝的天空下格外耀眼。时值腊月,位于秦巴山深处的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的锦屏社区年味正浓。
锦屏社区是陕南区域规模较大的一个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小区。近几年来先后有11个村的高山危住户、地质灾害户和贫困户,共计1346户4173名群众,从坡陡路断的大山深处搬迁至此,开启了“山民变居民”的社区新生活。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来到锦屏社区,与搬迁群众拉家常、话发展。他语重心长地说,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
如今,9个多月过去了。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围绕“长效机制”这一关键点做实做细,搬迁群众不仅实现了稳增收,也迎来了新生活。
就业近了 收入稳了
擦玻璃、挂灯笼、买年货……搬迁户张运弟家的“牛年”,还多了一件喜事,那就是“接车”过年。
“脱贫后,家里有了些钱,现在路修好了,有个车更方便呢。”张运弟说。
之所以敢买车,是因为收入稳。张运弟告诉记者,丈夫在镇里企业上班,每月工资3000余元;张运弟自己在社区工厂,每月也有2000多元收入。家里除去日常开支,还有些结余。
从深山老林到新社区,从贫困户到“新居民”,从“全靠腿”到“有车族”,张运弟家的变化,离不开当地打造社区工厂等一系列后续就业服务平台的支撑。
火光一闪,一个变压器元件焊接完成。经过几个月的练习,52岁的居民汪显明实现了从新手到熟练工的转换。
“赶完这批订单,就回家过年。”汪显明说,如今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自己过去一直在广东打工,2020年8月辞工回到家乡,经过培训后在家门口的三秦电子加工厂上岗就业。“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不算很高,但生活开支小,还可以照顾家,两全其美。”汪显明说。
社区工作人员陈敬新说,搬迁社区群众或就近务工,或在社区工厂上班,或在山上的产业园种茶,相继有了稳定的收入。目前在社区工厂就业和就近就业的锦屏居民已达300多人。
“安稳”的不仅是群众,企业也是“水涨船高”。三秦电子加工厂负责人孙自学说,虽然前期受到了疫情影响,但2020年下半年后订单爆满,已经排到2021年4月。在平利县,类似的社区工厂还有80多家,累计吸纳搬迁群众6000多人,形成了毛绒玩具、服装手套、电子元件、手工艺品等4个产业群。
既学知识 又强体魄
在距离锦屏社区10分钟路程的老县镇中心小学,刚刚参加完劳动实践活动的学生胡梓瑄说:“亲手种土豆,让我懂得了粮食的珍贵,也让我学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尊重劳动成果。”
提高乡村教育品质,是帮扶搬迁群众“住得下”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所小学考察时,曾情深意切地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为了孩子们能够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制定了学礼仪、沐书香、强技能、健体魄、观影片为主题的假期计划,学校老师通过线上送辅导,线下组织实践活动,让孩子既学知识,又强体魄。
“每天早上起床后,练一套武术操,做一遍眼保健操,再完成当天的作业,然后告知妈妈并提交给周冬梅老师建的辅导群,晚上老师逐一点评。”学生柯小鑫如此描述自己的寒假生活。
老县镇中心小学校长吴锦鹏说,总书记为我们提升乡村教育品质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学校制定了提升办学品质工作方案,与西安交大附小、安康高新一小、汉滨小学等省市名校形成了结对帮扶、共建共育的合作关系,学校的学习课程更丰富多样了,组建了口风琴、鼓号、剪纸、泥塑、足球、健美操、武术等精品社团以及校管乐队,开展了“习爷爷教导记心间”等少先队主题活动,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社区功能日益完善
冬季不采茶的时候,搬迁居民陈敬翠会参与社区管理,防疫、清扫、志愿服务,在社区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她的身影。
陈敬翠说,社区服务越来越好,有地方种菜、有地方娱乐、有地方学习……作为党员,要出一份力。陈敬翠嘴里的“有”,不仅是日渐完备的社区功能,也是指平利县为保障移民搬迁后续服务,在搬迁社区推进的“十小工程”。
为切实做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精细后续帮扶,平利县探索在社区建小管家、小配套、小平台、小库房、小餐厅等“十小工程”,让群众搬出来,稳下来,锦屏社区就是首个试点。
33岁的汪敏,搬迁前是老县镇东河村村民,住在距社区10公里远的大山中。最初搬到社区时,她有很多担忧,杂物放到哪、电动车充不了电、买根葱都花钱……如今她的担忧全部迎刃而解。
“搬迁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慧丽告诉记者,社区一方面通过开展“新民风”活动,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生活;另一方面实施小配套工程,完善饮水、用电、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小库房工程,解决搬迁群众物资物品存放难问题,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将牢记嘱托加油干,不负使命践初心,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老县镇党委书记杨居侨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毅)
(责任编辑:王炬鹏)
(责任编辑:刘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