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猪瘟疫情传入2年多、草地贪夜蛾侵入2年多,一度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的背景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口岸检疫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在“防”的内容中,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
显然,在最近两年外来物种接连入侵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正在努力加强口岸环节的检疫和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
外来疫情
因为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牛结节性皮肤病、非洲马瘟等从国外传入的动物疫情、农作物虫害不断增加,让中国政府开始格外重视口岸环节的检疫和防控工作。
以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标志,这一在国外蔓延将近100年的疫情开始传入国内,随后,该疫情严重冲击国内生猪产业,给养殖户和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018年12月,草地贪夜蛾从云南省普洱地区进入中国,后迅速扩散至其他省份,并在中国定殖。草地贪夜蛾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频繁,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害虫。2016年1月份从美国的南部地区侵入到非洲西部,然后迅速发展蔓延。
2019年8月12日,中国首次确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发生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该病系境外新传入的外来动物疫病,对养牛业危害严重。该疫情于1929年首次发现于赞比亚。
这些是已经传入国内的动物疫情、农作物虫害。然而,周边国家所暴发的沙漠蝗、非洲马瘟威胁不容忽视,亟待御“危害”于国门之外。
在非洲,除了暴发过草地贪夜蛾灾害外,还暴发了沙漠蝗虫灾害。随后沙漠蝗群迁飞至阿拉伯半岛,并入侵巴基斯坦。为抗击蝗灾,2020年1月31日,巴基斯坦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还批准了《抗击蝗虫国家行动计划》。
尽管中国于2020年向巴基斯坦派出的蝗灾防控工作组专家们认为,周边国家沙漠蝗迁入中国几率很低,但中国还是要坚持风险意识,制定了防控预案,加强云南、西藏、新疆等边境监测,一旦发生境外沙漠蝗入侵,将立即组织防控,严防在境内增殖和进一步扩散。
主要流行于非洲南部,曾传播到北非、中东、阿拉伯半岛、西南亚和地中海区域国家的非洲马瘟,是由非洲马瘟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中国是非洲马瘟历史无疫国,并已获得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认可。2020年3月,泰国发生非洲马瘟疫情。中国已在国内检出非洲马瘟传播媒介昆虫,疫情传入中国的风险较高。
提升防控能力
这些从国外传入的动物疫情对养殖产业、农作物虫害对粮食安全,均会造成严重影响。
比如,草地贪夜蛾、沙漠蝗,都有着迁飞能力强、繁殖力强、喜食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特点,尤其是草地贪夜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再比如,非洲猪瘟被定性为烈性疫情,对生猪生产危害重大,就在于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且目前全世界没有有效的疫苗。
还有,牛结节性皮肤病,感染所有牛类,发病率为5%-45%,死亡率通常低于10%,发病牛可导致不育、流产,肉牛生产性能下降、泌乳牛产奶量显著下降,皮张无法利用,并可因继发感染而死亡等,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世界上每年生猪出栏量最大的国家、猪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出现非洲猪瘟是迟早的事情,至于散户居多的养猪业现状,导致疫情迅速蔓延全国,则有些出乎行业意料。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鉴于动物疫情往往通过肉类进口,以及国内肉价倒挂所导致的走私活动一直存在,需要切实加强口岸环节的检疫防控。
根据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的《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各边境地区畜牧兽医部门要积极配合海关等部门,加强边境地区防控,坚持内防外堵,切实落实边境巡查、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与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接壤省份的相关县(市)建立免疫隔离带。
针对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谋易咨询首席顾问王中称,这对农业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控体系的建设既包括加强边境防控,高度警惕境外传入风险,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动向,抓好口岸检疫、边境地区防堵、巡查和打击走私等工作,又包括加强宣传培训,提升防控和处置能力,同时提高养殖场所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处置突发疫情等工作,关键是防控能力的提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