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速览版来了!

2021-03-11 19:12:57 新京报 

今天(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近2个小时的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共回答了11个问题。记者会有哪些要点?新京报带你速览。

1.谈灵活就业保障

今年我们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相信中国人民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详情>>>

2.谈疫情溯源

中方本着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开放合作的原则和态度,同世卫组织保持沟通,也支持世卫专家在华开展溯源研究工作。下一步我们还愿意继续同世卫组织一道,推动科学溯源工作。详情>>>

3.谈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我们说6%以上,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我们说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但是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我们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详情>>>

4.谈门诊费用异地报销

今年我们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不能再让这些老人为此烦心。详情>>>

5.谈“爱国者治港”

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也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去年香港受到了多重冲击,我们希望香港各界能够携起手来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恢复性增长,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会继续全力给予支持。详情>>>

6.谈建设科技强国

我们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详情>>>

7.谈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社会制度都不同,彼此相处难免会有矛盾、有分歧,有的时候甚至比较尖锐,关键是如何对待。中美两国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双方还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地进行对话沟通。我们希望中美有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即便一时达不成共识,也可以交换意见、增信释疑,这有利于管控和化解分歧。详情>>>

8.谈助企纾困

今年我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对于审批环节,我们要继续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

政府还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重质量、守诚信、精工细作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来营造环境。对于政务服务中那些涉及企业、人民群众经常要办的事项,要努力做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活力,社会有创造力。

9.谈两岸关系

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前提下,我们欢迎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交往,也欢迎台湾各党派团体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与我们开展对话。

我们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也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详情>>>

10. 谈教育公平、加大县乡教师培训

我们今年要下决心,加大对县乡教师培训的投入,让他们能够在职便利地提高学历,职称评定要采取倾斜政策。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详情>>>

11.谈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是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而且要履行自身的责任,维护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只要是对互利共赢有利的,无论是多边、双边的机制,我们都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我们会进一步主动地对外开放,继续缩减外资来华投资负面清单,继续推动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对外开放。我注意到,很多外企关心中国的营商环境,我们还要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编辑 王晓琳 校对 卢茜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