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点、解锁、打榜、周边……网剧「割韭菜」的100种方式

2021-03-17 20:42:21 和讯名家 

网剧「割韭菜」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而且花样百出,其后果急需引起关注。#你如何看待网剧割韭菜现象#,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看法。

"

作者|香雪兰

这是一个「割韭菜」的时代!

粉丝被偶像代言的商家「割韭菜」,投资基金被股票市场「割韭菜」,就连看个视频也要被「割韭菜」……

以近期的热播剧为例,《锦心似玉》从第25集开始进入超前点播模式,单集价格3元,还有21集结束,付费会员的基础上还需63元。《山河令》需要剧粉通过看视频、充会员、分享视频链接等方式贡献琉璃甲,2000万解锁主创云见面,6000万解锁周六加更1集,1亿解锁周日加更1集。《乡村爱情》推出了角色盲盒,端盒(4个不重复)需要236元。

就想安安心心在家躺尸看个剧,怎么突然就得花这么多钱了呢?这种现象正常吗?花样百出的「割韭菜」到底是创新趋势还是舍本逐末?

图片来源:优酷APP页面截图

网剧「割韭菜」的100种方式

平台与网剧合谋,借力饭圈化营销趋势,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直接从用户身上获取收益的「割韭菜」方式。

超前点播几乎已经成为网剧标配。动辄几十元的超前点播费用,是在用户已经成为平台付费会员的基础上额外付出的。从《陈情令》到《庆余年》,热播网剧的付费超前点播在让平台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也饱受争议。

如果该网剧的主演是流量明星,那么,粉丝付费超前点播的「韭菜」就更好割了。为了哥哥、姐姐的「事业」,粉丝肯定会开超前点播。

解锁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割韭菜」方式。网剧的解锁包括但不限于集数加更、热门场景的拍摄花絮、主演的宣推资源、主创见面会等方式。

《山河令》播出期间,优酷发起了「追更吧!山人」的活动,剧粉每买1张年卡获得520块琉璃甲,每买1张半年卡获得260块琉璃甲,每买1张季卡获得130块琉璃甲,每看30分钟正片获得5块琉璃甲(最多100块),每邀请一位好友助力获得20块琉璃甲。解锁的福利包括:主创合体线上见面会、每周六、周日加更1集等。

而且,该活动还规定,贡献TOP1-2的剧粉可以获得原版戏服,TOP1-50获大结局片尾鸣谢,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剧粉之间进行贡献量battle。

网剧《锦心似玉》播出期间,推出了「电力榜」的打榜活动,鼓励粉丝为剧中不同的角色「发电」。使用不同价位的道具,可以累计不同电力值,其中「飒浪嘿呦」道具定价高达99.99元。活动规定了未成年不得参与本次互动,而且,节目全程道具消费上限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整。这一套规则下来,看网剧越来越像是看直播「打赏」了。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APP页面截图

除此以外,周边衍生品、定制商品以及相关音像制品、片头片尾主题曲等也都相继成为网剧「割韭菜」的利器。

网剧《重启之极海听雷》播出期间推出了多款联名互动周边,包括:与中国邮政联合推出的纪念邮票及纪念章,与lovelink情侣珠宝联合推出的盗墓笔记手链、大白狗腿耳饰、雷公像概念项链,与西泠文创联合推出的鬼玺、犀角灯, 与夜巡工坊联合推出的薰蜡烛套装等。

《陈情令》的国风音乐专辑单张售价20元,截止目前仅在QQ音乐渠道就销售了160多万张。

「割韭菜」的背后是深刻的焦虑

从前,看电视剧,不用花钱,无非也就是广告多一点。

之后,看网台剧,付费成为平台会员,就可以不看广告了(创意中插和创可贴广告除外)。

现在,看个网剧成本可太高了。这愈演愈烈的「割韭菜」行为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用户需求是「割韭菜」行为能够成立的基础。

据报道,去年十月,奈飞原创网剧《后翼弃兵》走红,带货效应开始显现。剧中的国际象棋棋盘是由西班牙的一家公司生产的,这家公司往年一年平均制作约2万个棋盘,今年不到三个月,接到的棋盘订单就达到了4万多个。另据eBay网数据显示,去年十月以来,在平台上棋盘及配件的销量同比增长215%。

的确,对于一部非常喜爱的剧集,用户拥有购买周边和衍生品的正常需求。这也是IP衍生开发链条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基础。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平台巨大的「流量和商业焦虑」是「割韭菜」最大的推动因素。

国内流媒体平台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状况给参与的各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和流量压力。

国外流媒体平台Netflix的网剧多是一次性上线全集,让付费会员爽歪歪的追剧,没有那么多的解锁加更、付费超点等花样。

但国内的流媒体平台竞争激烈,且独家内容吸引力有限,大幅度提升会员费用的方式会导致用户一定的流失。因此,不得不通过花样百出的「割韭菜」行为,提升商业回报,以缓解困境。

而「饭圈化」趋势则是「割韭菜」行为逐渐非正常化的重要原因。

通过观察「割韭菜」行为我们发现,「非正常化」的割韭菜行为主要集中在流量网剧身上。这类网剧,或者是流量明星出演,或者是顶级网文IP,自带「书粉」,非常适合「割韭菜」。

「饭圈化」趋势在多个层面愈演愈烈,为了哥哥、姐姐的事业,粉丝们不惜紧衣缩食,心甘情愿的顺应了商家和平台的各种「割韭菜」行为。甚至出现了「买一咬三」等诸多不理性的行为。商家和平台,吃准了粉丝的「痛点」,推出了更多非正常化的「割韭菜」方式,被群嘲「吃相太难看」。

本来是正常的IP衍生等商业行为,但在「饭圈化」愈演愈烈之下,这些针对粉丝的消费行为显得越来越不正常了。如果这些非正常的「割韭菜」方式要是再发展下去,对长视频的行业生态的伤害将会是巨大的。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APP页面截图

与用户互动,忌急功近利,忌本末倒置

粉丝们经常戏谑的称呼自己为绿油油的「韭菜」,长好之后,等待被收割。但也希望「割」的有技巧一些,让「韭菜」们不那么痛苦。

平台与用户的互动,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切忌为了「割韭菜」而导致内容创作上的本末倒置,切忌捞一笔就走的急功近利心态,要珍惜自己的「羽毛」。

内容的品质是根本,与用户的互动是「锦上添花」。

通过推出周边衍生品以及主创见面会等互动玩法,本来平台可以有效地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丰富用户的观剧体验,但这些只能是「锦上添花」,内容产品的品质才是「根本」。

一味的试图通过激发用户荷尔蒙进行「割韭菜」的方式,会让网剧的创作走入歧途。比如:一些耽改剧,明里暗里打擦边球,过度呈现「不可描述的爱情」,腐女们自然心领神会的表示「磕到了」,「割韭菜」的过程也就变得非常顺利。

可想而知,荷尔蒙消散之后,用户的满意度会大幅下降,甚至后悔。时间一长,用户的「免疫力」就出来了。这种「割韭菜」的用户互动行为,必然不会长久。

以优质的内容作为基础,衍生的开发才更有意义,也更加长远。《乡村爱情》的角色盲盒大获成功,就非常值得关注。《乡村爱情》并非流量剧集,而是靠着多年优质的内容创作积累下来的品牌效应。用户购买周边,自然也是出于对每个生动角色的真心喜爱。

图片来源:淘宝页面截图

急功近利的恶意「割韭菜」行为,也必须要被有效管理。

鼓励单个粉丝恶意攀比贡献排名,鼓励不同的明星粉丝群体之间恶意攀比销售效果,还有「买一咬三」等恶性的「割韭菜」行为,更应该被有效管理。比如:品牌或平台邀请多位流量明星作为代言人,彼此之间进行销售效果的直接对比。这对于销售量排名低一点的粉丝,不会是愉快的体验,可以肯定的是,其对品牌或平台的不满情绪一定会滋生。

在饭圈有个专有名词叫做「脱粉回踩」,一旦偶像不再符合粉丝心目中「理想人设」,有些粉丝会脱粉并回踩,多个明星的案例证明,这一反噬力量之大,让人瞠目。

现阶段,平台和商家自以为是的,用各种非理性的,甚至是恶意的方式,割着粉丝的「韭菜」,殊不知一旦遭到反噬,伤害将会是非常巨大的。好自为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