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波士顿咨询CEO李瑞麒:中国有望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须为气候行动投入至少14万亿美元

2021-03-22 18:57:56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瑞麒认为,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但可实现的目标。这就要求中国到2050年前实现75%-85%的温室气体减排,并在气候行动上投入14万亿-15万亿美元,约占2020-2050年累计GDP的2%。”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首席执行官李瑞麒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书面专访中说道。

在3月20日至22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如何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加快中国经济低碳转型成为焦点话题。李瑞麒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专场研讨会上,就企业如何提高碳减排能力、助力缓解气候变化进行了分享。

“中国碳排放来源主要以能源与工业为主,自2013年以来已进入平台期。但是,我们仍需要继续在风能和太阳能(000591,股吧)等可再生能源上进行投资,同时拓展核能发电以及碳捕获与储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根据我们的分析,通过采取这些综合措施,到2050年,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的占比将会下降至20%。”李瑞麒说。

李瑞麒在采访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是完全可能的,减排不仅能够有助于让经济避免直接自然灾害,而且通过绿色经济提升中长期的GDP和就业率,还能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根据我们的测算,在向1.5℃温控目标行进的过程中,到2050年中国对化石能耗需求将降低约80%,这表明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李瑞麒指出,对致力于采取气候行动的企业来说,实现净零脱碳的机遇,除了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以外,将来自于供应链脱碳——企业应该在供应商、采购、产品服务、运营和管理客户这五方面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他强调,“总体而言,端到端的脱碳对终端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我们最近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分析了八条全球主要的供应链,发现终端消费者面临的价格涨幅区间在1%到4%,主要原因在于高排放的原材料通常只占据最终消费者支付价格的一小部分。”他举例说道,虽然钢铁生产商生产零碳钢的成本要高得多,但钢铁等原材料在终端消费者价格中所占的比例却比较低,从中期来看,零碳汽车的价格对买家来说只提价了2%左右。

各国应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制定碳交易价

21世纪:一些研究显示,在不采取激烈行动的情况下,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面临巨大挑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2021年描述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随着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的临近,你是否预期各国政府将针对气候变化采取更多行动?

李瑞麒:作出净零承诺的地区创造了全球50%以上的GDP,我们希望随着11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临近,作出净零承诺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但是,尽管作出了这些积极的承诺,我们仍然看到全球碳排放量在增长。我们需要在2030年之前将碳排放量减少一半,并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才能达成《巴黎协定》的目标,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之内。我们与世界经济论坛于2020年6月联合发布了题为《净零挑战:迅速采取果断的气候行动》的报告,评估了气候行动的现状,并概述了所有参与者为减轻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努力。为了减少碳排放,各国政府应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制定并采用具有积极意义的碳排交易价格,同时在行业层面出台雄心勃勃的政策。

汽车供应链脱碳,消费者购车成本仅增2%

21世纪:多年来,减少供应链排放已成为各公司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中之重。企业领导者在供应链脱碳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新冠疫情是否对于他们的脱碳努力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建议?

李瑞麒:我们认为,供应链排放可以改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游戏规则。今年1月,BCG与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布了一篇题为《净零挑战:供应链机遇》的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50%以上的八大全球供应链。我们发现,从中期来看,这些供应链端到端的脱碳会给终端消费者增加1%到4%的成本。例如,虽然钢铁生产商生产零碳钢的成本要高得多,但钢铁等原材料在终端消费者价格中所占的比例却较低,而从中期来看,零碳汽车的价格对买家来说只提价了2%左右。

企业领导者有很大的机会在供应链脱碳中发挥领导作用。许多供应链的全球属性意味着它们常常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时会经过一些政府尚未优先考虑气候行动的国家。对于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而言,存在着发挥影响力的巨大机会,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供应链碳排放远远超过了其在制造业中的直接排放量。这些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购买力推动快速脱碳,并通过与上游原材料生产商共同投资来为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因为上游原材料生产商很难凭一己之力为转型提供资金。

中国须在气候行动上投入14万亿-15万亿美元

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宣布,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碳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此,你有何评价?中国要实现这些目标难度有多大?很多人担心,激进的气候变化计划将对经济产生影响。如何能够在减排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李瑞麒: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但可实现的目标。这就要求中国到2050年前实现75%-85%的温室气体减排,并在气候行动上投入14万亿-15万亿美元,约占2020-2050年累计GDP的2%。为履行净零承诺,中国须在1.5°C的路径下采取果断行动,加快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和农业等领域的减排步伐。

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是完全可能的。首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致力于更高的碳减排目标将有助于中国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而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将能够直接提升中国中长期GDP和就业率。根据我们的测算,在1.5°C的路径下,绿色技术投资至2050年将贡献2-3%的中国GDP。最后,在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减少中国对进口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对于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我们的测算,在向1.5℃温控目标行进的过程中,到2050年中国对化石能耗需求将降低约80%,这表明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BCG到2025年将把差旅碳排放下降30%

21世纪:BCG承诺到2025年将全职雇员与商务旅行相关的碳排放量从2018年的水平降低至少30%,这是其2030年净零计划的一部分。对于过去依赖与客户通过面对面会议建立信任的咨询公司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巨大挑战。你怎么看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你的员工和客户对该计划有何反应?

李瑞麒:我们的客户和员工对我们的净零承诺给予了很多积极的反馈并大力参与其中。我们知道,商务旅行对于建立牢固的关系和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商务旅行占我们全球碳排放量的80%以上。

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了更多的远程工作,从中学到的经验教训都有助于我们实现这一转变。今后,我们将用纯线上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取代一些面对面的会议和活动,转向低碳型的旅行模式,并安排团队在离家更近的项目上工作。我们期待与客户就如何调整我们的团队合作模式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找到交付服务的替代方法,从而减少到客户所在地的时间。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职员工人均差旅产生的碳排放量将减少30%,而通过航空创新(例如提高燃油效率和飞机载重能力)实现的碳减排在其中的占比为5%。

21世纪:BCG称,将在2025年为每公吨剩余排放投资35美元,并到2030年增至每公吨80美元。你能否介绍一下,要在2025年抵消剩余碳排放,大概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这些钱将进入哪些项目?你不担心,成本上升会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或使你的定价难以保持竞争力?

李瑞麒:BCG致力于通过最有效的基于自然的方案或工程技术方案来实现脱碳,预计到2025年我们需要支付的脱碳成本为每吨35美元(仍包括避免排放的项目),到2030年增加至每吨80美元(仅指脱碳项目)。这标志着,与目前自愿碳补偿市场上平均每吨3到6美元的价格相比,是一个显著的增长。将脱碳成本从每吨35美元提高到80美元,向市场发出了一个重要的需求信号。这笔投资将推动BCG与全球组织机构紧密合作,开发和部署最先进的脱碳方案,这对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至关重要。

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但我们有信心能够为客户带来价值,同时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我们还希望客户能够重视并理解那些作出净零承诺的商业合作伙伴。

(作者:郑青亭 编辑:陈庆梅)

(责任编辑:邱利 HN15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