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晋晖
“渐进”是我国即将推出的延迟退休方案的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将在未来五年之内,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其中,“弹性实施”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人社部透露,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近日就延迟退休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我国需引入“弹性退休”机制,在未来设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之外,再设定2个“弹性退休”年龄供老百姓(603883,股吧)选择。“弹性退休”机制是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内容。
“十四五”实施延迟退休
第一财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提出要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你认为我国今年有可能推出延迟退休的方案吗?
郑秉文:今年能不能推出,这要看中央统揽全局的最后决策。人社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延迟退休方案正式推出之前会公开征求意见。也就是说,要先公开征求意见,然后在吸纳意见的基础上再推出这个方案。所以,今年能否推出来要看何时向全社会公布方案、征求意见。但不管怎样,我可以肯定地猜测,“十四五”期间延迟退休肯定是要实施的。
本来,“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但当时时机还不成熟。我觉得“十四五”是一定要实施的,因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的人口有几个拐点,老龄化压力非常大。
第一财经:你对渐进式延迟退休持什么样的态度?
郑秉文:很多年之前我就主张延迟退休。我之所以这样态度鲜明,是因为我觉得退休年龄太低,尤其与国外的情况进行比较之后更感觉到这一点,觉得延退是大势所趋。
我国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激励性较差、实际缴费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差距、退休年龄很低等,所以我觉得实施延退政策是迟早的事情。
延迟退休的关键是“渐进”
第一财经:延迟退休方案出台后,新旧退休制度如何能实现平稳衔接?
郑秉文:政策的衔接非常简单,关键的关键就是“渐进”。只要是“渐进”的,政策就能衔接上,不是“渐进”的、显得很“突兀”,就很难衔接上。渐进地实施延退,把延退的年龄稀释得很薄,各个群体在感觉上都没什么影响,就不会产生抵触。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美国总统里根是1981年上台的,他觉得美国当时的退休年龄65岁太低了,应该提高到67岁。所以两年之后的1983年,他就签署了一个提高退休年龄的法案,决定将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提高这两岁,是从1983年开始张罗签署法案的,可执行是什么时候呢?是2002年。也就是说,预备期长达20年之久,给全社会以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是第一个“渐进”的表现。
第二个渐进的表现是每年只延迟2个月,非常分散,对人们的生活没啥大影响,甚至没啥感觉。
第三个渐进的表现是把推迟的这两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65岁提高到66岁,用了5年时间,从2008年开始实施66岁退休,在这个66岁的平台上又“引入”了一个长达12年的“喘息”期,然后再开始第二个阶段,就是从2021年开始向67岁“进军”,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每年再提高2个月,一直到2027年完全实现67岁退休。这样算下来,从2003年到2027年,把提高的两岁分散在24年的时间里,渐进得让人感觉不出来。
引入“弹性退休”机制
第一财经:其他国家的做法对中国来说有什么启发呢?
郑秉文:当然,美国的“渐进”做法对中国来讲有点不太适用。比如,美国从1983年签署立法到实施,中间有20年的“预告期”,而我国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提出这个问题了,全社会在十几年前就有了这种心理准备,所以这个“预告期”实际上已经有了十几年,目前就无须那么长了。
再比如,美国只提高2岁,而中国目前的实际退休年龄和法定退休年龄都太低了,如果完全按照美国的做法,估计要持续上百年,这也是不太现实的。但是,美国的做法毕竟告诉了我们“渐进”很重要。中国的“渐进”既不能像美国那样分散在上百年里,但也不应太激进了,应采取一个多措并举的综合办法,
比如,我强烈主张要“引入”一个“弹性退休”机制,简单讲,就是在未来设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之外,再设定2个“弹性退休”年龄供老百姓选择。
比如,一个是“延长退休”年龄,在设定65岁为法定退休年龄之外,再设定67岁为“延长退休”年龄,允许那些身体好、有意愿的群体再多干两年,条件是退休金比法定退休金稍高一些。
另一个是“提前退休”年龄,就是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再设定一个63岁可以退休的选择,退休金比法定退休年龄稍微低一些,让那些愿意早点退休回家带孙辈的群体多一个选择。所以,引入“弹性退休”机制也是“渐进”的一个方式。
换句话说,把提高的年龄分散到上百年里不太现实,但我国可采取多措并举的办法,其中,引入“弹性退休”机制就可以“抵消”一部分来自分散不够充分的压力,所以“弹性退休”机制也是“渐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内容。
第一财经:你觉得引入“弹性退休”机制的这种方式在业内已经形成了共识吗?
郑秉文:我想,这正是中央决定要把延退方案公之于众、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主要目的吧,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从而达成社会共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