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种类不同的防晒用品,随着消费者对防晒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这些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我们人也需要阳光,来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但是太阳光给我们皮肤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小觑 。
文/周承
在太阳光中,紫外线正是伤害我们皮肤的元凶,其中,短波紫外线UVB能够使皮肤晒伤,是皮肤变黑的元凶;而长波紫外线UVA却是导致皮肤老化的罪魁祸首。而紫外线的威力之强,完全可以穿透玻璃等普通隔离物,因此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甚至在阴冷的寒冬和室内,都会受到紫外线的侵害。
因此,无论何时,防晒产品都是保护皮肤免遭紫外线伤害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防晒产品存在痛点
防晒如此重要,但是很多消费者往往在护肤步骤中,把防晒放在次要地位,甚至直接忽略它,用底妆代替防晒。这个其实是不推荐的,因为防晒霜除了能够维持皮肤白皙、防晒伤之外,优秀的产品甚至还有防光老化、抗衰等功能。防晒霜应该在护肤过程中作为不可替代的一环。
为何消费者不习惯用甚至不爱用防晒?究其原因,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两种防晒产品类型——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都有其亟待改进的痛点。
物理防晒,作为防晒霜的两大手段之一,以其更加安全的效果著称。其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等无机粒子,均匀涂抹在皮肤表面,从而形成一道均匀的防护墙。
因其不含化学成分,所以具备安全性强、稳定性高的优点,使用时只停留在皮肤表面,更容易清洗也不伤害皮肤,特别对肌肤脆弱敏感、追求成分安全的女生来说,是选择防晒霜的不二首选。
但是,物理防晒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使用体验差。因为物理防晒的料体特性所以相对厚重,而且涂抹之后偏白和油腻,使用感受较差,导致消费者不愿意使用。
化学防晒其起作用的方式是在皮肤内起效,在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之前将其吸收掉。这一防晒产品的优点是清透,防晒效率相对物理防晒来说也有优势。
但对于一款使用在皮肤上的产品来说,化学防晒的缺点显而易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进而不仅无法保护肌肤,还会对肌肤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无论是哪种产品,都需要将防晒技术进行革新,创造出兼具安全、效果好和使用感受优秀的全新防晒产品。
防晒产品革新
消费者的需求有痛点,那就意味着防晒单品存在进步的空间,成功抓住这一机会的企业,也将成功占据消费者的心智高地,打造“爆款”。
据了解,多个在今年新推出或即将上市的防晒产品,对防晒产品的突破提升方式是选择物化结合式防晒,即两种防晒方式的中和,以提升肤感,但是这依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市场的新晋国际品牌,拿破仑·布得斯(NAPOLEON PERDIS)近期即将上市的一款名为多重防护润颜防晒乳(昵称“小白管”)的美白防晒产品,是目前为数不多地将物理防晒的产品缺陷从根源技术突破掉的“革新者”。
之所以说它做出了物理防晒的革新,是因为它打破了上文中传统物理防晒的缺陷体验。笔者在使用这款防晒霜的时候,其质地类似乳液,流动性很强,上脸拍开后能够迅速地成膜变哑光,并且没有黏腻、糊脸、不透气等感受。作为甚少护肤的男性,涂抹起来也没有太大负担感。而且成膜后能够轻微润色,将肤色提亮。据品牌方介绍,这只防晒的综合功效足以涵盖传统防晒霜、妆前隔离、素颜霜三类产品功能。
为了交出这份革新答卷,拿破仑也为这款产品进行了众多投入:首先内料成分中都采用了纯矿物配方,不添加任何香精、油脂和麸质,相比化学防晒成分更安全,敏感肌也能够放心使用。其研发团队探寻全球工厂及产地,并深入产线研制多年,最终在美国突破性地研发出专利技术——包裹式氧化锌。正是这个“穿了外套”的氧化锌,让这款产品比市面上传统的物理防晒拥有更好的肤感。防晒效率更高,并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科学选择防晒指南
随着春雨一场一场来临,气温逐步攀高,消费者如何从五花八门的防晒市场中选择到一块最适合自己的呢?
首先,建议选择“全波段防晒”的产品。因为紫外线中含有的短波UVB和长波UVA,前者让肌肤晒伤,后者让肌肤晒老 。市面上部分防晒产品仅防UVB,而一款更全面的防晒是需要兼顾到UVA的。从行业标准来看,SPF就是UVB防护能力的标志,但是这个值并不是越高越好,越高皮肤“呼吸”越困难。SPF35-50是比较推荐的指数,超出这个数值会对肌肤也造成负担。UVA作为可怕的阳光杀手,它有很强的穿透力,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皮肤晒黑,防这种射线指标用PA表示,加号越多防晒效果越好。
其次,根据自己肤质和个性化需求考虑。如果是敏感肌、痘痘肌,建议选择物理防晒,其成分能够不刺激肌肤,保护肌肤屏障。如果肌肤相对健康、耐受能力好,但更在乎肤感,可以考虑成分相对温和的化学防晒。在做好基础护肤工作后,再涂抹化学防晒,并在户外每2小时补涂。另外,孕妇最好购买专门的孕妇防晒,谨遵医嘱。
最后,中高端的防晒中往往还有其他的“复配”功能,例如防水、舒敏、美白、保湿、抗氧化等等,应用于更多个性化的“消费升级”需求。不过很多品牌的“复配”不仅要看成分,更要看添加量,概念型添加的成份是否值得花更多的溢价购买,这个需要消费者自己更认真地去辨别。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