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政信产业高峰论坛•2021北京合作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聚势共赢•创富起航”为主题,聚焦政信产业发展。相关领导专家、企业家代表、全国各地的政信产业联盟城市站长及省级区域合作商、20家媒体代表等近30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共同促进政信产业生态聚合共享,共同探讨政信产业新发展。
本次论坛由政信产业联盟和政信投资集团共同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城市发展与治理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政信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金融研究中心、中国政信研究院指导;城市新发展论坛战略支持。 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广大参会代表的普遍赞誉。
论坛伊始,经济学泰斗、大国导师厉以宁先生通过视频方式向论坛致辞,对论坛的成功举行表示由衷的祝贺。他认为,政信金融的实践总结和探索,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能有效的促进政信金融的法治与创新,形成良好的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促进作用。他强调,未来是聚合的时代,政府和大企业要裂变成平台,个人和小企业也要聚合成平台。
政信投资集团执行副总裁、政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鹰为论坛上台致辞。他表示,在“十四五规划”主导下,政信金融作为促进地方政府发展和服务民生的重要金融工具,将服务于大国崛起,撬动万亿蓝海市场。他指出,未来经济发展“双循环”要求提高百姓收入、增强百姓消费能力,而政信金融,将成为新时代的金矿,让政府、企业和投资人实现共赢;展望未来,只有“聚合、共创、共享”,才能“共赢”,政信金融与未来改革紧密相关,也与百姓财富变化同频,释放着机遇,改变着每个人的命运,为个人、创业者、机构创造巨大的机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今年“两会”“谋大局、开新局”,为中国未来五年和十五年高质量发展擘画新蓝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专家学者齐聚论坛,发表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探索政信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亚平,围绕“十四五”投资形势与基建投资重点进行深度分析。他认为,未来国家将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产业、投资、消费等政策协调协同。他强调,经济政策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关于“十四五”时期基建投资,他指出,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主要着力点在于统筹存量盘活和增量建设、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从投资方向和重点领域看,主要在“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电力水利等重大工程;从重点区域看,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较快、人口较多、需求稳定的中部地区,分别辐射带动西南、西北地区的成渝和关中地区,以及人口流入、需求大、价格高的东部地区城市群和都市圈。
政信投资集团副总裁、政达金融信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总裁董峰发表主题为“两会•三新,中国未来5-15年的机遇”的发言,深度解读“十四五”规划中的三“新”。他指出,“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这三个“新”,以及“高质量发展”,高度概括了我国“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手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他提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基础变量为人口、科技和绿色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7%;绿色发展则为约束性指标。新理念、新格局的表现,他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版图重构,涉及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二是国内外双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建立品牌竞争力和促进消费,打造国际大循环,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强调,我国在“十四五”元年的起步标准更高,过去的政策是基于经济快速发展,追求速度,而现在是追求更高的质量,更高的价值,这需要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进一步拆除妨碍民间投资的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爱君分享了“数字金融风险防范路径”的相关研究。她阐述了数字金融的定义、数字金融的模式、数字金融的性质,并指出数字金融的特殊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涉众性导致风险传导机制的改变、科技和法律二重性的风险、高结构化设计的服务模式和金融工具带来的风险、技术风险、监管空白风险。对于如何防范数字金融风险,她认为需要从立法、司法、监管三个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部门联动,密切配合。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副总裁林海,围绕着“数字时代的基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通过详尽的数据展示我国“十四五”时期基建金融的创新趋势。他表示,未来的基建金融服务将更强调优化投资结构,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基建的核心板块包括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管理业、铁路运输业,而新基建将集中在三个板块,即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作为新战场、新风口,他强调,新基建未来可能产生的机会和融资需求的领域表现在以下七大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他指出,REITs、PPP二级市场交易、基于数字化的PPP二级市场交易,将是创新的基建融资模式。
政信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长吕世杰,重点介绍了政信产业联盟的相关情况。他强调,联盟的愿景与目标是打破政信产业各个核心要素之间的壁垒,有利于把地方政府、投资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政信产业核心要素与业内信息、资金、资源、人才、服务等紧密集合起来,实现政信产业化、互联网化、生态化、平台化。他指出,联盟的平台价值是集共享创业、资源整合、产业导入于一体,拥有六大核心平台服务。他表示,伴随着新技术和产业革命,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高质量转型,政信在未来30年里仍然是中国主要发展动力,通过政信产业联盟的建设与推动,必将能探索出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生产实践模式。同时,吕世杰代表政信产业联盟,在论坛现场隆重发布并演示行业第一款智能终端应用程序“政信产业联盟”APP1.0版本。
政立于民•精英论道
论坛进入圆桌环节,贾绍华、耿玉印、李贵修、王绿锋、何晓宇五位专家学者围绕财政、金融创新、信用建设、财富管理等热门议题展开对话,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脉络,剖析财富管理市场,为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体系构建献计献策。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国家账本”落地定调2021年财政动向。贾绍华、耿玉印两位专家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剖析,指出我国2021年财政支出方向仍然是支持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打通金融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它将更好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支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也正是政信金融广为适用的领域,给政信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而李贵修则在两位专家的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良好的信用体制将充分发挥为市场保驾护航的作用,既是地方政府融资的“加速器”,更是广大投资人的“定心丸”。
在良好的信用体制保障下,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进一步满足了大众的理财需求,反哺财富管理行业稳健发展,滋养出多元化的市场与多层次的供需。王绍锋在分析当前财富管理市场时指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充满生机活力,直接投资比例提升,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占比增加,财富管理行业将迎来新的一轮大发展。他指出,迅速增长的高净值和超高净值人群在理财需求方面呈现出多元、专业、个性方面的趋势,在资产配置时更加倾向于选择平衡风险特征的金融产品。
国强而后民富,民富而必国昌。“做多中国”是今年两会热议的一个话题,反映出中国的创业环境优渥,创业机遇难得。面对中国当下的创业环境,何晓宇最后点评,创业要顺着国家大政策的方向,伴随平台经济时代来临,选对朝阳行业就是选择了更好的赛道。
聚合共赢•财富共享
政信产业联盟自去年正式成立以后,积极把与政信产业相关的信息、资金、资源、人才、服务汇聚在一起,2021年,为了更好的助力和支持地方政信产业发展,特别设置政信产业联盟城市站长,创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生产力平台。
本次论坛隆重举行首批政信产业联盟城市站长、省级区域合作商授牌仪式。政信投资集团执行副总裁邱鹰为政信产业联盟城市站长授牌;政信产业联盟理事长吕世杰为政信产业联盟省级区域合作商授牌。
伴随“十四五”规划的推进,政信产业将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入金融活水,支持新型城镇化及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等方面更好的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势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与会领导专家代表等对本次论坛的举办高度认可,一致认为本次“政信产业高峰论坛•2021北京合作峰会”的成功举办,为政信产业生态构建指引了方向,有序推动了政信产业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