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倪 浩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辛 斌】刚刚结束的清明假期展现了久违的“出行热”,旅游、餐饮、出行等消费明显回暖,“补偿式出游”带动沉寂许久的国内旅游市场。无论是出游人次还是旅游收入,一系列数据表现亮眼,让市场更加期待即将到来的五一等长假消费。众信旅游(002707,股吧)国内产品负责人赵文睿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清明假期是国内旅游市场复苏“试水期”,以此为基础,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很有可能迎来疫情后国内首个出游高峰,预计出游人次可能在清明假期基础上持续恢复,甚至可能超过疫情前水平。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测算显示,2021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56.7%。
中国在线旅游公司携程5日发布《2021携程春季旅行大数据报告》显示,受国内旅游市场强势复苏影响,携程清明节总预订量同比增长300%,多项业务首达今年顶峰,超越2019年同期。对比2019年疫情暴发前,今年清明节国内机票订单已实现双位数增长,“酒店度假”订单量相较于2019年增幅过两成。
游客出游热情高涨,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57.0%的游客参与踏青郊游,32.5%的游客体验游园赏花,自驾游客占比60.0%。旅游景区接待量、度假酒店和特色民宿入住率接近疫情前同期水平,局部地区出现“量价齐升”现象。《新西兰联合报》6日称,在中国清明假期,周边游、跨省游的火爆也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明显回升。香港《南华早报》称,中国内地新冠疫情基本消退,服务业迅速复苏,供需扩大。清明期间消费和娱乐强劲增长,在长周末票房收入超过8亿元,创下假期票房纪录。
《南华早报》称,中国正在寻找清明这样的假期来提振消费,目前的消费滞后于制造业的复苏。数据显示,旅游消费恢复仍然比较滞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6日表示,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有序复苏,由于近程旅游占比高、旅游产品价格低、景区减(免)票等原因,旅游消费完全恢复尚需时日。但《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引述携程的说法称,清明假期震惊了中国国内旅游业,并为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铺平道路。
赵文睿认为,清明假期时间较短且扫墓祭祖分流掉一部分游客,但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不仅从3天增加到5天,五一也是一年最佳出游时节,因此跨省游、跨区游等长线产品将会成为主流。另外,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内游客对于出游理念也有巨大转变,更加注重向绿色、健康、环保、生态式旅游方向发展。赵文睿表示,受到疫情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已经持续1-2年的低迷。疫情控制住后,国内游客经过较为保守的清明假期的出游尝试后,开始逐步放开出游意愿,消费需求也会持续活跃。
法新社6日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天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IMF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4%,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3%,这将是中国自2011年以来最强劲的增长。IMF对中国的预测,要远高于美国、德国、法国等其他主要经济体。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中国区消费与零售咨询业务负责人泽沛达近日撰文称,中国树立疫后消费复苏的典范,其经验或可供其他经济体借鉴。中国消费支出的强劲反弹和许多疫情前行为的重新恢复让欧美国家看到积极信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张凌云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仍然面临着疫情外防输入的压力,国内出游的继续恢复仍然以疫情的良好控制为前提。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消费产业首席分析师姜娅6日也表示,中国疫情防控有效叠加疫苗覆盖加大,今年餐饮旅游行业的反弹十分明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