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扰动、政策仍“稳字当头” 3月金融数据实际并不弱

2021-04-13 07:04:38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杜川

  [ 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84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2.73万亿元,同比少增1039亿元。 ]

  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3月信贷、社融及M2等主要金融数据增速下行,但金融数据实际并不弱。

  4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84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73万亿元,同比少增1039亿元。

  “一季度社融新增量虽然少于上年同期,但仍然是季度增量的次高水平。从结构上来看,金融机构的信贷稳字当头,资本市场的融资大幅度增加。”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去年情况比较特殊,与之对比的意义有限,而与其余年份同期相比,3月信贷、社融表现并不差,体现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强,金融加大支持力度。

  基数效应扰动

  疫情影响下,2020年年份特殊,基数效应造成2021年一季度政策和数据存在一定“扭曲”。

  “3月金融数据好坏参半,且较2020年3月均有所下滑,但结合2019年同期数据看,3月金融数据并不弱。”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国内货币信贷环境保持适度宽松,实体融资需求旺盛。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84万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但与2019年同期数据相比,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新增社融远高于2019年同期。

  阮健弘表示,从结构上来看,金融机构的信贷稳字当头,资本市场的融资大幅度增加。债券市场在上年基数比较高的情况下少增长,总体上看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保持平稳。

  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减。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589亿元。

  二是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一季度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985亿元。

  三是股票融资大幅度增长。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246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12亿元,增长近一倍。

  另外,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8614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178亿元。“但仅比2019年同期少636亿元。一季度政府债的净融资是6584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197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240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715亿元。”阮健弘说。

  而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净减少,一季度委托贷款减少51亿元,同比少减92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569亿元,同比多减3439亿元。

  3月新增信贷表现并不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去年同期,但表现并不差:新增人民币贷款2.73万亿元,同比少增1039亿元,但仍超出市场预期。而从结构看,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7.3%,同比高12个百分点。

  温彬表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去年同期具有一定必然性。但抛开去年疫情加快传播的特殊阶段,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与往年相比并不低,而且结构有所改善。

  周茂华表示,3月人民币新增信贷整体保持强劲,其中,居民新增贷款稳步增长,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增长强劲,显示国内需求在稳步恢复中。

  数据显示,3月中长期贷款新增1.9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4426亿元和5158亿元;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新增7465亿元,比上月多增9514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少增8506亿元。

  其中,企业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1.6万亿元,比上月多增4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5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了较好增势,3月新增1.33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300亿元和3657亿元。

  温彬认为,这说明了企业信心逐渐修复,资本开支力度加大,制造业、基建等领域中长期信贷需求较旺盛。

  居民贷款方面,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5万亿元,比上月大幅多增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614亿元。“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增长较多,体现了需求较强。中长期贷款新增6239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126亿元和1501亿元,体现了购房需求仍然相对旺盛。”温彬称。

  3月22日,央行组织召开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会上强调“保持贷款平稳增长、合理适度,把握好节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考虑到去年3月疫情冲击,信贷政策发力明显,今年3月新增贷款规模仅同比少增1200亿元,仍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显示紧信用虽有所释放,但政策“不急转弯”下,信用收缩仍处在相对温和的过程。

  温彬预计,受基数效应因素影响,未来两三个月内货币、信贷仍将延续同比回落走势。下一阶段,要重点关注当前经济恢复进程和需求变化等实际情况,不必要过分担忧基数效应导致的数据波动。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3月信贷、社融及M2等主要金融数据增速下行,也反映出当前货币政策正在向常态化回归。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稳字当头,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从总量看,3月末M2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2个百分点。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指出,从全年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是基本匹配的。从结构看,对特殊时期出台的政策分类施策、适时适度调整,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已于去年实施完毕,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按照国务院部署延续至2021年12月末,以促进“稳企业”“保就业”。同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综合市场专家观点,从目前政策力度和经济复苏态势看,接下来政策仍将稳字当头。

  周茂华表示,目前政策力度处于2019年至2020年区间,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或紧平衡格局,货币政策边际收敛曲线平滑,不会让市场明显感觉到收紧压力。但在商品价格走高、全球通胀预期有所升温的新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需要更精准,严防资金脱实向虚。

  温彬认为,货币政策要兼顾好稳增长、控风险、防通胀、稳汇率等目标,继续通过MLF(中期借贷便利)和逆回购组合调节市场流动性,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结构性支持力度,防止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孙国峰强调,下一步要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到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