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疫情之后是“有限全球化”时代而不是“去中国化”时代

2021-04-23 07:38:53 和讯网 

  作者|郑永年

图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图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后,各国都会想方设法收回更多经济主权,全球化方向会发生变化,即变为“有限的全球化”。具体来看,这次疫情中,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虽然具有最发达的医疗系统、公共卫生系统,但疫情发生后情况依然很惨烈,一个重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产业转移,使得口罩、洗手液、呼吸机等医疗物资产业链大量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欧美国家自身的生产能力大幅降低。中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效,不仅缘于全国统一行动的制度优势,也因为医疗物资产能相对充裕的经济优势。虽然刚开始医疗物资也曾出现短缺,但是随着产能快速提升,目前供应已经完全解决。因此,疫情之后,各国无论从国民生命安全还是经济安全考虑,都会更多地把经济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全球化将转变为“有限的全球化”。

  事实上,从历史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全球化也是有限的全球化,即每个国家都掌握自己的经济主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贸易和投资。80年代后的全球化是更深层次的全球化,生产要素在全球市场进行优化配置。但此次疫情之后,全球化会出现回落,部分产业链将迁回西方发达国家。

  不是“去中国化”的过程

  有人认为这是“去中国化”,我不同意这一说法。“去中国化”是指美国等国家将其在中国的企业迁到越南印度等其他国家。实际上,美国等国家主要把境外企业迁回本土,迁出的区域不仅包括中国也包括其他国家。一些国家想投资分散化,即避免投资过度集中在一个国家,这也是正常的经济考量。

  同时要看到,欧美不会把所有企业都搬回本国,而是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第一,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企业,这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已经体现出来;第二,与公共卫生医疗物资相关的企业。从短期看,“有限的全球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近年来,外贸占中国GDP的比重都在30%以上,外资、外商在中国经济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此次疫情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很多地方的企业复工之后,由于欧美国家的订单减少乃至消失,无法恢复正常生产;其二,疫情结束后,随着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迁出,将给中国带来比较大的产业调整成本。

  但从长期看,中国将从“有限的全球化”中获益。一方面,西方产业不可能全部撤离;另一方面,西方企业撤离后让出的国内市场空间,中国企业可以迅速占领。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产业链最齐全的国家,而且国内市场广阔,“有限的全球化”对中国企业来说也可以是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占领西方企业留下的产业链空间,还可以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发展。 “有限的全球化”下,美国、日本等国家即使将企业迁回本国,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年半载完成,对中国,比如具体到对广东来说,会有一个缓冲期。要看到,外资企业来到中国的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了中国市场,这些企业迁出后,就为中国企业腾出市场空间。特别是,珠三角是外向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下,可以借机发展内需市场。

  根据以上背景,我围绕“有限全球化:世界新秩序的诞生”这一主题,将疫情中西方和中国的政治与科学、东西方“抗疫”话语权之争的谬误、后疫情时代的有限全球化、后疫情时代与中国的战略机遇等相关内容汇集起来,形成了这本《有限全球化:世界新秩序的诞生》。

  郑永年教授新作:深入解读当下国内外局势

  这本书分析了各国政府在疫情中如何处理政治与科学的关系、美国的种族主义情节、中国治理制度以及个人意志和责任担当等因素对防控疫情的作用和影响;详细分析了疫情在全球扩散中,各国政府抗疫成绩的巨大差异引发的中西方抗疫能力之争以及中西制度之争;详细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开放情况会发生哪些变化,哪些方案有助于中国经济复苏。

  新型冠状病毒仍然在全球蔓延,已经对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济、世界秩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与西方世界接下来如何自我调适以在后疫情时代顺利、迅速复苏,是世界各国政府都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我对近一年来在对各国政府抗击疫情的情况、疫情对世界各方的影响以及后疫情时代世界格局的变化等作了仔细的研究和分析,这次根据“有限全球化:世界新秩序的诞生”这一主题将研究的相关内容汇集起来,遂成此书,以飨读者。

郑永年教授新作:深入解读当下国内外局势
郑永年教授新作:深入解读当下国内外局势

  内容简介: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世界形势发生深刻改变,传统体系摇摇欲坠,新秩序正在形成。

  本书从经济全球化、抗疫、美国的现状与忧虑等角度对中美摩擦进行深度分析,对中国如何应对提出战略性建议;客观分析当下中国与美国的发展现状,理性思考中国的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其主要兴趣和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国际和东亚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本书特点:

  1. 当前中美交恶、中欧互相制裁、法国约见中国大使提出交涉,英国、加拿大联合美国发表所谓联合声明。中国所处国际环境错综而复杂。此时中国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

  2. 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对世界局势的最新解读。

  目录:

  第一章  政治与科学:西方 vs. 中国 / 001

  一、抗疫的核心是政治与科学的关系 / 003

  二、美国(西方)的种族主义情节 / 010

  三、疫情与中国治理制度 / 017

  四、个人意志、责任担当与群体抗疫 / 024

  五、中国防控经验值得借鉴 / 031

  第二章  东西方之争的谬误 / 033

  一、中西“抗疫”话语权之争的谬误 / 035

  二、疫情与制度之争的谬误 / 042

  三、认同政治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冲突 / 049

  四、中国该如何回应美国的打压 / 056

  第三章  后疫情时代的有限全球化 / 063

  一、疫情与全球政治危机 / 065

  二、“超级全球化”与人道主义危机 / 072

  三、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倒塌了 / 079

  四、新型冠状病毒和“大国不亡”的逻辑 / 086

  001 五、疫情之后的“有限全球化” / 092

  第四章  后疫情时代与中国的战略机遇 / 095

  一、中国会再次封闭起来吗? / 097

  二、拿什么来拯救中国经济 / 104

  三、想象中国接管世界秩序 / 111

  四、国际体系摇摇欲坠,中国接下来怎么办? / 118

  第五章  后疫情时代:对话郑永年 / 127

  一、摒弃偏见增进全球抗疫合作 / 129

  二、疫情冲击或超大萧条 / 134

  三、如何看待全球疫情蔓延和巨大冲击? / 139

  四、接下来的几年可能是危机频发的几年 / 145

  五、新基建要慎重,软基建要发力 / 150

  六、全球化会继续下去 / 158

  七、西方舆论围攻中国抗疫,是新冷战的升级 / 168

  八、后疫情时代来临,中国该如何应对? / 173

  九、做强内需并坚持开放,就会有新繁荣 / 178

  十、疫情后全球化的演变与中国选择 / 184

  十一、世界要回归科学理性 / 193

  十二、疫后世界将进入“有限全球化” / 212

  十三、中美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 220

  十四、千万别跟着美国搞这套东西,否则就会掉陷阱里 / 231

  十五、对待美国全方位打压,要有大国心态 / 237

  

(责任编辑:李莹 HN01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