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荣履新 人事调整或加速“两化”整合步伐

2021-04-26 19:04:49 21世纪经济报道 

目前两化的农化板块已经率先完成合并,宁高宁或将搭配中石油调任而来的李凡荣,继续推动两者业务整合。

一则人事调动的新闻,再度引起各界对“两化合并”议题的关注。

4月24日,据《财经》(博客,微博)援引多方信源表示,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化工)合并后的新公司领导班子已经确定:宁高宁继续担任一把手,来自中石油集团的李凡荣担任二把手。

21世纪经济报道自中石油集团相关人士确认,李凡荣已经离开中石油集团。

截止目前,李凡荣新的职务尚未官宣,中石油集团官网显示,其仍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等职;中化集团官网,杨华仍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两化合并的漫长征程

今年3月31日,国资委宣布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业内期待多时的“两化合并”终于靴子落地。

近年来,国内大型央企间重整整合操作不断,出于减少同业竞争、增强整体竞争力、做优做强国有资本等目的,先后出现“南北车”重组、宝钢与武钢合并、“南北船”合并等。

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是两家名称十分容易混淆的大型央企,其业务也多有重合。2016年,中国化工宣布有意收购瑞士农化巨头先正达。

面对规模超400亿美元的巨额跨国收购,仅凭中国化工一己之力很难消化,两化合并传闻也开始被广泛讨论,但此后先后被多方明确否认。

2018年6月,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董事长,中国化工原董事长任建新宣布退休,这也被各方视为两化合并的实质性动作,多年传言最终坐实。

中国化工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国有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农化企业,最早发源于任建新建立的个人企业蓝星清洗,此后历经蓝星清洗A股上市以及多番并购之后,中国化工于2004年正式成立。

截止目前,中国化工业务覆盖化工新材料、石化、特种化学品、橡胶等多个板块,2020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名单第164位。

中化集团是国内重要的石化产业运营商,业务布局广泛。

中化集团前身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是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截止目前,中化集团共设立能源、化工、农业、地产和金融五大事业部,控股中化国际(600500,股吧)(600500.SH)、中化化肥(00297.HK)、中国金茂(00817.HK)等多家上市公司,2020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名单第109位。

2020年1月,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相继发布公告,宣布将旗下农化板块资产注入新成立的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正达集团);同年6月,经历多番变迁的先正达集团正式成立,两化旗下的农化板块完成业务重组。

2020年9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企业家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两化董事长宁高宁首度表态称,两化合并重组正在进行中,双方合并十分重要。

宁李配推动两化业务整合

在今年3月举行的202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国资委圆桌会议上,两化董事长宁高宁指出,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应有更深入的目标,要有效率、创新性和竞争性,也是有风险的,这对国有企业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

出生于1958年11月的宁高宁现年63岁,具有部队和海外留学经历,因其出色的资本运作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而闻名。

1987年,宁高宁进入华润集团,此后先后任华润创业总经理、华润集团副总经理、华润集团董事长等职务;2004年至2016年,宁高宁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2016年1月,宁高宁出任中化集团董事长,2018年兼任中国化工董事长。

执掌华润集团、中粮集团、中化集团时,宁高宁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推动集团公司业务拓展和战略转型,也实现了公司资产的大规模增长。

担任两化合并后新公司二把手的李凡荣,与其接替的杨华一样,都曾长期任职于中海油。

李凡荣出生于1963年,自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毕业后即加入中海油集团,先后担任中海油开发生产部总经理、中海油副总经理、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等职务。

2016年,李凡荣调任国家能源局担任副局长;2020年2月,李凡荣调任中石油担任总经理。

据标普全球评级指出,两化合并后将诞生中国化工行业唯一一家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其2019年总营收也超过了1.0万亿元人民币,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共计755亿元;新成立后的公司将承接两化此前的诸多政策角色,诸如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供应、积累橡胶和石油等政府战略储备的功能。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两化合并后将重塑全球化工行业格局,预计合并后新公司按收入计算,将进入全球前40强。

今年4月9日,担任中化集团总经理的杨华在扬州调研扬农集团和扬农股份,提出两化合并后新成立的公司将以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为核心业务方向,要打造一家高端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业务协同效应明显

目前,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旗下的农化板块已经率先完成合并,旗下繁杂的业务组合将逐步实现业务整合,石化行业或将成为两化合并后业务整合的重点。

中化集团素有中国“第四桶油”之称,旗下主营石化业务的中化能源2019年营收4435亿元,占中化集团总收入的约75%,是后者主要的资金来源。

中化能源旗下的泉州石化拥有150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以及100万吨/年乙烯及其衍生物产能,旗下拥有超千座加油站;中国化工拥有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总原油加工能力2000万吨/年,但分布在5座炼油厂,单厂业务规模较小,其下属企业环保、安全管理水平等曾被生态环境部点名批评。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姿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两化合并后将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的贯通,各子公司在保持一定独立性的情况下,进行资源互通以应对化工领域的巨头竞争。

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在橡胶轮胎行业的协同效应十分明显。中国化工旗下的橡胶子公司主营橡胶轮胎制造,是国内最大的轮胎橡胶制造商,旗下拥有倍耐力、风神轮胎等多个子公司;中化集团则在天然橡胶资源和橡胶助剂生产方面有大量优质资产。

(作者:彭强 编辑:李清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责任编辑:邱利 HN15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