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之恐——特斯拉事件引发的思考

2021-04-28 10:17:56 和讯 

  近日,备受关注的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出现新进展。在相关管理部门的敦促下,特斯拉提供了事发前半小时车辆原始数据,并公布了事故前一分钟的行车数据"自证清白"。

然而,这一举动引发了更大的争议:特斯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数据是否真实可信,是否存在人为篡改数据的可能性?目前数据是否足以划定事故责任?车主质疑特斯拉涉嫌侵犯隐私是否成立?

"车顶维权"事发至今,数据本应是还原事故真相、厘清双方责任的关键,但特斯拉面临的种种争议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当关键数据由厂商独家掌握时,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如何保护消费者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保险行业专家、新能源车辆工程师等多名相关人士,对"数据黑箱"问题进行了探析。

数据黑箱恐惧:数据=主动权?

"谁拥有数据,谁就掌控主动权。事件初期特斯拉态度强势,或许正是因为拥有对车辆数据的绝对掌控权。"某新能源厂商工程师说。

据其介绍,近年来,汽车行业已从过去比拼硬件水平逐渐升级为比拼软硬件综合体验,甚至未来软件层面上的比拼很可能会逐步超过硬件。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新能源车使用更先进的电子架构、部署更多的传感器,比传统燃油车收集更多的车辆数据。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大号的智能手机,车辆、用户的状态和行为数据,都会被车辆记录,实时发送到汽车厂商的数据服务器中。

早在2016年,针对电动汽车数据采集,有关部门颁布了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32960),但是该国家标准对车辆行驶状态采样规定较少,例如缺乏方向盘转动角度,力矩、刹车踏板踩下深度等信息,而且标准要求采样频率为30秒,这样的数据在现实中难以为责任判断提供帮助。简言之,目前掌控完整车辆数据的只有汽车厂商。

目前国内对车辆数据权属、界定、管理都没有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新能源汽车厂商缺乏相应的监管,厂家拿到这些数据后如何使用,只有厂商自己才知道。而且不同车企的数据形式复杂各异,即便是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也难以读懂,这样新能源车厂商构建起了一个垄断的"数据黑箱"。

"数据黑箱"给公众带来了一系列的疑问与恐惧,除了对数据篡改、隐私泄露的质疑,前述工程师指出,由于数据分析的主动权仍掌握在厂商手中,如果不告知算法或者是核心逻辑,即使厂商公布了原始数据,第三方检测机构仍难得出具体结论,直接影响到新能源车辆事故的定责及后续理赔问题。

数据封闭导致定责困难 消费者权益受损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数据的垄断以及黑箱问题,将损害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会影响新能源车保险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在新能源车较为普及的欧美地区,消费者就承受着新能源车保险不成熟带来的高保费问题。在Insure网站2021年的一项研究中,特斯拉Model S、Model X为全美最昂贵的保险车型中的第3位和第4位,平均年保费分别为4143美元和4025美元,超出宝马,直追玛莎拉蒂。在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挪威,超过70%的新车是新能源车,但新能源车保费仍然高过传统燃油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国内新能源车消费者同样面临着与欧美地区相类似的问题。保险业内专家表示, 新能源车保险定价、理赔等正面临数据黑箱带来的重重关卡。

首先,数据获取难,新能源车很多操作指令是由软件发出的,如发生事故,还原问题只能依靠厂家数据;若无监管部门介入,第三方机构难以调取这些数据。其次,数据分析难,不同厂家数据标准各异,第三方难以进行有效分析。保险公司难以判断事故到底是客户操作不当还是厂家质量问题导致,很多保险公司表示"看不清"新能源车的风险。最后,鉴定机构少,目前国内新能源车损失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远远少于传统车,保险公司很难准确判断电池、电机等配件的实际价值。以电池维修为例,新能源车的电池、电机等专属配件维修定损标准缺乏透明度,受损电池是修还是换,维修/更换费用是多少,目前完全由厂商说了算,保险公司基本没有议价权。这些原因导致了新能源车赔付高于同类燃油车。

对消费者来说,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购买了新能源汽车,理应在保险等相关服务中享受优惠。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数据垄断,新能源车险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尴尬局面,即"车辆制造厂商不开放数据"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准确判断车辆风险","实际理赔过程中的高赔付"进而迫使保险公司通过"一刀切"提升保费以应对经营压力,最终带来的额外成本则由新能源车主买单,这与“碳中和”国家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导向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黑箱不止给新能源车险带来了挑战,也暴露了半自动、自动驾驶在成熟期到来前的问题和风险。某汽车厂商自动驾驶相关研究员指出,在自动驾驶场景下,人工智能系统(AI)代替了部分人工操作,那么,如何确定事故是否源自AI失误?由AI导致的问题由谁来负责?该研究员指出,随着自动驾驶的广泛应用,汽车制造厂商责任险将成为主流,它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自动驾驶保险无法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落地发展,打破“数据黑箱”是行业大势所趋。

打破“数据黑箱”垄断

可见,无论是缓解消费者担忧、保护消费者利益,还是促进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核心是打破数据黑箱,走向数据开放。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及半自动、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大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归属等尚待法律层面界定,监管部门应该通过立法,尽快明确各方数据权益,打破数据垄断,建立“数据档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业内专家表示,为了确保新能源车数据的公平性,设置权威第三方数据管理机构是一个可行的方式。新能源车的各类数据,必须同步上传给工信部或工信部指定的权威第三方机构,并由第三方机构确定需上传的数据标准,对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数据进行存储备份,以及对数据的使用进行监督。这样可以确保相关数据不被滥用,并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客户投诉纠纷、保险理赔定责等场景提供可供参考的权威证据、标准。

新能源汽车数据开放,将会使消费者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双双收益。以新能源汽车厂商和保险行业数据合作为例,在不侵犯消费者费者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向保险行业开放如车辆运行状态、电池衰减度等数据,提升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风险判断的准确性,促进保险公司优化新能源车保险定价策略,让新能源车消费者能享受到低价、优质的保障服务,真正得到实惠,从而进一步刺激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实现"三赢"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