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三十而立 舟至中流

2021-05-07 14:22:33 和讯名家 

2020年4月1日,迈瑞医疗(300760,股吧)发布2019年财报:2019年,迈瑞总营收达165.56亿元、同比增长20.38%,净利润46.81亿元、同比增长25.85%,经营现金流量净额47亿远、同比增长17%,增速与前两年比有所下降,但总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基于2019年的良好财务表现,迈瑞对股东现金分红,每10股分15元,总计分红达18亿元!这与同日传出的汇丰银行取消派息的消息形成鲜明对比。

经过近30年发展,迈瑞医疗已从初创企业成长为中国医疗器械龙头。3月初,迈瑞市值曾上探3200亿高点,成为创业板一哥。国内医疗器械企业,除了迈瑞,再无其他市值过千亿、自身产品销售过百亿的企业。迈瑞在国内医疗器械领域,颇有玉树临风之感。

但对比国际同业巨头,如市值3000多亿美元、年营收800多亿美元的全球老大强生,迈瑞差距还很大。即便全球医疗器械排名第十的企业,医疗器械年营收也可达上百亿美元,远超迈瑞。虽贵为中国一哥,但面对强敌环伺的国际市场,迈瑞还是很务实地在年报中将自己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定为:“全球前二十名”!

往回看,迈瑞作为中国医疗器械初创企业,从无到有,从国内到国际,近三十年发展历史可以抒写的内容很多;往前看,迈瑞作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代表,依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进入世界顶级的20强或10强之列。

行百里者半九十!迈瑞过去的三十年挺立潮头、非常精彩;但面向未来,机遇和挑战同在,迈瑞的选择只有:更加精彩!

资本运作史:国内外IPO和12次并购

迈瑞医疗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医疗器械创新企业的资本运作史。

在迈瑞众多所获赞誉中,有一个比较特别——“医疗器械领域的华为”。与华为类似,迈瑞也是植根于深圳的创业企业,是深圳这片土地上成长出的另一个世界级企业。多年后,李西廷被评为“深商领袖”时,深情评价了迈瑞与深圳的关系:“迈瑞是随着深圳改革开放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跟上了国家战略,赶上了特区的好政策,踏在了特区的发展鼓点上。”

1991年,迈瑞在深圳成立。与任正非当年从国企离开、创立华为类似,以李西廷、徐航为首的迈瑞创始团队,都来自被誉为中国医疗器械黄埔军校的深圳安科公司,均为有医疗器械行业经验的老同事。

深圳安科公司成立于1986年,有报道说其是在中央领导批示下,由中科院和当年纳斯达克上市的医疗器械公司安络杰(Analogic)合资设立,是深圳最早的高科技公司之一。根据天眼查,安科当年的实际中方股东是中科院下属公司中科健。而如今,当迈瑞成为中国医疗器械一哥的时候,深圳安科依然作为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持续运营,只是股东中已没有了中科健(2005年退出)和安络杰(2011年退出);曾经的中方股东中科健作为1994年登陆深交所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已因经营亏损被重组为中国天楹(000035,股吧);曾经的外资股东美国上市公司安络杰,在2017年严重亏损,于2018年在纳斯达克停牌。在迈瑞蓬勃发展、如日中天之时,我们看到的另外一面是老东家及股东黯然消隐、作别江湖。不由让人感叹,世易时移、新老交替、辈出英雄!

从核心创始团队都出自深圳安科来看,迈瑞虽然是初创企业,其实一开始就站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制高点上,有产业和创新意识,对国际和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及中美上市都有天然深刻的概念和理解。

从后来的披露看,迈瑞最初创始团队有7人,应以李西廷、徐航为主。其他五人后来先后离开迈瑞,而成明和在短暂离开后,又返回迈瑞,与李西廷和徐航并称“迈瑞三剑客”。但从股权上,现在李西廷最多,徐航其次但与李西廷差不多,二人作为一致行动人,为迈瑞“实际控制人”。

上图左为李西廷,1951年出生,现为迈瑞董事长;右上为成名和,1961年出生,现为迈瑞总经理;右下为徐航,1962年出生,曾任迈瑞董事长,2011-2013年开始淡出迈瑞日常管理,但仍任迈瑞董事。三位核心创始人均有亮眼学历背景,李西廷是中科大毕业、徐航清华毕业、成明和上海交大毕业,由此可想到安科和迈瑞的人才与技术底蕴。

学历不能当饭吃。作为创业企业,91年迈瑞刚成立时,还是需要靠代理医疗器械来赚取现金流。一年后,迈瑞靠着代理业务赚到了上百万元。这样的发展起点,与联想、华为类似,都是以“贸”起家,先做容易的业务,有现金流养活自己。

真正的分野在于,活下来后,是小富即安、继续安于代理?!还是努力向前和创新,真正冒险、投入宝贵资源去搞“工”和“技”?!

从报道中可以了解,徐航当年在安科搞科研小有名气,因为搞科研和创新得不到支持,而离开安科。在这样的背景下,迈瑞自然是选择有风险但创新的发展路线,而不是平庸地一直做代理。思路决定成败!这样的创业初心,把迈瑞和国内绝大部分医疗器械代理公司区别开来。

1992年底,迈瑞自主开发出首款产品——国内第一款单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在有创新基因的基础上,迈瑞对自己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做出了证明。

此后,迈瑞医疗继续发力研发。但一直到1996年和1997年,迈瑞的新产品并无太大起色。巨大的投入,让一部分创始人看不到希望,选择离开。

幸运的是,1999年1月,迈瑞医疗获得KTB投资集团、华登国际、JAIC日本亚洲投资A轮600万元融资。钱不多,但这应该是迈瑞第一次和资本结合,并且是国际资本。这笔钱,对当时的迈瑞,应该是雪中送炭;不似现在,再多的钱,也似锦上添花。(注:1999年迈瑞融资600万人民币说法,见天眼查如下“融资历程”和有关报道,但似乎金额过低。也有资料提到迈瑞在1997和1999分两次从华登国际等投资机构获得800万美元。)

意识到资金重要性的迈瑞,在2004年1月,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为高特佳投资。

2005年,迈瑞再次融资,最终选择高盛,融资金额为2780万人民币。

高盛作为美国顶级投行,其投资迈瑞不会是仅从投资角度考虑。2006年9月,在高盛为首的投资银行推动下,迈瑞在美国纽交所IPO,发行价每股13.5美元,募资额约3亿美元,首日市值约18亿美元。根据迈瑞美国招股资料(F1),迈瑞在美国上市前三年已展现迅猛发展势头,营收从2003年的4.6亿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的10.8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53%,2006年上半年依然保持50%以上营收增速。迈瑞2005年时净利润约2亿人民币,粗略算美国上市时迈瑞市盈率达72倍,说明当时美国资本市场对迈瑞的认可。应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中国企业在美IPO案例。

有个小插曲,迈瑞美国IPO最关键时刻,恰逢10号文(商务部等部委2006年发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实施,给迈瑞这样的境外上市项目提出了一定法律挑战。在中国律师帮助下,迈瑞最终成功完成IPO,也是当时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重要突破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上市时,徐航是董事长,李西廷是CEO,徐航在迈瑞持股比例略高于李西廷。

IPO成功、并手握现金后,如很多美国上市公司做法,也如同医疗器械国际龙头企业常见做法,迈瑞在2008-2014年间,国内外进行连续12宗收购,其产品线得到了重要补充。这其中有两次国际收购案例,对迈瑞意义较为重大。

第一次比较重要的国际收购,是2008年3月,距美国上市也就一年多,迈瑞以2亿美金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Datascope医护监控设备业务,迈瑞相应获得Datascope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以及80多人的本土研发团队。Datascope成立于1964年,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2007年其年销售额1.61亿美元,与迈瑞比体量略小、但差不太多。Datascope主要产品是监护设备,在美国监护仪市场排名仅次于GE、飞利浦,其主要市场在欧美。收购后,迈瑞在美国300床以下中小医院监护市场占据50%市场份额,迅速进入高端市场。

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Datascope与迈瑞产品与业务非常互补,收购后可为迈瑞增添了监护仪高端产品,其销售网络可以帮迈瑞其他产品打开欧美市场,收购价格也不算高,是相对合适的并购标的。从媒体报道看,迈瑞管理层对此收购也比较满意和兴奋。这笔收购,应该时至今日,对迈瑞依然有重要意义。

在迈瑞美国收购Datascope并进入监护仪高端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同时,跨国公司也在通过收购对中国企业的扩张进行反击。在中国医疗监护仪市场,经过迈瑞(第一)、金科威(第二)及其他国内同行努力,到2007年时,跨国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从70%降为30%。在这种背景下,几乎与迈瑞收购Datascope同时,飞利浦在中国进行了首宗收购,于2008年4月,以3.5亿价格收购了国内监护仪领域排名第二、总部同样也在深圳的金科威。医疗器械产业的中国和全球市场争夺中,你来我往、彼消我涨、不进则退。

迈瑞进行的第二场比较重要的国际收购,是2013年,迈瑞经过数年跟踪和后期竞标,以1.0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高端超声影像制造商Zonare公司。Zonare成立于1999年,总部在美国加州山景城,2012年时营收6400万美元。Zonare2008年IPO失利,应该是迫于早期投资者压力,转而在市场上寻找投资人。ZONARE在美国高端超声诊断系统方面排名第五位,此次收购可使迈瑞进入到高端超声诊断市场。

在收购过程中,除了Zonare现有产品和渠道,迈瑞非常重视Zonare的研发力量。有报道称:在收购协议签订之前,迈瑞就已经与ZONARE研发团队的核心人员签订了工作合约,以保证ZONARE的核心技术不外流。

Datascope与ZONARE均为迈瑞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国际并购案例,看起来也比较成功。据李西廷评价,这样的成功并购并非偶然,是迈瑞在美国市场看了上百个项目后,最终锁定了这两个交易。迈瑞的并购团队,在其中也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同在2013年,与并购似乎无关,但迈瑞很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徐航淡出。徐航淡出据报道始于2011年,经过两年过渡,徐航退出迈瑞日常管理。曾经的医疗仙童,转身去做了房地产开发,成为深圳豪宅一哥——深圳湾1号的开发商。

包括以上两桩美国收购案,2008至2014年,迈瑞医疗在国内外先后共并购12家公司,如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的深科医疗;检验领域的普利声和长岛;体外诊断领域的苏州惠生、长沙天地人等。值得注意的是,迈瑞所收购12家标的中,有11家为核心技术领先的研发型公司。

多年高频并购,给迈瑞在账面上累积了13亿商誉(2019年报)。但与商誉暴雷的其他上市公司根本不同:迈瑞账面商誉13亿绝对值虽然大,相比其目前近50亿账面利润,还是要低很多!这意味着迈瑞医疗在现在至未来某一正常经营年度,即便将该等商誉全部计提减值,迈瑞医疗的账面净利润正常情况下将依然为正,并依然可有数十亿的盈利。由此可以理解,迈瑞的收购,给其从财务和业务本身带来增长活力的同时,并没有给其带来大的财务隐患或负担。迈瑞通过业务的高速和健康增长,已将并购商誉问题较好地消化了。

从以上并购案例也可以看出,迈瑞在收购方面出手一般不是特别大,但下手精准,并购给迈瑞带来积极协同作用,促进了迈瑞的业务发展。

经过数年并购征战,内涵式和外延式增长同时发力,至2015年,迈瑞的营收从初上市的15亿元上涨到59亿元。虽然每年营收和利润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但公司价值在美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得到正确反映。资料显示,美股上市后,迈瑞的美股市盈率常年在20倍到30倍之间波动,进入到2013年后估值水平开始下滑,到2015年时迈瑞国际的市盈率已经不足18倍,市值约220亿元人民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在国内A股上市的鱼跃医疗(002223,股吧),其基础业绩没有迈瑞好,但市盈率高达110倍,市值为343.39亿元,资本市场表现均远优于迈瑞。

这不是作为中概股一员的迈瑞的独有现象。在此背景下,中概股掀起回归热潮,迈瑞医疗和药明康德(603259,股吧)等“中概医药股”也动了回归的心思。

2016年,李西廷和徐航,在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澳门分行及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的支持下,完成了在美国纽交所对迈瑞的私有化退市。美国退市时,迈瑞市值33亿美元,比刚上市时的市值增加不到1倍,而2015年的营收已是上市前2005年时的5-6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迈瑞2014-2015净利润出现了下滑,为私有化提供了方便和支持。2016年退市后,迈瑞利润又重回增长轨道。

另外,比较有趣并持续至今的是,应该也和徐航淡出迈瑞日常管理有关系,美国退市时,李西廷与徐航的迈瑞持股比例已略有反转,李西廷持股多一点。这种调整,有点普京梅德韦杰夫当年的感觉。

美国退市一年,2017年5月,迈瑞即在国内递交上市申请,拟发行不超1.216亿股,募集资金约66.26亿元。但如同2006年美国上市时遭受法律挑战一样,2018年初,迈瑞医疗撤回境内主板上市申请、终止审查,原因在于:上文提到的账面商誉及相关法律问题。

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包含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才能上市。而迈瑞2017年国内申请IPO时,其近期(即2016年)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共计22.2亿元,而其净资产为46.01亿元,占比48%,远超20%。

这条主板上市规定稍有奇怪,其初衷应该是为了保证上市资产质量比较实一些,但并不符合迈瑞这样经历多宗并购、有账面商誉累积、但质地优秀的企业。创业板无此上市要求,而现在的科创板也没有这样的上市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应该也是和监管层沟通好的安排,迈瑞重新提交在创业板上市申请,很快过会,于2018年10月16日,正式上市。迈瑞此次国内IPO募资总额为59.34亿元,刷新宁德时代(300750,股吧)创下的55亿元创业板IPO规模记录。上市两天,迈瑞市值便突破千亿。

迈瑞此次上市保荐机构为华泰证券(601688,股吧)和中银国际证券,中银国际证券能作为主承销商参与此明星项目,应与中国银行历史上一直给予迈瑞的支持有关系。至少在迈瑞私有化和收购ZONARE过程中,中国银行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金支持。

以上为迈瑞A股上市后周线图,可以看到迈瑞股价一年半以来一路上扬。迈瑞国内上市首日市值达到854亿元,为美国退市时市值近4倍;而近日迈瑞市值曾摸高到3200亿,又是其国内初上市时近4倍。仅从市值表现看,迈瑞回归国内上市这条路,目前看是成功的。

但迈瑞目前作为A股上市公司,对其国际并购,应该有所羁绊。之前美国并购,迈瑞管理层谈到并购对象很在意迈瑞的美国上市公司身份;另外,境外上市主体境外收购,应该没有国内主体境外收购那么多境内审批要求,这些都是迈瑞新的国际收购的约束条件。而迈瑞要进军国际产业20强或者10强,并购手段应该说必不可少。资本运作一直很成功的迈瑞,想来在享受A股市值红利的同时,应该也会充分利用其海外分支和网络,做好国际并购的合理合规安排吧。

国内外比较:研发为硬核并购为手段

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华为的成功发展经验,被经常提及的,是华为花了天价咨询费,让IBM帮其建立了IPD研发体系。

迈瑞的资本运作虽然精彩,但其真正的发展内核,应该也是研发和创新能力。迈瑞在年报中总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把“卓越的体系化研发创新能力”列为第一位。迈瑞近年每年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绝大部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年收入。

从上表可以看到,迈瑞近年研发投入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年营收10%左右;随着营收增加,研发投入绝对值也在逐年增加。而与如下表二相比,迈瑞的研发投入在国内医疗器械领先企业中也是独占鳌头:迈瑞研发投入相当于其他最高研发投入三家(威高股份、微创医疗、乐普医疗(300003,股吧))之和、微创医疗之外的其他八家公司研发投入之和,迈瑞研发投入甚至超过了大博医疗(002901,股吧)的全年营收。

表二中其他国内医疗器械公司也都重视并购手段的运用。若仅仅从一般并购角度,迈瑞并购方面似乎与国内同业比并不突出。其他上市公司,有境外大额并购的,并购交易金额(如威高8.5亿美元收购美国Argon、蓝帆医疗(002382,股吧)60亿并购柏盛国际)远超过迈瑞单笔并购金额;也有在国内频繁并购的,总的并购频次和金额似乎也高于迈瑞。再抛却并购效率和协同效果这一外部难以衡量因素,真正让迈瑞和国内其他公司区别开的,应该还是研发这个关键要素。

前文提到,迈瑞其实有着很强的创新基因。从迈瑞的发展历程看,其始终在研发方向上重视投入和产出,并将其作为自身核心竞争力注重加强建设。美国上市时,年营收10亿人民币的迈瑞,当时就已经常年保持10%营收比例的研发投入力度。而在迈瑞对外收购案中,迈瑞也极其重视并购标的的研发能力,并把研发核心力量留住作为并购的重要内容甚至先行步骤。迈瑞由此渐渐形成其全球八大研究中心的布局。

下图是迈瑞美国硅谷研究中心和新泽西研究中心图片(来自迈瑞官网),这两个中心应该分别是ZONARE与Datascope这两个收购案的产物。

(左:迈瑞硅谷研究中心;右:迈瑞新泽西研究中心)

经过数十年持续投入,迈瑞目前已在中美设有八大研发中心,中国五处研发中心分布在深圳、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三处研发中心位于硅谷、新泽西和西雅图。迈瑞截止目前共有2,500余名研发工程师,占员工总人数25%。需要注意的最新进展是,2019年12月,迈瑞开启全球第九个研发中心——武汉研究院项目的建设,拟创建约2000人规模团队。这个项目在人数上几乎是现在研发人员的1倍,足见迈瑞在研发方向的重视程度、信心与投入力度。

在这样的研发体系和研发力度下,迈瑞取得了很多研发成果和成绩:

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迈瑞医疗组建“国家医用诊断仪器工程技术中心”;

2013年,迈瑞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一种流式细胞检测装置及其实现的流式细胞检测方法”获中国专利金奖,实现了医疗设备行业在中国发明专利金奖上的零突破;

2016年,迈瑞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称号;

2019年,“一种弹性成像中的位移检测方法及装置”专利荣获第21届国家专利金奖;

……

专利拥有量可作为公司研发成果比较直观的衡量手段。截止至2019年底,迈瑞共申请专利4,873件,其中有效专利 2,130件、超过 20% 为美国或欧洲发明专利。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前50名企业》中,迈瑞是唯一上榜的医疗器械企业。

迈瑞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三大产品体系中,有不少产品在国内甚至国际居于领先水平,这背后应该很大程度上是公司三十年来合计百亿级别研发投入的结果。

未来,基于聚焦和压强原则,迈瑞还是会在这三大业务方向持续发力。李西廷认为这三个领域大有潜力,光把这三个方向做好,每年营收即可达千亿。而按目前医疗器械世界十强营收规模,千亿人民币营收是可以达到十强水平了。

而在上述三大产品体系外,迈瑞还瞄准“微创”方向,做好布局、蓄势待发,这个方向应该是迈瑞酝酿的未来新的产业增长点。

迈瑞虽在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有点一枝独秀,但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和并购。

从研发角度,与营收相对应,国际龙头企业研发投入都非常高,表中最低的2019年研发投入也有近10亿美元。应该正是这样的高研发投入,支持着这些国际巨头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性和领先性。从这次新冠疫情也可以看到,美国医药巨头雅培、强生都有抢眼表现,如雅培近日推出5分钟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领先全球,让人不得不钦佩其研发实力。

从投入的绝对数额上看,据有关报道,2017年我国所有该行业企业研发费用为32亿人民币,还不如表三中任何一家公司的一年研发投入。全行业加起来不如人家一个公司,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从并购角度,除并购频次很高外,国际巨头产业并购与国内龙头企业的一个显著不同是:金额大!表中最大并购案,金额可达四五百亿美元,上百亿美元并购案有五宗,几十亿美元并购似乎寻常。无并购,不巨头!在高度监管的行业,要想取得异于常规的发展,并购似乎已成必须手段。

另外,跨行业角度,迈瑞作为“医疗器械界的华为”,与深圳同城的真华为比起来,差距明显。华为近年被美国政府重点“关照”,《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也非常关注并时常报道华为的消息。根据《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华为2019年研发投入170亿美元,名列全球研发投入十强,并且超过了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两大王者:罗氏(123亿美元)和强生(114亿美元)。等到迈瑞进入医疗器械全球十强,与罗氏和强生等巨头并列时,才算真正成为和华为齐肩的兄弟吧。

已成国内一哥的迈瑞,可进行大规模国际并购?

从迈瑞的产业目标,无论是世界20强(公司年报)或世界10强(李西廷曾在2018年媒体采访中提到3-5年进世界10强),仅从营收角度,迈瑞距此目标应该还有较大差距。即便是上表三所列最后一名波士顿科学,其2019年医疗器械产业营收也有100多亿美元,是迈瑞数倍。迈瑞若要在可见时间内跨入世界10强或者20强的位置,并购无疑是合适甚至必须的手段。

放眼全球,医疗器械巨头无一不是历经并购,逐步成为行业霸主的。而根据国外权威医疗器械第三方网站massdevice发布的《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100强》榜单(该榜单根据2018财年营收统计),并购和扩张正在改变全球顶级医疗器械公司的排名。

从自身发展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规律,迈瑞似乎都需要进行大规模并购晋级。

从技术和能力角度,迈瑞作为有着12宗国内外并购经验、3000多亿市值的中国医疗器械龙头,国内外并购应该都可以考虑。而迈瑞在2018年报中也提到:“未来,迈瑞还将坚持内生增长与外延收购“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不变。对外投资收购的重点将优先包括先进技术、细分市场的高端布局、海外平台型能力建设等方面,与自主研发形成协同,推动迈瑞产品的技术水平、学术地位、品牌价值市场渗透能力的不断提升。”

这段李西廷在年报开篇董事长致函中的表述,既充分表露迈瑞的并购战略和雄心,同时也表明了迈瑞一贯的并购策略与风格:不为了并购而并购,并购会谨慎推进,研发优先、协同优先。

正如之前美国两桩并购,是在迈瑞看了上百个项目基础上推进的那样。在稳健谨慎的并购策略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商背景下,迈瑞不会贸然推进产业并购。

并购就是投资,如同打猎,也需要等待合适时机。国际巨头罗氏以并购著称,但近年放慢了并购步伐,因为市场太热、并购标的太贵。

对迈瑞而言,一样要等待合适的天时,特别在国际并购方面。

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医疗器械市场,也是迈瑞最看重的国际市场。迈瑞之前的国际并购,主要针对美国市场,而迈瑞现在所谓的全球研发中心,中国之外其实就是在美国,并无其他国家。但美国市场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对中资已变得不够友好、不容易再推进产业并购,这从上海莱士(002252,股吧)并购案中可以直观看出。而李西廷在2018年媒体采访中也谈到:“……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迈瑞再想在美国找好的标的并购恐怕也不容易。”

近期疫情背景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公司已主动提升并购防御措施,而市场上的并购方,也暂时停火。惠普与施乐间充满斗争气氛的并购案,近日也正式终止。美国疫情期间和之后,暂时看起来并不是中国企业合适的并购场。

但媒体也有报道近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情比较高。疫情对全球政经和商业影响都会比较大,危机之时也许酝酿着合适的并购和扩张机会。

如上海莱士海外并购案所揭示,迈瑞可否以欧洲企业作为并购整合标的?并从而补上目前自身产业中所相对欠缺的欧洲元素?如三国演义中的蜀国联吴抗曹战略,中国已渐成世界第二大市场,欧洲是曾经的第二大市场和生产基地,在美国医疗器械企业全世界独大的局面下,中欧联合和融合,应该是老二和老三间自然的合作战略。迈瑞作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一哥和国际化代表,从这样的产业高度角度考虑,应该是合适的。

欧洲有还不错的并购标的,也有相对统一的欧洲市场,这也是近年不少中资企业把并购和市场拓展的重点方向放在欧洲的原因。上海莱士关联公司天诚国际并购的BPL为英国企业、Biotest为德国企业,而华为在进入美国市场不可得的情况下,明显把欧洲作为海外第一市场。从医疗器械角度,迈瑞引为学习目标的G(GE)P(飞利浦)S(西门子)三巨头中,飞利浦和西门子也是欧洲企业。

而蓝帆医疗并购柏盛国际(总部在新加坡)案例则说明,欧美之外,同样存在优秀的产业并购标的。迈瑞在国际上寻找并购标的时,不妨视野更宽一些。

另外,从上海莱士近期完成的与基立福换股并购案看,迈瑞医疗要成为国际化的企业,也不妨考虑在股东中引入美资。这样,对其心心念念的美国并购,应该会有好的作用。根据公司年报,李西廷为新加坡身份、徐航为中国香港身份,目前迈瑞的直接持股大股东形式上也是外资,迈瑞医疗其实可以将自己的标签打得更国际化一些!

在国内收购方面,国内同业企业研发能力整体偏弱,价格又比较高,国内合适的并购标的比较少。而同业上市公司的收购,相对敏感,特别是恶意收购,如如下投资者问答,迈瑞应该不会去碰。

但,如同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并在近日进入世界汽车集团10强行列那样,合适时机的合适并购,无疑是跨越发展的良机!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新冠疫情后,世界产业格局也许会发生一些非常规的变化,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并购机会涌现。现在的迈瑞,作为猎手,应该积极观望并等待合适机会的出现。

现在的迈瑞,在实力上,与世界20强或10强之间,也许只是一次或两次大型并购的距离。

主要参考资料:

1.迈瑞2019年报、2018年报、创业板招股说明书、美国上市F1、迈瑞官网、迈瑞有关媒体报道;

2.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2018年报及相关报道;

3.国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2019年报及相关报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璞公英。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峥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