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削橙子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距离印度孟买北部250公里,有一座人口仅次于首都马德里的海滨城市,这里聚集着数十万个规模参差的小家庭作坊或者工厂,涂有钻石粉和润滑油的铁铸圆盘每年处理的毛坯钻石数以十万计。
在这座名为苏拉特的小城中,有近百万人靠切割打磨钻石为生,据说纯熟的手工匠可以打磨0.01克拉(1.3毫米直径)的钻石,这种使料件与机器精确吻合的本领大多是从父辈手中传承下来的,经他们手加工的钻石占全世界的6成以上。因此,拉苏特又被称为“世界钻石加工厂”。
印度的钻石加工业务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切割和抛光为主,属于产业链的中部低价值区域。得益于廉价且易获得的劳动力,如今印度已经包揽了全球9成的钻石切割的活计,2020年毛坯钻石的进口量占世界的95%。
去年的疫情,对印度的钻石产业造成不小的冲击。更重要的是,中游工厂需要从上游供应商购买毛坯石、切磨成成品钻、做检测、供应下游厂商、付清给供应商的货款,完成一个资金和货物的循环。而作为中游第一国的印度,一旦出现停滞,将会给整个钻石产业链带来麻烦,因此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都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出现。
所以,全世界都在告诉印度人:继续干,别停。至于印度自己,在疫情二次爆发后的第一时间内就允许钻石行业继续运作,数据显示,2020年4月份印度成品钻出口量跌入谷底,但到3季度已经完全恢复。
托莫迪的福,遍布全球的上下游厂商也恢复了运转,直到今年4月下旬印度宣布单日新增突破30万。如今印度的火化场已经超负荷运转,企业停工停产已经不可避免,而失去了承上启下的中间商,全球钻石产业链岌岌可危。
同样面临风险的还有其他各行各业,毕竟这些年印度在“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王国”的路上迈出了,在不少领域已经取得一席之地。
印度疫情失控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这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事实上,印度的疫情于其他国家而言,并没有这么简单,甚至可以是相反的。
1
莫迪:这锅,我不背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印度的悲剧对这个世界的其他人而言,不过只是一则5分钟的新闻,感叹一句“太惨了”,然后继续刷抖音。
相比印度人民的水深火热,从实体制造业到资本市场,大家更在乎它会不会影响到自己。比如钻石开采公司De Beers已经开始担心自家的库存问题,因为Rapaport的研究报告预测未来几个月印度加工的钻石量将至少减少30%~40%。
WFDB(世界钻交所联盟)甚至还提出了一个“Diamond Aid”计划,号召业内小伙伴援助印度。美国出事的时候这个“爱心机构”可没这么积极,之所以这么照顾印度,或许是因为除了印度他们一时半会也没法找到可用的备胎。
国际分工搞了数十年,如今一个处在风暴中的印度,不可能不影响到全球。
莫迪上台后,印度的经济稳定增长,2019年印度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5%,仅次于中美。但从体量来看,印度只占全球的3.3%,与其占比达到18%的人口数量并不匹配。同时,印度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在24%左右,且这几年下降趋势越来越快,其进出口金额占全球比重也仅有2%左右,对全球贸易层面的直接冲击较为有限。
在一些具体行业,印度是供需链上的核心甚至唯一话事人,这也是疫情重燃的主要影响所在。
医药产业上,印度是全球第三大制药国,占全球药物生产的8%;还是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供应了全球疫苗产品总量的50%以上,因此有“世界药房”之称。此外,印度是除中国外的原料药主要出口国,二者合计约占全球规范市场供应规模的21%。本国生产受限,加上其他国家对印度的旅行限制,短期将会导致一定的市场供应缺口。
纺织业上,印度是世界上棉花、黄麻的主要产地之一,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纱线产能占全球比重超20%。这也就意味着疫情的持续扩散不仅会影响今年相关农产品(000061,股吧)实际产量,而且也会使得去年订单转移的现象有望持续存在。
农业上,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占比高达27%,也是全球第四大农化生产国,需求同样是十亿美元的级别。服务产业上,印度每年承接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一半的业务,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各大科技互联网巨头几乎都与印度有IT外包业务的合作。
……
印度的疫情失控,对其他国家而言是一个潜在的炸弹,普及的疫苗是否能防御印度多重变异后的病毒需要打个问号。对全球的经济复苏必然也是有影响的,但谁说就一定会是负面的?
祸害世界的大锅?莫迪:对不起,我印度不背,咱只是病毒的受害者。
2
拜登:感谢兄弟送温暖!
印度这一波疫情上的失控,应当从更高维度的视角去看,国际分工体系的存在,将全球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之中。在这个框架中,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是为发达国家的需求服务的,当疫情把印度从框架中切割出去,原本由它提供的供给或者交给其他制造国,或者回流到发达国家。
最终的结果是,中国拿走了一部分,美国也拿走了一部分。单纯以经济视角看,这样一个惨遭疫情肆虐的印度恰恰符合当前其他玩家的诉求:有了更多的供给要求,大量的货币和财政投放就多了可去之处,实体投资增加,本国经济更快复苏甚至过热。
前几天美国财长耶伦出来表态,指出利率可能上调,以阻止经济过热,或许就有这个原因。
换言之,印度疫情利好欧美经济复苏。
而除了买家和卖家的身份划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更明显在于信用等级的差别。梳理历史上几轮加息周期,会发现存在这样的规律:
危机爆发的初期,通常先在发达经济体,导致美英日欧等全球主要需求国率先降息;而后,随着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蔓延至全球,制造国(韩国、东盟国家等)与资源国(巴西、俄罗斯等)开始降息。
但在经济修复期间,资源国往往会先出现通胀压力,被迫进入加息周期;随后全球需求改善带来制造国经济回暖,进入加息周期;而发达经济体作为最终需求国,通常最后进入加息周期。
道理很简单,国际上货币的流动有着固定的方向,发达国家的货币可以轻易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反过来却不行。这是国家信用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人们往往会更认同经济更好的国家。
今年3月初,乌克兰、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先后宣布加息,退出宽松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输入型通胀”。比如美联储放出来的5万亿美元,通过购买商品、服务和投资的方式流向了全世界,等于是向外输出了一部分超发货币带来的通胀,但巴西的雷亚尔印再多,也只能在国内打转。
2020年,印度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13%,创下5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在这个逻辑之下,印度疫情的失控,也让发达国家向外输出货币的规模减小,一大部分的货币截留,对其国内的通胀无疑会形成一股新的压力。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的通胀率已经升至2.6%,从先前的1.7%一举突破美联储划定的目标界限。
经济过热、通胀加剧,最后都会指向加息的提前到来。昨天英国央行宣布将放缓购债速度,这意味着,美联储退出QE的进度也会因此加快。并且,如果这场疫情继续蔓延扩散到东南亚、南亚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QE退出计划会进一步加速。
而拜登该感谢莫迪的事情,还不止于此。
3
科技进步 VS 比较优势
先发展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开始,吸纳大量人口就业,让人们先有工作可做,有了储蓄,才推动了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然后再拉动其它行业,像房地产、金融、高科技、IT还有互联网等等,同时进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这一套最适合中印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起点就是全球产业转移。历史上,有过4次这样的大潮:
①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英国——欧美;
② 20世纪50—60年代,欧美——日本;
③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亚洲四小龙;
④ 20世纪80年代—2010年,亚洲四小龙——中国。
除了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其余各国经济腾飞无不受益于全球产业转移的大势,每一次浪潮涌动都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而这正是印度想从中国复制的。
资本逐利,全球产业转移的基本逻辑是不断寻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价格洼地,这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
2012年前后,受劳动力、土地等成本因素影响较大的纺织等低技术行业开始向成本和政策更具优势的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南亚国家转移,其中又以印度的社会结构最接近中国,因此在中国陷入贸易摩擦漩涡后,印度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公认唯一能够替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国家。
莫迪上台以后,扯起了“Made in India”的大旗,连续推出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各种开绿灯,成功地拉来了一个又一个金主爸爸。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但是,制造业回流同样是发达国家的下一步战略目标。
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了一部分人做纺织,之后技术的进步在不断缩减人在制造环节中的作用,人力成本一降再降。现在汽车这种传统工业,机器人已经可以完全代替流水线员工,需要改善的问题只是造价和提高效率。
技术正在改变驱动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工业4.0”(人工智能、先进机器人技术和物联网等)正在将常规的低技能任务越来越自动化,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就显得越来越鸡肋。
科技的进步使得制造业回流到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成为可能,而印度的疫情拱手相让的订单,给对方送了一波温暖。配合他们出台的一系列土地、税收、基础设施等引资政策,特朗普将来某天或许又会大声嚷嚷“没人比我更懂制造业”。而莫迪,还要扛着几座大山和低端制造的去人工化赛跑。
疫情后的印度,在成为下一个中国路上愈发艰难。
4
结语
世界从来不是一座孤岛。亚马逊河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就可能引起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印度的一场疫情,说不定就真的改变世界了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格隆汇APP。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