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31省份人口年龄结构图谱来了!北京劳动力人口占比最多,广东稳坐人口第一大省

2021-05-11 18:29:00 和讯名家 

  导读: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出炉。

  中国人口有哪些变化?哪些数据值得我们重点关注?这些数据反映了怎样的情况呢?

  一起来看最新解读!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

  21数据新闻实验室

  作   者丨李果、李玉敏、梁宇芳、王冰、张佳俊、李逸君

  编   辑丨周上祺、李伊琳、丁青云、刘巷

  部分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广东稳坐人口第一大省!

  5月11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的常住人口对外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广东仍然位居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且与第二名山东省进一步拉开差距。而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江苏反超四川,成为全国的人口“第四省”。

  综合来看,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对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以下数据为四舍五入后结果)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2171万人、1014万人、609万人、573万人、534万人。

  图 / 图虫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

  广东省的常住人口数量为1.26亿人,是全国的人口第一大省;

  山东省也突破1亿人,达到1.015亿人。

  上述两省是全国仅有的两座亿级人口省份。

  但对比2010年的数据,山东与广东的人口差距在扩大。

  对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广东在10年中,人口增加了2171万人,山东增加573万人。由此,在2010年广东领先山东851万人的基础上,2020年领先山东2448万人,相当于领先了吉林人的常住人口数(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2407万人)。

  作为传统人口大省的河南省,人口排名较稳定,依然为全国第三大人口省份,10年间该省的常住人口增加了534万人,总量为9937万人。

  但四川省被江苏省反超,后者也是全国人口增长排名第三的省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七次人口普查对比)——10年间的人口增长了609万人,总人口达到8475万人。

  而四川省则滑落到全国第5位,人口数量为8367万人,10年间的人口增长为325万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根据2019年各省的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四川尚领先江苏省305万人,但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后,两省排名出现了交替。

  全国人口排名前10的省份,变化的情况还包括:浙江省从2010年的全国第10位,上升到全国第8位,该省是仅次于广东省的10年间人口增长第二多的省份。安徽和湖北则分别下滑一位,从2010年的全国第8、9位,下滑到9、10位。

  31省份人口年龄结构图谱:北京劳动力人口占比最多,12省份进入中度老龄化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31省区市中,有12省份进入中度老龄化,其中辽宁、上海、黑龙江、吉林、天津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超少子化阶段;

  重庆、四川、江苏、湖北进入中度老龄化+严重少子化阶段;

  西藏、贵州、广西、河南还处于多子化阶段;

  西藏是唯一一个还未进入老龄化的省份;

  河北、河南、陕西、北京、浙江、内蒙古、山西等18省份均为轻度老龄化。

  30秒看懂:中国人口结构变迁!

  我们通过一个短视频来看看,中国人口结构是如何演变的?

  过去70多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快速经历了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各年龄段占比从金字塔形向长方形演变:

  1949-1981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大致处于年轻型,呈现金字塔状。这段时期,我国经历了两次婴儿潮,是中国人口红利的主要来源。在1962-1970年间,我国还创造了迄今为止历史上人口年增长速度的峰值水平,年均增长2.6%。

  在金字塔的人口结构下,老年人占比少,但此时高出生率导致少儿抚养比较高,一定程度拖累了经济增长。

  1982-1999年,这段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各年龄段人口相对均衡,处于成年型。

  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0—14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了77岁,整整提高了超过40岁,提高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这无疑也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2010年,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低于18%,进入严重少子化阶段。2015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也开始出现拐点。目前,人口结构已经从金字塔状演变成长方形。

  往后5-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加速到来,原因在于在婴儿潮出生的人目前约是45到59岁,十年后,就是55至69岁了。有研究数据表明,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到时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据联合国测算,我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4.6亿的峰值后趋于下降,2050年降为14亿,预计老年人口占25.6%,劳动人口占59.8%,少儿人口占14.1%,人口结构将从长方形变成倒金字塔形。

  中国人口6大变化,与你有关!

  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出炉。

  本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与上一次相比有哪些特点和变化?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回答现场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年龄结构是‘两升一降’。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具体有以下6个方面:

  1、增速放缓,人口平稳增长

  从人口总量上看,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是放缓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过去十年间,我国人口实现了从13亿人到14亿人的跨越,人口总量增加了7206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5.38%,年均增长0.53%,略低于上一个十年0.57%的平均增长率。

  2、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的素质不断提升。

  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

  3、性别结构得到改善

  从性别构成上看,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

  普查结果表明,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从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

  4、“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

  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出生人口出现回升,“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5、人口流动依然活跃

  从人口迁徙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

  从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6、城镇常驻人口持续增加

  从人口的城乡结构看,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

  普查结果表明,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宁吉喆表示:

  十年间,我国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也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

  同时,普查数据也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等。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专题>>>

  【聚焦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本期编辑 刘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