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2020年业绩最全盘点:招联全面赶超捷信跃居第一,行业净利润分化明显

2021-05-12 17:52:03 21世纪经济报道 

年报季收官,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业绩浮出水面。

招联消费金融一骑绝尘,总资产、营业收入赶超捷信消费金融,跃居行业榜首,净利润继续保持第一名的位置。捷信消费金融表现不佳,资产规模收缩的同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位居前列,分别是-35.16%、-89.22%。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四分之三以上的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有所扩张,三分之二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净利润表现为亏损的仅有苏宁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受打击,下半年有所回暖。同时,平安、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入局消费金融领域以及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新规、监管评级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搅动了原有的消费金融行业格局。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包括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以及技术赋能和风险控制能力等。

76%的公司资产规模有所扩张,招联跃居第一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信息,目前共有28家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在20家公布了2020年总资产数据的消费金融公司中,11家消金公司总资产在百亿之上,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达1083.11亿,是唯一一家总资产上千万的公司。资产规模不足50亿的公司有5家。其中,北京阳光消费金融、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是2020年开业,开业时间不足一年。

从排名来看,总资产规模前三甲仍然是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紧随其后。不过,招联消费金融已经超过捷信消费金融,从第二名的位次跃居第一位。总资产数据表现可谓一骑绝尘,总资产分别第二名捷信消费金融、第三名马上消费金融的1.66倍、2.06倍。

相比于2019年,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增长16.84%,达到千亿级别;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下降37.62%,从1045.36亿缩减到652.07亿。“一进一退”之间,捷信消费金融失去了龙头地位。

不过,资产规模收缩幅度最大的公司并非捷信消费金融,而是苏宁消费金融。相比于2019年年末,苏宁消费金融总资产由38.5亿缩减至23.93亿,下降幅度为37.85%。此外,海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略有收缩,下降幅度分别是1.36%、4.25%。在同时披露2019年和2020年总资产数据的公司中,除上述4家规模有所收缩外,剩余13家均表现为扩张,占比超过76%。

于百程分析,“总资产的变化反映出消费金融公司的整体扩张情况,目前因为只有18家披露数据,其中有4家下降,且包括捷信和马上两家第一梯队公司。而在2019年总资产下滑的公司均为中小型公司。因此,疫情和行业竞争态势的变化,影响了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的规模扩张,行业整体规模的扩张或将继续谨慎。”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统计,2020年上半年总资产出现扩张的公司占比仅有27%,2020年年底情况有所好转。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认为,尽管2020年遭遇疫情,但数字经济的红利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加速了数字化转型,使消费金融公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此外,去年下半年出台了多项利好消金发展的政策,例如获准信贷收益权转让、增加消金资本补充渠道等,总体而言,消金行业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营收冠军与末位相差近30倍,捷信降幅最大

在15家披露营业收入指标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招联消费金融和捷信消费金融营业收入超过百亿,还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不足10亿,分别是湖北消费金融、四川锦程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有趣的是,排名第一与最后一名的营收成绩相差接近30倍。

一定程度上,营业收入与业务规模息息相关。虽然上述6家消费金融公司营收排名靠后,对应的业务规模也相对较后,但是除苏宁消费金融之外,营收相比于2019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苏筱芮向记者表示,“影响消费金融公司营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股东资质与实力,获客策略和风控能力,尤其是对场景风险把控的能力。”

与总资产规模排名类似,营收前五名依次是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相比于2019年的排名,招联消费金融以128.16亿元的营收成绩,赶超捷信消费金融112.32亿元,跃居第一。

但从营收同比数据来看,情况较为乐观。同时披露了2020年和2019年营业收入数据的15家消费金融公司中,10家表现为同比增长,5家为同比减少,即三分之二的公司营收有所增长。其中,盛银消费金融同比增长幅度最大,达104.142%;捷信消费金融同比下滑幅度最大,达35.16%。

捷信消费金融一度稳居行业第一的地位,但也正是由于其庞大的线下业务体量等原因,使其数字化转型艰难,开始掉队,业绩表现不尽人意。近日,受业绩不佳、多名高管变动、捷信集团大规模亏损等多重因素影响,联合资信将捷信消费金融主体及“19捷信消费金融债01”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称,上述事项对公司组织架构管理、经营策略及未来战略发展方面为产生重大影响;且公司制定了以数字化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转型战略,目前经营策略正处于调整转型期,故主动提升风控标准、收缩贷款规模,导致资产负债规模收缩。

于百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营收看,招联、捷信、马上、兴业四家营收规模在第一梯队,捷信和马上两家同比下降,与资产规模的变化方向一致,同时与产品利率的下降有关。部分中小型的消费金融公司营收增长速度依然迅猛,主要原因是因为业务范围拓展依然存在空间,但整体上增速也在回落。”

8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苏宁消金、阳光消金亏损

净利润是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除苏宁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外,其他17家披露了2020年净利润的消费金融公司均表现为盈利。其中,北京阳光消费金融于2020年8月开业,开业时间较短。不过,同年5月开业的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已实现盈利109万。

在于百程看来,营收增长的放缓,也对利润形成影响。其中阳光消费金融因为新开业,2020年亏损0.96亿,这是因为新公司业务还未形成规模,收入有限不足以弥补产品、技术、人员等的投入,属于正常现象。影响利润的因素更多元,包括营收,资金成本,获客成本,运营成本,拨备计提等。

对于盈利转为亏损4971.8万元的原因,苏宁消费金融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受疫情影响,导致资产规模下降,公司展业方式的调整及加大科技服务投入,使其营收与2019年持平。另外,由于监管要求,平台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所以公司当期亏损。最后,公司降低服务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收入。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净利润排名变化相对较大。前三甲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而2019年排名第二的捷信消费金融滑落至第八名,净利润为1.36亿。具体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净利润是16.68亿、13.50亿、7.12亿,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的12.26倍、9.92倍、5.24倍。

从净利润同比情况来看,可以用云泥之别来形容。在17家同时披露2020年和2019年净利润数据的消费金融公司中,8家表现为同比增长,9家表现为同比下降,基本对半分。其中,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和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6.40%、107.83%,增幅均超过100%;上海尚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过80%,具体分别下降是80.47%、84.50%、89.22%、591.67%。

对此,苏筱芮表示,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仍牢牢把持住用户及流量,形成自身的竞争壁垒,而尾部小型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面临头部企业的强势占有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新进入的实力玩家就存量资源瓜分市场份额,其处境将更为被动,总体看,在各类型机构中,银行系消金公司仍保持稳健态势,而部分消金机构业绩下滑或受股东经营状况的影响。

(作者:边万莉 编辑:曾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责任编辑:邱利 HN15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