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道:为什么说“要赚钱,不要挣钱”?

2021-05-25 09:58:11 和讯网 

  古代中国,有很多大智慧(601519,股吧),可是,都只停留在“道”之层面,无法落实。因此,有时我们误以为古人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吹牛罢了。正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乘风返航的时候,他很不高兴地说了一句:世界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大——哥伦布之前,很多人对他夸大地球的直径。但哥伦布并不相信理论家的假说。事实证明,哥伦布是对的,那些理论家,都是胡说。

  我也不相信,中国古人多么了不得的说教。不过,最近,钻研汉字,发现有一些寓意深藏在汉字之构造中,并没有被我们发掘出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先人的财富观,但如何追求财富,“道”如何操作、如何实现呢?却隐而不言。解析“赚”字,豁然开朗,取财有道之“道”,即:要想获得财富,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只有让别人富,和别人一起富,才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去年,给MBA上课,我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要赚钱,不要挣钱。同学们不理解,说:不是一样吗?我说,不一样。大家看“赚”字——左边是“贝”,古代,贝壳曾经被当作货币,象征财富;右边,是“兼”。“兼”,不是独占,是共享;不是一个人独吞,而是和别人共同追求财富,并分享最终的劳动成果。

  “赚”的寓意,何其深刻。中国古人的智慧,何其伟大——不过,要说古人伟大,也不全对。因为,“赚”,这层涵义,我从来没有听大师、听老人、听别人和我说起过。这是我个人的原创性发现。

  中国人一直被誉为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另一个事实,让我们感到非常尴尬:2000多年来,我们一直是一个勤劳而不富裕的民族。为什么?“赚”,给出了答案。换言之,“小农为本”的中国人,其生产方式,是在挣钱,而不是在“赚”钱。

  一家一户的农民,守着自己的土地,从播种到收获,都是在家庭范围内独立完成的。增加收获的途径,无外乎扩大土地面积、增加劳动投入和进行技术革新——诸如使用新农具、新肥料和良种等。一家一户所能耕种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增加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收获量之增加,并不与劳动量之增加成正比。农业技术革新,又停滞不前。在这样的约束下,历史上的中国农民,靠什么富裕起来啊。

  即使现在,农民要是还在自留地里干活儿,同样富不起来。一个农民在土地上,辛辛苦苦扑腾一年,不如去城里、去工厂干一个月。原因是,工业和工厂化生产,是在“赚”钱——在工厂,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吃独食”,没有一个人像农民一样,从头到尾,把一件产品生产出来。任何一个人,必须和其他人合作,成为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承担应尽的职责,并分享其应得的报酬。两个以上的人、成千上万的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产品之生产和销售,之后,一起享受劳动所得。

  这个道理,不是我讲的——亚当.斯密在1776年,就已经说过了。分工与合作,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增加财富产出,进而增进人民幸福之必由之路。分工与合作,是在“赚”钱,而农民之自给自足,是在挣钱。“赚钱”比之挣钱,效率高出了何止数百倍。所以,要想国家和民族富裕,必须要让所有人明白一个道理,即:想把所有的钱,都自己挣了,是不可能的,也是最没有效率的。曾经的集权皇帝,梦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愿意让任何一个人“分一杯羹”,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全部;现今的垄断企业,也想“吃独食”,一“勺”而光一“勺”而空某个行业的全部利益,不仅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国古人“赚”钱之传统智慧。

  要赚钱,不要挣钱——与他人合作双赢,才能获得更大的财富。

  

(责任编辑:李莹 HN01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