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一瓶水难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时代到来,新建社区商业面积占比不低于10%

2021-06-08 17:36:42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丽(化名)仍记得,几年前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她正在某国家级高新区出差,打算想买瓶矿泉水,于是在路边打开地图搜索便利店。

  “最近的一家都在两公里之外,那一刻真的有点崩溃。”李丽无奈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高新区的社区少而且分布稀疏,两公里脚程内几乎没有阴凉处。“那天三十多度,找到便利店的时候,我已经快中暑了。”

  对于居住在新建居住区、城乡接合部的城市居民而言,李丽的经历极具代表性。不过,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将迎来解决方案。

  日前,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顾名思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要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附近就能便利消费,满足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家政等种种日常生活需要。

  未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在城市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复旦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理念的出现,折射出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理念发展的转型。“由过去强调发展效率,到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的转变,不仅体现了城市发展的人文关怀属性,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极具前瞻性的理念。”

  尊重城市自然生长规律

  《意见》指出,城市是试点实施主体,实行市长(区长)负责制。将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城市便民生活圈建设专项规划,在用地、用房、财政、金融、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居民消费难点痛点问题。

  “实际上,城市就像一个有机生命体,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商业服务设施的集聚和商圈的形成不是人为规划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过程。如果你去翻2001版的上海总体规划,就会发现当时的上海划分了很多市级区级的商业中心,后来很多都无疾而终。”李涛说。

  他以上海几个知名商圈为例,进一步解释了城市商业形态的生长过程。当时规划的上海市级商圈中有一个叫四川北路,但在过去十年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四川北路逐渐衰退。与此同时,也有一批商圈的崛起超乎想象,比如杨浦五角场板块和张江板块。

  “从本质上讲,商圈甚至城市,它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不是人为规划出来的。也正因此,城市发展和规划的思路需要转变。不能凭空臆想,像乌托邦一样打造一个蓝图,而要尊重城市自然发展。像商圈这类形态需要符合商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从人的需求、市场的角度、商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李涛说。

  换言之,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思考哪些地区有人对商业的需求、哪些地区易于实现商户的集聚并满足商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这样规划出来的商圈和商业服务设施网络才能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这也是未来规划方法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布局同时兼顾了新城建设和城市更新。根据《意见》,城镇老旧小区、新建居住区、城乡接合部小区将是接下来加强商业网点布局的重点对象。

  对此李涛指出,纵览国内外新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想通过新城建设缓解大城市病,需满足很多附加条件,包括和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的联系,以及独立配套服务设施和就业岗位。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出现,也将为大城市的职住平衡问题带来解决思路。

  “我们看到,很多新城后来变成了‘窝城’。年轻人住在新城,就业还是在中心城区,钟摆交通造成了巨大的通勤压力,这也是当今大城市病的突出问题。新城让人不仅住在这里,还要工作在这里,娱乐生活在这里,那一定要有相对独立的、成规模的就业岗位。同时,新城的配套服务设施也要很充沛,这样才能吸引人去居住。”

  新建社区商业面积要超10%

  对于社区店而言,新规也将带来诸多利好。

  《意见》中提出,将合理优化网点,打通“最后一公里”。支持盘活分散的社区空间资源,因地制宜配齐商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改造提升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类综合服务设施,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新建社区而言,未来还将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规定,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房屋设施,增加商业网点用房供给。

  “从选址来讲,我们敢于尝试进入新的商圈和小区,线上运营的优势让我们对于选址的包容性更强。”百果园集团副总裁焦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我们来说,从目前的商铺物业的规范性、用电、前后台面积等方面,下一步还希望有更加细化的指导。”

  除此之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也将融入更多的科技手段。《意见》提到,拓展智能体验,鼓励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驱动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直播带货、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拓展便民生活圈应用场景。同时,将实体店作为供应链合作的一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店配宅配融合,加快配置社区团购必备的冷链等设施设备,健全管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利益。

  以生鲜领域为例,其智能化拓展和供应链整合一直存在较多难点。对此,百果园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靠近社区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门店是水果零售的最佳模式。

  “百果园其实已经使用比较多的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协助我们更好的工作。比如智能订货,还有对我们会员的精准营销。现在我们也在做一些新的探索,和一些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尝试如何把他们的技术在水果行业做更好的应用。”焦岳表示。

  强调“一店多能”和人文温度

  科技手段之外,“一点多用”“一店多能”更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这一未来城市形态增添了想象空间。

  此次《意见》中提到,鼓励“一店多能”,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上门服务、租赁等项目,通过跨界经营提高便民服务能力。未来的社区店甚至将承担起娱乐、托儿、养老等多种功能和业态。

  李涛告诉记者,同一设施兼容综合功能其实是全球趋势,目前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很多建设用地和立体空间都呈现出高度复合的功能。“这其实体现了城市规划的弹性,就是面临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留有足够的空间,这是规划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思路。”

  不过在他看来,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各种不同的功能之间是否有消极影响?如果有消极影响的话,兼容性如何处理和管控?未来,包括建筑、消防结构、室外场地等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技术规范都要跟上,现在这些仍是空白的。”李涛说。

  值得一提的是,人文关怀也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强调的方向。例如《意见》提到,要照顾特殊群体,完善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张贴便民生活圈导视图,鼓励设立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保留实体店铺面对面人工服务,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提供简便易行、满足老年人基本需要的服务方式。

  与社区居民成为朋友关系、邻里关系,或将成为社区店未来扮演的角色。

  “我们的定位是有温度的水果店。有些门店确实做的很好,尤其是一些老店,真的可以和社区居民变成朋友关系,我们一直在努力总结门店的优秀做法并在全国普及。目前,我们熊猫大鲜业务做线上预售,第二天线到门店自提,相当于把门店作为自提点。这些年也尝试快递等企业合作,会为骑手提供免费补给,通过社群帮助寻找失物、宠物等,还有帮助老人送货、指路。作为社区门店,我们希望带给社区更多的关怀,以及更多的参与。”焦岳表示。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