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北京市昌平区霍营街道,100幅包含了建党领袖人物、百年重要历史事件、新中国建设楷模人物的剪纸作品悬挂在展厅里,将这个三百多平方米的空间填满。
“多亏了我们的夏老师,跟着她学剪纸,我们没有学不好的。”一位六旬老人站在一幅一米多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剪纸作品前拍照,转头和同伴说着。
老人口中的“夏老师”,是北京夏虹公益促进中心的负责人夏虹。在展览现场,她穿着白色上衣,身材娇小,活跃在人群中,两侧的袖子空空地、静静地下垂着。
很难想象,她是这些复杂剪纸作品的指导老师。
活动现场,她又一次“拿”起剪刀,左脚大拇指和第二趾掌控住剪刀柄的空圈,右脚两个脚趾捏住叠好的红纸,剪刀细微开合转动,一分多钟后,一串花间蝴蝶跃然纸上。
夏虹7岁时因意外双臂截肢,通过自学考上大学,并参加残疾人运动会获得金牌,还学过设计、绘画、剪纸,后参与和组织公益活动十余年,获得过“最美慈善义工”“北京榜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诸多荣誉。
在今年6月28日召开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她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3日下午,夏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她虽然遭遇过不幸,但她是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有父母的爱,有陌生人的爱,所以她理所应当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6月23日,夏虹为剪纸课上的学员讲解一处花形的铰法。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幼年因意外失去双臂 自学9年考上大学
新京报:你是怎么失去双臂的?
夏虹:1977年我出生在黑龙江绥棱县一个农村家庭。7岁那年我和姥爷去邻村看运动会,之后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大卡车给撞了。车祸之后虽然性命保住了,但双臂被截肢。
新京报:失去双臂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夏虹:当时最明显的就是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需要别人帮忙,比如说走路,没有胳膊后失去平衡,突然就不会走路了,练习了两个月才重新开始走路。
你想,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就变成这样,心里还是很受打击的。但那时候年纪还小,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失去双臂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新京报:最困难的是什么时期?你是如何克服的?
夏虹:出事那年的9月,我原本应该上小学,但车祸后我什么都做不了,就推迟了一年上学。这一年其实是在恢复一些原来会的东西,比如说走路,以及用脚来吃饭、喝水、写字,给自己穿衣服等等。
其实我都是被“逼”出来的。家人在的时候,我口渴了他们给我喂,那他们不在呢,我没办法就得逼着自己用脚来做一切。包括用脚指头握笔写字,也是练习了两个月才学会的。
6月23日,夏虹在为剪纸课上的学员演示剪纸。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新京报:此后是如何通过自学考上大学的?
夏虹:那时小学就在我们村,单程距离我家10里路,我还可以克服。初中就要到镇上,距离远,各种困难比较多,所以就辍学在家了。我借来高年级同学的课本,开始在家自学,每天都强迫自己学习。
9年时间,我把初高中的知识都自学完了。这期间,我还经常写散文和诗歌投稿发表,还参加了两次黑龙江残奥会和一次全国残奥会,获得过800米、400米和跳远的三枚金牌。我发现其实自己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开始越来越自信。
1999年,我考入了黑龙江省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终于又回到了学校。
新京报:你是如何加入党组织的?
夏虹:我从大一那年就写了入党申请书,成为积极分子后连续写了思想汇报。大学毕业前夕本来可以转正成为正式党员,但我忙着在外找工作就耽误了。
这事儿在我心里一直没放下。我一路走来离不开党的关怀,所以我特别渴望入党。后来工作稳定下来,2010开始我又重新写了入党申请书,2012年被老家基层党组织批准加入。
2018年,北京夏虹公益促进中心也成立了基层党支部。
6月23日,夏虹在为剪纸课上的学员演示剪纸。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我的脚就是手” 常忘记自己是残疾人
新京报:如何用脚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夏虹:我经常忘记自己是个残疾人,反正已经习惯用脚来操持一切,就和平常人用手一样。
我进入大学后学的是广告设计,在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情况下开始用脚画画;后来又用脚来敲打键盘使用电脑,包括现在用脚来做饭、收拾家、接打电话、穿针缝衣服等,都没问题。
当然,用脚学习做一件新的事情,会比用手难。我2010年开始学习剪纸的时候,每天都得加班加点的练习,但我相信自己没问题,我的脚就是我的手。
有时参加一些重要活动,我还会用脚给自己化个妆。疫情期间,我先生和儿子的头发都是我用电推子给理的,不同的是,别人理发都是理发师在转,我们理发是“顾客”在转,我坐着不动。
现在唯一比较困难的是,我要想扎个马尾辫的话需要别人来帮忙。
新京报:怎么想到学剪纸?
夏虹:2010年,由于要在上海世博会上作展示,我开始学剪纸。为了练习脚趾的张合度,我买了大大小小各种剪刀,剪得脚趾都是茧子。没有老师教,我就在家里剪了一个月的报纸,看着网上的儿童剪纸视频,渐渐地,月牙纹、锯齿等图案都熟练起来。
新京报:为什么后来从事了公益事业?
夏虹:1995年,我的事情经过媒体报道后,我认识了北京的爱心人士陈伯伯,我们书信往来,他也经常鼓励我。
我在1999年考上大学后,每年5000多元钱的学费对于我的家庭来说压力挺大的,有一次信中我和陈伯伯提到这件事。没想到一个月后就收到了两笔汇款,一笔15000元,一笔3000元,陈伯伯和我说,“我帮不了你别的,但我能帮你圆这个大学梦。”
我自己命运的改变,离不开他的帮助,我很自然就想到,自己有能力后,也要帮助别人。
新京报:你自己做过哪些公益活动?
夏虹:大学毕业后我来了北京工作,从2010年开始参加志愿服务,开始是为一家培训机构做义务培训教师,教聋哑人学习平面设计知识。2011年开始在昌平区、朝阳区、东城区温馨家园给残疾人做剪纸志愿老师,后来逐渐到社区为老年人、小学生、特教机构等教授剪纸课程。
2013年我加入了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有空就会去北京近郊的疗养院、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做义工。2015年,我自己注册成立了公益组织 “北京夏虹公益促进中心”,为残疾人做技能培训、公益义卖、助老敬老。
2020年以来疫情期间,我们也积极筹备各类抗击疫情的物资,捐给工作在一线的人员和残障家庭、环卫工人等特殊群体。
夏虹和志愿者们组织残疾人出游公益活动 。受访者供图
带残疾人正视自己的缺憾 融入社会
新京报:为什么会想到帮助残疾人?
夏虹:我自己属于肢体残障者,所以特别能理解残疾人,尤其是肢体残疾者的苦衷。
2017年起我们开始组织残疾人出游,一起去展览、逛展会,去博物馆,目的就是让他们走出来,不要自卑,敢于正视自己的缺憾,融入这个社会。
有些残疾人是很想参与这些活动的,但他们没条件,我们有志愿者一对一陪着,安全性上有了保障。而且残疾人在一起可以互相感染,像我这种外向、开朗的性格,和大家在一起相处,很多人会受到鼓舞,“你看夏虹可以,我们有什么不行的呢?”
新京报:其间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夏虹:我在社区办剪纸培训的时候遇到一位大姐,她一开始就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我也没注意到她,后来我走到她身边时,她撸起袖子,我才发现她没有左手,8年前因为意外事故从手腕处截肢了。
她说这8年她一直没有走出来,听说我在讲课,就想来看看,“一个没有双臂的人怎么可以剪纸。”那时她情绪很低落,也不愿和别人交流,但我俩聊完天后,她每次都来,慢慢开始用没有手的那个胳膊压着纸,另一只手拿起剪子开始尝试剪纸。
这是一个正视自己和融入生活的开端,我现在也经常见到大姐来参加活动,能看出来她比过去开朗了很多。
剪纸公益课堂上,夏虹在纸上画图。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这么多年一路走来,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夏虹:我很庆幸,自己虽然残疾,但并没有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反而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别人。我虽然遭遇过不幸,但我是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有父母的爱,有陌生人的爱,所以我理所应当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新京报:这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有什么感想?
夏虹:这对我来说是莫大(博客,微博)的鼓舞,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让我对未来更有干劲和责任感。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左燕燕
校对 李立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