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 进击的中国城市

2021-07-01 04:38:32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杨弃非 江然 每经编辑 贾运可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城市脱颖而出,跻身全球一流序列,深度参与世界经济。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3.89%,城市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2019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明确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接下来,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还会持续增强。必然还将涌现出一大批践行新发展理念、承载着中国智慧的伟大城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城市的发展也从解决“有没有”到了解决“好不好”的历史阶段,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转变。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城市也将回归本质,持续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展奇迹: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人类城镇化历史上的发展奇迹。

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14.12亿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2亿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1亿人,占36.11%。

与此同时,全国城市和建制镇数量也从1949年末的132个、约2000个增长到2019年的684个、逾2.1万个。幢幢高楼平地起,交通设施、住房条件、公共服务不断改善,生活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城市,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现如今,随着落户门槛不断放开,越来越多的地方打破制度藩篱,人员流动更自由、安家落户更便利。截至2020年底,14亿人实现户口性质城乡统一,1.1亿流动人口领到居住证,1.2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4%,户籍制度改革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从农村进入城市,超大规模人口流动不仅带来了城市物质条件和精神面貌的巨变,也催生了一批阔步走向世界的中国城市,不断刷新人们对全球城市排序的传统认知。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601099,股吧),历来领开放风气之先的上海,已经走上了“追求卓越”之路,它的每一步,都让人期待能够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写下更优注解。在深圳,从边陲小渔村成长而来的国际大都市,创下了令世人惊叹的“深圳速度”,但“40年经济总量增长1万倍”不是终点,创新还在继续。

眼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如火如荼。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海南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约4倍,货物进出口增长38.5%,顺利开局。从1980年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到推进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再到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这是百年复兴的密码,也是中国城市普遍崛起的关键。

城市规模大了、数量多了,城市群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城市群集聚人口和经济作用持续显现,19个城市群承载了我国75%以上的城镇人口、贡献了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同时,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以中心城市为引领,提升城市群功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优越性重要窗口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捷报传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更加积极有为地努力。新一轮城市发展机遇,再次显现。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被赋予浙江。这意味着,浙江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创文明盛景探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为什么是浙江?新世纪之初,浙江发展曾遭遇“成长的烦恼”。当时,浙江对症下药,极具前瞻性地提出实施“八八战略”,“必须着力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均衡性、协调性,以更大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

据《浙江日报》报道,眼下,浙江是全国唯一的所有设区市人均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至1.96: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浙江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小城镇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另一面。

自“十二五”起,“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等表述就开始频繁见诸顶层设计中。今年印发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更是明确提出,促进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发展,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强化边境地区城镇功能,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去年7月1日,沪苏通铁路一期正式通车,苏州下辖沿江三市张家港、常熟、太仓接入全国高铁网,苏州实现下辖县级市高铁、高校和高新区(省级以上)全覆盖。改革开放初期借力上海“星期天工程师”提升经济发展动能的苏南县城,如今正在见证人口的加速涌入——以昆山为例,从2010年至2020年间常住人口增长44.76万,年平均增长率为2.44%。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指出:“一个特大城市,一群大城市,很多中等城市,再有大量的小城市,构成一个‘金字塔’形的城市群,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经济的活力、区域的协调发展才能够顺利实现。”

现代治理:融合创新创造与品质生活

全球化大潮下,中国城市自身也走向了升级转型的关口——无论是内涵、发展模式还是人口的聚集。中国城市将何去何从?

从动能上来讲,全球城市都在经历新旧动能转换,中国城市无疑将回归其本质,成为创新创造以及品质生活的完美复合体。“城市接下来应该回归它的本质——城市是一个人流、知识、思想、创新集聚的地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提到。他直言,下一步中国的城市会急剧分化,有创新、科研能力的,产业升级能力强的城市,就会在竞争中胜出。

这背后所蕴藏的是人的流向改变城市形态的道理。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已达3.76亿,人户分离已成常态。随着城镇化程度提高,还将有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与此同时,户籍制度改革也在推进中,除超特大城市以外,户籍互认等政策已在多个城市落地。

2020年4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指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时,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这实际上是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300万人的人居环境就一定比2000万人差吗?这里面考验的是管理能力、治理水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就明确提出这个观点。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大城市病”,城市环境受到影响,包括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等方方面面。

中央也多次提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做到“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中国城市在快速发展几十年后,已经走到了精细化治理的阶段,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增加治理供给侧的有效性。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一大批践行新发展理念、承载着中国智慧的伟大城市正在不断崛起。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