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 引领群星璀璨的北大红楼时代

2021-07-01 04:38:59 新京报 

蔡元培

(1868年~1940年)

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学术”与“自由”之风。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曾在北大红楼里办公。在这座红楼里,蔡元培引领群星璀璨的教授团,提出“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

研究学理必有一种活泼的精神,不是学古人“三年不窥园”的死做法。

——蔡元培反对把青年学生弄成“书痴”相。综合发展也在其教育理念序列,讲求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谐发展。

1916年,北大红楼始建,次年北大迎来一位大刀阔斧的改革者——蔡元培。历任校长中,他不是首位,也非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却只有他被北大人称为“永远的校长”。

蔡元培是前清翰林,也是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1916年做了83天皇帝梦的袁世凯病逝,北京城政权再次更迭。教育家范源廉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邀请人在法国的蔡元培回国执掌北大。

北大的“蔡元培时代”被人怀念,因为群星璀璨的教授团,也因为蔡元培引领群星,利用这所没落书院,唤醒过大学精神的精髓。

改革从向校工脱帽鞠躬开始

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从1917年1月4日站定在北大门口那一刻就开始了。

“他到校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一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吃惊。”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大的顾颉刚曾回忆。

受聘之前,蔡元培的许多好友都劝他不要接这块“烫手山芋”。彼时的北大被视为官僚养成所,生活作风腐朽。但孙中山十分支持他到北京主持“全国性教育”。蔡元培最终从黎元洪手中接下了委任状。

第一次面向全校师生发表就职演说时,蔡元培即指明,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他一方面提倡平民教育,坚持不看资格、出身,注重以成绩择优录取,使许多优秀青年得以进入北大;另一方面,用人唯才的同时致力于引进新派学者,企求改变北大顽固守旧风气。

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在北大,保守派、维新派、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蔡元培也十分乐于见到这“百家争鸣”的景象。

对于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蔡元培便请教授各开一课,“唱对台戏”。

他主张学生广泛接触教员中不同学派观点,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在不同学派对比中引发新义,以便提出自己的创见。

“为学问而学问”一时在北大成为一种风气。

在学校领导体制、学制及课程上,许多“破天荒”的改革使北大向现代化大学更进一步。

蔡元培推行教授治校。1917年底,重要学科合为一部,设教授会,各教授会有权决定教学方法、教科书选择、学科废立、图书设备添置等。

同时,在国内最早成立大学研究所。蔡元培组织了国文、英文、哲学、数学、物理、化学、法律、政治、经济9个研究所,本科毕业生、高年级学生以及他校本科毕业生可以被纳入研究员。范文澜、冯友兰、叶圣陶、俞平伯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研究员或通信研究员。

同一阶段,蔡元培提出废除年级制、采用选科制。1919年末,蔡元培又提出废科立系,打破文、理、法的学科界限。

很快,北大一扫过去暮气沉沉、万马齐喑的旧局面,出现了名流云集、学派林立、人才辈出的新景象。

执掌十年,八次请辞

一战后,法国巴黎和会上,决定由日本接管战败的德国在山东全部权益。蔡元培得知后立即召集北大学生代表,告知此事。于是,北京各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原定于5月7日举行的游行示威,提前于5月4日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大中专学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痛打章宗祥。32名学生被军警逮捕。各大专校长坚请保释,蔡元培愿以自己一人为学生抵罪。在全国压力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将被捕学生释放。

为拔掉蔡元培这颗眼中钉,北洋政府计划任命顽固派接任北大校长,严办游行被捕学生,对蔡元培进行威胁。为“保全此等无辜之学生”,蔡元培被迫于5月9日离京,留下启事,宣告已提出辞去北大校长之职。

实际上,从1917年到192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有10年时间,8次提请辞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说,“哪怕拿全世界的大学校长作比较,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