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315”持续行动:支付宝开放平台打击“赠话费套路”等恶意营销

2021-07-06 16:40:05 和讯 

  恶意营销是网络世界的顽疾,一些商家活跃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通过夸大中奖概率、虚假限时销售、层层加码诱导做任务等形式,骗取用户点击。恶意营销的泛滥,既损害消费者利益,也让正规商家遭遇不公平竞争。

  7月5日,蚂蚁集团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行动“蚂蚁315”又有新动作:支付宝开放平台更新《恶意营销处罚细则》,进一步加大对平台上恶意营销行为的打击,保护消费者和正规商家的权益。数据显示,支付宝平台小程序数量已超过300万,为用户提供衣食住行等各类生活服务。

“蚂蚁315”持续行动:支付宝开放平台打击“赠话费套路”等恶意营销

  据介绍,“赠话费”类的恶意营销是第一波重点治理领域。“蚂蚁315”支付宝开放平台专项负责人表示,支付宝致力于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让好服务等于好流量:一方面,通过“我的小程序”升级到首页,开放搜索栏等让好服务有更多露出;另一方面,会持续治理恶意营销等行为,为消费者和正规商家维护更好的生态环境。

  “注册、充值就赠百元话费”的广告在各互联网平台上屡见不鲜,但其中不少是套路满满。据统计,最常见的形式包括:暗含附加条件,层层加码诱导用户做任务;玩文字游戏,用虚拟电话卡话费代替;夸大获取概率;诱导注册会员;虚构购买人数;时限性宣传;隐瞒规则等。

  比如曾有商家宣传“充值12.9赠120元话费”,但用户充值后,发现还需要看视频、下载其他App、打卡90天等才有机会领取。而即使完成了一系列任务,却发现话费不能用于手机。这种行为被用户称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根据支付宝的平台规则,这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恶意营销行为,将会根据违规情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最严重者将被清退和下架。

  今年初以来,蚂蚁集团启动“蚂蚁315”保障消费者权益行动,将消保工作日常化、常态化,已陆续启动产品用户满意度考核、治理营销活动、规范卡券发放等,还上线了业内首个消费者权益保护频道,让用户更好地行使对产品和服务的自主权。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