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瘦身显效 中央各部门晒上年账本

2021-07-08 21:54:31 北京商报网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吕银玲)7月8日,中央各部门集中晒出上年账本,公开上年度部门决算收入支出等情况,并进行相关说明。从各部门账本可以看到,上年度“三公”经费支出瘦身明显,“过紧日子”要求得到有力落实。

财政部官网也显示,就在前一天,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做《关于2020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介绍,2020年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均有所下降。从收入决算具体情况看,税收收入79644.23亿元,为预算的99.8%,下降1.7%,主要是受出口退税增加等因素影响;非税收入3126.49亿元,为预算的104.2%,下降62.3%。

从支出决算具体情况看,中央本级支出35095.57亿元,完成预算的100.2%,下降0.1%。中央本级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35.2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8%;公共安全支出1835.9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2%;教育支出1673.64亿元,完成预算的98.5%;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224.57亿元,完成预算的100.7%。

据了解,今年财政部于6月底前陆续批复了中央部门决算,并于7月8日一天内向社会公开。中央部门决算由中央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履行职能情况编制,是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等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各部门“三公”经费有明显缩减。202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9.86亿元(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安排的经费),比预算减少25.31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99亿元,减少3.7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5.95亿元,减少19.84亿元;公务接待费0.92亿元,减少1.68亿元。

一般而言,“三公”经费是指本部门(包括所属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通过财政拨款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刘昆指出,上年度,这些费用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以及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未实施,公务用车支出和公务接待支出减少。

从各部门具体账本来看,许多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决算不到预算的50%。例如,财政部2020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2446.61万元,支出决算为1017.8万元,完成预算的41.6%;生态环境部2020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1865.89万元,支出决算514.69万元,完成预算的27.6%;国资委202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1332.18万元,支出决算432.83万元,完成预算的32.5%。

对于“三公”经费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也均表示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工作未按计划开展。“按照我国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推迟或取消了按计划需赴国外开展的工作任务,很多国际活动延期或改为采取线上方式举办,致使因公出国(境)费同预算相比大幅减少。”国资委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此外,主要是因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

例如,财政部受疫情影响,公务出行减少,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决算为479.93万元,仅完成了预算的49.4%。

而2020年国资委组织出国(境)团组共计5个,全年累计出国(境)18 人次,其机关及所属单位因公出国(境)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322.16万元,支出决算59.25万元,也大幅减少。

今年,我国疫情已经有所缓解,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三公”经费缩减仍要在更多方面发力。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固,政府过紧日子的基调不会发生变化。从结构上看,一是依然会保持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二是会继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减负,通过激活市场微观主体来稳增长、促就业。

“疫情为电子政务发展带来了一个有益的契机,政务数字化既可以通过线上会议、远程调研、城市智慧大脑等工具和方式来降低行政成本,也减少了人员交通、纸质文件制作带来的碳排放,有利于政府以身作则引领低碳发展,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支出。”胡麒牧说。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