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飞:推动ESG投资与碳市场建设 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1-07-27 16:46:41 和讯名家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出席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由于中国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超前认识,与发达国家自下而上市场主体推动的路径不同,中国主要依靠自上而下政府推动这一制度优势已有所体现。目前,市场主体自觉意识已初步形成,有的金融机构在业务管理中主动加入绿色金融要素,有的金融机构开始探索扩展环境信息披露范围。在既有减排方式中,碳市场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建立碳市场要循序渐进,确定未来各时期碳峰值及配额分配以形成有效碳价格,处理好拍卖档期激励信号与潜在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完善市场配套建设。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框架,推动形成ESG投资理念与绿色金融标准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助力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一是政策措施与机制建设多措并举,培育ESG投资人;二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三是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四是加强市场生态建设,发挥好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以下为演讲全文。

推动ESG投资与碳市场建设

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

(2021年7月24日  )

尊敬的楼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低碳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个人认为,当前绿色低碳发展最关键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即鼓励ESG投资以及推动碳市场建设。

近年来,绿色金融发展很快,备受关注,国际投资机构也非常关心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思路,中国社会对碳市场在绿色低碳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但一些关键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今天,我围绕这两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思路与成果

中国对绿色发展的问题有自己的认识,与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不同,中国现在是“边发展、边治理”。早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与“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一脉相承。他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与中国传统中的“大同社会”相辅相成。正是秉持这一理念,中国在当前人均GDP水平并不高,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作出“3060目标”承诺,这是要下很大决心的。

由于中国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超前认识,与发达国家“自下而上、市场主体”推动的路径不同,中国主要依靠“自上而下、政府推动”的制度优势已经有所体现。截至2020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中国绿色债券存量约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下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中,要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路径结合起来,大力引导和鼓励ESG投资,加快推进碳市场建设。

人民银行很早就认识到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在顶层设计上做了大量工作,持续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推广绿色信贷,排污权抵押等融资模式。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系统地提出了绿色金融的定义、激励机制及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规划和风险监控措施,奠定了中国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推动了绿色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的快速发展。2021年,面对绿色金融发展新形势,人民银行进一步提出了发挥好绿色金融“三大功能”,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政策框架,为下一个关键阶段的工作明确了发展发展思路。

自“3060目标”宣布以来,人民银行也加快推进基础性工作,努力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近期,人民银行等三部委发布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明确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对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业务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体系。此外,人民银行正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完善配套激励政策;加强窗口指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碳减排贡献较大的风电、光伏发电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在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开展金融机构碳排放信息披露工作;推动G20重启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并组织工作组,与美财政部共同担任联合主席;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和碳中和金融债券等品种,以产品创新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与此同时,在激发市场主体自觉意识方面,人民银行指导交易商协会做了不少工作,努力培育投资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绿色债券市场标准建设,强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目前,市场主体自觉意识已初步形成,有的金融机构在业务管理中主动加入绿色金融要求,有的金融机构开始探索扩展环境信息披露范围。

充分发挥碳市场引导作用,逐步增强金融属性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全日平均成交价逾51元/吨。虽然不到欧盟碳交易价格的八分之一,碳配额是免费发放,金融机构也没有参与交易,但可以看出中国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碳市场本质上是金融市场,负责进行资金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与普通大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不仅具有满足当期交易需求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功能是基于碳价格信号来实现投资的跨周期引导、风险的跨周期管理,属于典型的金融功能。只有发挥好碳价格信号在管理风险、引导投资、稳定预期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才能有序引导全社会的低碳转型。

在现有减排方式中,碳市场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首先,碳市场可以实现环境约束下最优经济结果,在国际上应用也最广泛,碳税与补贴能高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合适的碳价格。近期OECD研究表明,相比碳税,有价格稳定机制支持的碳市场会促使投资者形成碳价长期上涨预期,更有利于促进减排。其次,碳市场可以更好地引导全社会的投资,是一种长期可持续的方式。碳价格集中体现了产出增长、排放配额和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价格信号引导下,企业减排的融资问题以及低碳技术的投融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而且,相对于财政补贴,碳市场具有更好的商业可持续性。再次,碳价格信号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同样重要,可防止市场主体对碳减排预期不清,并由非理性行为引发羊群效应。在缺乏碳价格信号的情况下,个别机构和专家的观点容易引发市场波动。最后,金融市场已有很多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运作模式。碳市场内在的金融属性使其更容易与金融市场衔接。只有利用好金融市场,才能处理好低碳投资中激励、跨期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来看,碳市场也将更为有效。

从国内外时间来看,碳市场建立要考虑几个方面。第一,为形成有效的碳价格,要严格遵行市场规律开展碳交易。封顶的总量是形成有效碳价格的前提,必须结合中国能源结构确定未来各时期的总量目标及配额分配。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是活跃交易、为碳减排活动提供合理激励和补偿的必要条件。第二,处理好碳价信号与潜在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我国碳市场配额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未来将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提高其比例。碳配额价格过低不能形成很好的激励信号,但价格过高则可能会抬升生产生活成本,甚至引发通胀或衰退,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第三,要完善市场配套建设。积极发展远期、掉期、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提高透明度,加强投资者保护等金融市场监管规则也应适用于碳市场。

中国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虽然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投资人培育、对接国际标准、环境信息披露、中介机构规范发展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下一步,人民银行会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上持续探索,既重视“自上而下”顶层设计,也注意培育“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自觉意识,按照“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框架,推动形成ESG投资理念与绿色金融标准“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第一,政策措施与机制建设多措并举,培育ESG投资人。在激励政策方面,继续探索包括补贴、贴息、减免税等财税政策以及提升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吸引力的监管规则等;强化和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提升市场机构配置绿色资产积极性;积极促进市场建设,推动ESG投资与固定收益产品相结合,丰富ESG投资运用领域;引导养老金、保险、社保等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长期资金进入ESG投资市场并纳入考评体系,丰富绿色债券市场资金来源。

第二,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在尊重我国能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助力全球绿色金融发展。

第三,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市场约束机制。继续强化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建立强制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覆盖各类融资主体,细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此外,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便于金融机构获取企业的碳排放数据。

第四,加强市场生态建设,发挥好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继续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开展对评估认证机构的备案工作,通过市场化评议和业务质量交叉检查等方式,推动评估等认证行业的标准统一。

女士们、先生们。

绿色金融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意义深远、前景广阔,对投资机构而言意味着划时代的机遇,期待国内外投资界朋友更多关注、参与中国绿色金融事业。

为实现向国际社会作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社会各界都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人民银行将指导金融行业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为根本遵循,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产品工具,丰富服务模式,强化风险管控,深化国际合作,多措并举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最后预祝今天的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蕾)

一场关于资本市场如何改革的巅峰对话!(精彩实录)

肖钢对话吴晓求:碳中和、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监管将如何影响金融业

王忠民:让资金投到有效的时代主题中,我们需要这么做

中投公司原总经理李克平:市场怕涨怕跌心理交织,要在结构性问题中寻找“镇定剂”

【热点关注】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谈近期货币政策取向与如何发展碳金融市场

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赵陵:市场利率上升,如何寻找攻守兼备的投资品种?

两会 | 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定了!专家们这么说

黄益平:回归“常态经济增长”——2021年的政策目标与选择

肖钢:市场由通缩预期转向通胀预期,如何应对?

聂庆平:中国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渣打银行丁爽:将购买国债作为央行扩表的一项政策工具

广发证券沈明高:警惕我国经济复苏中的三个不确定性

政府工作报告重磅出炉,CWM50专家曾预判这几点值得重视

摩根士丹利邢自强:预防美国高压经济学的溢出效应

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关注资本市场快速机构化现象

白重恩教授受邀担任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第三届学术委员会成立

长按图片关注CWM50公众号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 2012 年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交流,为相关决策与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www.cwm50.cn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