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注意四个问题

2021-09-14 04:37:41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特约评论员 贾纺纺(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总经理)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培土工程,塑造制造业发展环境新优势”。优化制造业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对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要素供给质量全国领先。比如从人才要素看,广东人才总量与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广东就业人口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广东企业家队伍“规模大、质量优”,2019年拥有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约18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约636万人,技能人才约125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规模总量全国第一。从资本要素看,广东制造业融资规模及投资效果系数全国领先。从技术要素看,广东多项技术指标领先全国。从数据要素看,广东制造业数据资源丰富,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尽管广东多个要素全国领先,但还是存在制约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配置问题。

四大要素配置问题

首先,“比较优势”减弱、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广东制造业面临“双重挤压”。近年来,广东要素禀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劳动力、土地、能源成本逐渐上涨,导致人才效能下降,土地报酬、单位能源产出和资本报酬均呈现边际递减态势。“比较优势”效应的减弱使广东低端制造业面对新兴经济体不再具备相对成本优势。

其次,要素配置市场化体制机制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一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广东制造业要素市场中,部分要素目前仍存在交易单位不明确、交易方式不统一、定价机制非市场化、交易场所缺失、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和创新驱动力不足等问题。二是缺乏成熟的中介服务体系。三是缺乏数据支撑。

再次,要素配置面临区域、行业和发展阶段不平衡的问题。从区域上看,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要素配置均存在规模总量、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总体呈现珠三角先进、其他地区落后的态势。从行业上看,广东制造业细分行业间要素配置规模和效益也有较大区别,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聚集较多要素资源,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要素资源配置相对较少,利用效率也相对较低。

最后,不同产业集群的要素配置需求逻辑暂未理顺。一方面,广东要素再配置增长空间依然较大。广东农村拥有35%的劳动力却只贡献了不足5%的GDP,2019年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率平均水平仅约53%,未来广东经济结构性转型仍有很大空间。另一方面,不同产业集群对要素配置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亟待厘清各产业集群要素配置的逻辑与需求。

优化广东制造业建议

全面树立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线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一是优化经济增长模式,建立科学的要素使用评价模式。二是协调区域发展政策有待加强。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与北部生态保护区地方政府应革新观念,制定着眼于要素配置效率的追赶策略,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缩小与珠三角核心区发达地区的差异。

加快制造业发展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一是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充分考虑差异性政策与有侧重的管理措施对市场主体的影响,在不干预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采取辅助措施弥补市场功能的不完善,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二是以珠三角为示范,推进全省制造业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三是营造公平公正合理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提高现有各部门与单位的存量资源利用率,规范资源转让、交易的相关办法与政策,促进存量资源有效流动。

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集群建设。一是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核心,鼓励制造业企业间兼并重组,提升规模效应。二是以产业创新为抓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培养,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三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要素使用效率。四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研发设计、销售、金融、物流等对制造业企业的支持,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遵循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用好用活政府“有形之手”。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在土地、能源等要素配置中突出体现政府统筹规划的主体作用。对人才,应通过提升统筹层次减少人才跨区域流动成本,保障人才要素在地区、产业集群和人才层次间的合理配置。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