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谁是风口的领跑者?

2021-09-22 18:04:44 和讯 

  在时刻充满着变化与机遇的商业世界里,农业的颠覆与重构正在成为一个产业新风口,未来,乡村将被开辟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战场。

  2021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21世纪以来第18个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这直接将农业赛道推向风口。与此同时,疫情黑天鹅引发的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经济正在持续发生着变革,我国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将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2020年的关键词离不开新基建,产业互联网一路高歌猛进,以50亿到100亿的空间持续发展。后疫情时代加速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赋能使得大厂基本云化,供应链的改造正在持续升级;而在政策扶持方面,新基建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20多个省份陆续推出总额数万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伴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新基建的规模化应用,农业全产业链正在被重塑。在科技的赋能下,中国农业发展正经历由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的转型新阶段,发展数字农业是18亿亩农田的精细化管理需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

  拥有14亿多人口、且拥有广阔空间的农业消费市场也吸引着互联网巨头和产业龙头持续加码。各家互联网大厂今年在数字农业的布局显得更加深入且频繁:京东落地“农产品(000061,股吧)大流通战略”,拼多多宣布专门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腾讯安全发布战略新品“腾讯安心平台”......

  智慧农业,就是先进科学技术与农村产业进化相结合的最佳实践。当乡村振兴乘着政策与时代的东风,当BAT重仓农业,当智慧农业的技术手段开始走向规模化应用,是时候将视角聚焦在数字经济中技术和农业场景结合的实践者——智慧农业。

  自上而下,政策加持

  智慧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与整个中国与国际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密切相连。

  世界农业在经历了以矮秆品种为代表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以动植物转基因为核心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之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农业的第三次革命——”农业数字革命”正在到来。

  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农业劳力占比由1991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26%,低于世界平均值。农村劳动力短缺,使得人工成本迅速增加,目前几乎所有农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占比超过 50%,我国从顶层设计上开始重视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与产业升级。

  2014年,我国提出“智慧农业”概念,2016年“智慧农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此后每年中央都会出台新的政策规划鼓励智慧农业的发展。到今年1月,第18个关于农业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十四五的两个开好局,强调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业正在走向以信息为生产要素,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农业。也就是说,政策给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利好。

  反应在市场数据上,也有明显的趋势呈现。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估算约为622亿元左右。到2025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达1.26万亿,占农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15%。

  在时代和政策的利好之外,智慧农业的发展也与技术密切相连。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成为“新基建”的发展重点,并逐渐深化,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具体场景结合从而推动智慧农业的趋势也越发明显。

  政策在鼓励智慧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加速推动农业的信息化建设。2019 年我国行政村光纤和 4G 网络通达比例均已超过 98%,实现了全球领先的农村网络覆盖,这有效地为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做好了铺垫。

  总结来看,智慧农业的发展更多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推动。作为政策风口,智慧农业的战略地位,不仅带动了一批传统种植和养殖企业,例如大北农(002385,股吧)、中粮集团温氏股份(300498,股吧)等进入智慧农业行业,BAT的布局加码,也正在持续推动着行业格局的竞争变化。

  BAT深入布局,下一个万亿风口

  事实上,在农业布局上近几年互联网大厂几乎无人缺席。其中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家基本覆盖了农业食品的全产业链,其余则是围绕着自身业务关联较为紧密的领域内布局,比如美团在食材供应链领域,拼多多在农货上行领域,字节跳动在三农信息和扶贫领域。

  这几年BAT重仓农业,将农业视为绕不开的增量市场,也开始推动农业的数字化与智慧化改造升级。从上游赋能农业生产,中游对于供应链的数字改造,再到下游产品销售的数字化搭建,这无疑是一个更为显著的信号——农业产业互联网将会是产业互联网的新风口。

  腾讯打造“智慧农业平台”、阿里人工智能养猪并开团“互联网农场”、京东搭建智慧农业共同体、百度实施“AI+农业”计划……总结来看,智慧农业的重要性和战略性并驾齐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双管齐下,下一个万亿风口正在到来。

  这一方面从天眼查数据便可窥见一斑:2020年全国注册智慧农业企业共计3006家。资本也开始关注起农业赛道,根据企名片数据记录,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已披露融资事件409起,其中2021年共247起,其中农业科技企业融资数占比29.25%、农业辅助服务类项目占比18.87%,

  不过宏观来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仍在初期阶段。作为传统行业,农业产业智能化的演进方式更多是以单点技术在细分领域进行进化突破。此前36氪浙江在《智慧农业能否坚持“难而正确”的路?》指出,农业系统的复杂性与偏保守的参与者,决定了农业产业智能化演进目前更多是点状式分布,整体的技术创新虽有国家层面的鼓励,但各个厂商基本还都只在各自垂直的领域发挥技术优势。

  这跟智慧农业的技术应用有很大的关系,乡村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天演维真CTO易飞曾在36氪浙江的对谈里,举了一个例子:“以种植领域为例,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应用效果上还只是停留在自动化初级阶段,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自动化升级为智能化,真正做到科学的预测、指导农事作业,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是当前智慧农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而从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层面看,智慧农业应用还存着采集成本高、业务模型缺失、数据沉淀不够和数据打通不够等挑战。农田信息感知、导航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农业关键技术还需进一步突破。从农业全产业链优化的过程来看,智慧农业发展仍需顶层设计的加持。

  谁会是下一个领跑者

  中国农业部在《发展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提到,智慧农业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由于农业的生物特性,将工业信息技术直接拿到农业领域往往不能有效解决农业问题,必须开展基于农业生物特性和农业问题的专题研究。而由于缺乏基础性和原创性研究,我国智慧农业技术不仅仅是“短板”问题,而是整体上的“短桶”问题。

  另一方面,整体农业规模依然是以小农户为主,机械化水平相对落后,而短缺的劳力也让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持续增高。如此看来,智慧农业想要茁壮成长,除开需要解决技术应用的短板,还需要汇聚各方的努力。

  现在,36氪可以提供一个粘合各方、助力初创企业、从而推动国内智慧农业赛道发展的机会——创业「星」物种大赛之「智慧农业新势力」项目征集活动开启,征集智慧农业领域TOP百强企业、瞪羚企业、重大成果;并联合行业巨头、传统企业、地方政府等市场参与主体,通过行业专家指导、投资机构对接、36氪品牌曝光以及成长指导四大核心权益,帮助参赛项目实现资源和资本的高效链接。

  我们将在上游聚焦生物技术,重点关注打好种子翻身仗与构建绿色农业生态为主的种子培育;中游则是数字农业,重点关注科技+农业,覆盖农机装备、大数据、无人机等技术赋能农业所带来的产业升级;下游重点关注由大消费所给农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我们希望报名项目定位包括但不限于下图所列,且融资轮数最好在B轮前。

  同时大赛将于10月起至11月,通过华中赛区、华东赛区、华南赛区和西南赛区四大赛区海选评审路演遴选出最终进入决赛的优秀项目,并于12月举办总决赛及行业峰会,与来自各赛区的「星物种」共同展望科技赋能农业升级的“高光时刻”。此外,36氪还将对入围团队进行持续的资源导入,涵盖投资人对接、大咖1v1对接、产业对接、企业服务等。

  这是一个可贵的机会,可以聚合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的技术、资本与参与者,加深对彼此的理解,让智慧农业不止是点状式进化,通过打通农业的全产业链条,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责任编辑:董云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