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国际新闻且记性不错的网友,大概还记得在8月20日前后,微博等平台曾有人转发过一个新闻,称美国一个网红正与多家机构合作,设法筹款包机把阿富汗平民从当地接出来。这一募捐发出不久后,就得到了美国网民的积极响应,并被不少美国媒体转发报道过。
不过,从项目进入执行环节后,不少美国网民就发现了这个计划的一系列问题,随着最近不少媒体对项目的深入报道,许多参与捐款的人才发现,自己这回很可能是被骗惨了。
如果要评价一下这个募捐行动,恐怕最适合的词就是“高开低走”了。8月17日,一个来自纽约的美国网红汤米·马库斯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正与人道主义援助组织、退伍军人和社会活动家共同筹划一个救援项目,设法将300多名阿富汗人从该国撤往安全的地方。
马库斯转发的宣传页面称,他们要救助的人都是女权、性少数群体权利活动者、人权律师和翻译这类非常美式政治正确的“高价值目标”,因此募捐发布后仅80分钟,就完成了55万美元的目标金额,在短短一天内就有近10万人参与。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筹到了近721万美元的捐款。
因为影响巨大且有助于转移对“美军仓皇撤离”的关注,尽管美国国务院曾在声明中提到过该项目“恐怕难以落实”,仍有不少美国媒体以极大的热情报道了此事,在消息传到国内时,还有一些中国网民也称自己“被感动了”,并认为此举是“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现代人、文明人”。
可随着项目不断继续,越来越多的问题就开始暴露了。首先是捐款的网民发现,尽管自己是奔着马库斯的“网红”名头知道并参与的这个项目,但马库斯本人并不会对这些资金进行分配,也不会参与到具体的救援工作。换句话说,马库斯本人很难对这个项目的实际执行效果负什么责任。
根据募捐页面的声明,实际分配经费的,是一家名为雷文咨询的安保公司,官网称,该公司的创始人及员工都是曾在阿富汗服役的退伍军人,以及参与过相关行动、经验丰富的中情局前官员,其中CEO谢菲尔德·福特、COO戴维·海尔特是美国特种部队前成员,执行董事菲利普·瑞弗林在中情局工作了25年。
该公司和马库斯等其他参与者发布了一份声明,除了提出大致计划及展示自己的专业资历外,他们还给行动起了一个名叫“逃出生天”(Flyaway)的代号。
巧了,“Flyaway”在英语里还有“凌乱”、“轻浮”的意思。
谁知道,这个就差把“精锐”二字写在脸上的专业团队,很快就干了件极不专业的事情。在挑选了前往阿富汗机场的航空公司、火速就给对方打了钱后,悲剧发生了,这些接单商家在收钱不久后纷纷取消了订单,且一直不肯退还雷文公司支付的330万美元。
唯一收了钱还有点消息的,是迪拜一家名叫“梅菲尔航空”的公司,老板在回复中表示,自己从雷文公司这收到的51.3万中,有17万已经用于购买各类保险,即使订单取消也不能退还,但老板愿意和雷文公司商量后续的退款情况。
也就是说,到这一步,已经有17万本属于美国网民的捐款确定打了水漂,剩下的300多万能不能拿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作为项目的宣传方,马库斯每天都被捐款者追问行动进展,这种压力也传导到了其他参与方。大概是病急乱投医,雷文公司又选中了一个名为“基维航空”的服务商,在该公司表示愿意提供航班前往阿富汗后,雷文公司又果断地给对方打了284万美元。
谁知道,打钱的消息传出去没多久就有人发现,这家“基维航空”的幕后老板,很可能是一个叫尼古拉·斯蒂尔的新西兰商人,而此人曾涉嫌参与多起金融和商业诈骗,导致被美国司法机关调查并对其采取了措施。
对于为什么把钱打给一个“有前科”的人,雷文公司的回复则是:“该公司是由一个‘可靠渠道’介绍而来的。”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大多数人已经对这个救援项目失去信心了。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调查发现,截至目前并没有任何标注“逃出生天”项目认证的航班将难民救出阿富汗。因此该项目的“援助”即使存在,也很可能是靠捐钱给其他救援机构,而不是当初承诺的“自己包机把难民接出阿富汗”这种形式。
尽管整个救援行动的相关方向记者提供了一个所谓“已撤出阿富汗人员名单”,但名单的信息却以“保护当事人”为由进行了大量编辑,以至于该报社难以核实其真实性。
即使这个项目的几个组织者不存在蓄意诈骗,从现有的信息看,其管理和沟通也乏善可陈。除了上述的捐款被滥用外,不少媒体和美国网民也指出了几个参与方在协商和分工时经常有权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管的毛病。
比如利用自己名气为项目做宣传的马库斯,在无法为行动结果负责的情况下向自己的粉丝进行了“背书”;比如该项目一直以“非盈利机构”的名义运营,因此被豁免了披露财务数据,以至于大笔捐款在航班取消后无法退还、却一直没被叫停。
就在多家媒体发布了上述这些质疑后,马库斯在2天前仍然发布了一条表述含糊的推文,在他发布的照片旁,马库斯称自己和网友的募捐行动“帮助了图中这些阿富汗儿童以及他们的家人离开当地”,但却没有明确表示自己在整个撤离行动中具体参与的比例有多大。
不过,从募捐页面和网上的评论看,尽管很多捐款者也听说了整个行动的种种问题,但他们中还是有不少人对马库斯和筹备方的工作表示“满意”,而且他们还发展出了一套我们外人看着像“自己骗自己”的说辞。
第一类捐款者表示,虽然捐款出现了被浪费的现象,但人命是无价的。在“救人”这种事情上计算“花了多少钱”、“救一个人的成本多少”,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
除了单纯“为阿富汗人摆脱塔利班”感到兴奋外,另一部分捐款者则觉得,不管救援效果如何,自己都获得了践行了“自由、民主”的满足感、成就感,相比捐助10美元、5美元的人,这些留言者的捐助金额也要高出不少。
假如“美式政治正确”是一个天堂的话,那这些人肯定觉得自己捐的不是给阿富汗人民的钱,而是在买通往天堂的“赎罪券”。至于是谁让阿富汗等国陷入需要被捐款才能获得自由这种悲惨境地的,就不是这些美国网民打算考虑的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