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深圳一河之隔,可容250万人居住,香港为何要建北部都会区?

2021-10-07 20:06:29 第一财经 

香港住房难题有望迎来新转机。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完成后,将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并提供65万个职位。

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时透露,将建设香港北部占地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

《施政报告》指出,这个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而支撑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维港都会区亦会扩大至包括“明日大屿愿景”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这两个地处香港南北的都会区将可提供大量土地,完善香港的空间布局,并驾齐驱、互相辉映,推动香港未来发展。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就此表示,《施政报告》提出香港规划两个都会区,一个是现在成熟维港都会区,已成为香港金融中心;另一个是新建设北部都会区,定位为国际科创中心和行政中心。这意味着香港与深圳将全方位融合,大力发展科创产业,解决市民住房、就业问题,加快经济社会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维多利亚港。新华社图。

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钟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与建设标志着香港特区政府已踏上重塑香港之道,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为香港产业、城市进一步发展增加巨量土地空间;将增强香港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有利于香港发挥毗邻深圳的优势,加快发展。

直面香港住房难题

超高房价一直是香港市民的痛点。林郑月娥引用《香港2030+》报告的最新估算称,香港在2019至2048年期间的土地短缺约为3000公顷。“要较彻底地解决香港市民‘住’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因时制宜的短期‘招数’,而是持之以恒供应土地的决心,以及不会因经济短期波动或物业价格升跌而动摇政策的勇气。”林郑月娥表示。

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也将直接增加香港的房屋土地供应。据悉,香港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施政报告》指出,目前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发展中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个住宅单位,该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住宅单位约16.5万至18.6万个。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万至92.6万个,将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并提供65万个职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相关职位。

至于土地供应,《施政报告》指出,特区政府将继续“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推进多个新界新发展区项目、东涌东及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等。过去两年特区政府已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已收回90公顷新界土地,预计未来几年收回的土地将达700公顷。

林郑月娥表示,通过推动各项新发展区及填海项目,以及推展北部都会区,有信心会在中长期找到所欠缺的土地。特区政府还将通过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推进“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延长活化工厦措施等方式加快土地供应。

钟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收入差距大、房价高企等民生问题突出是香港的短板之一。在超高房价之下,大部分居民住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北部都会区建设目标就是要使香港问题和短板加快得到有效解决,自身优势更加巩固。

“双城三圈”深港深度融合

在此次《施政报告》中,深港两地“双城三圈”的空间概念得到确立。林郑月娥表示,在国家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港深两地紧密互动。由西至东建设了七个陆路口岸和相连的交通基建,使两地有条件跨越后海湾、大鹏湾和深圳河而相互连接,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

“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

林郑月娥强调,“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同时,深港两地的交通网络再完善将愈发带动“双城三圈”之间的合作共赢。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将探讨将东铁线延伸至深圳罗湖,并在深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在跨境陆路交通方面,林郑月娥提到,粤港两地政府正全力推进“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待疫情受控和免检疫“通关”逐步实施后,可让符合资格的香港私家车经大桥往来香港与广东省,而无须事先取得常规配额。粤港两地政府同意计划可稍后伸延至另一个陆路口岸。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香港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与北部一河(深圳河)之隔的深圳实现无缝对接。深港这两个历史上就是一家人的兄弟城市,如今通过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区开发,通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通过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必将实现全方位、全领域的深度合作,真正推动深港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对于深圳而言,深圳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香港科技教育资源是最方便的。”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建设将显著改善两地的发展环境,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1+1大于2,并将在制度整合、政策融合等发挥探路作用。后者的影响将是世界性的,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机会。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