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2021-10-13 16:36:17 和讯网 

  10月12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安全韧性城市”为主题的“2021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 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会议期间,南京市代市长夏心旻与参会的中外嘉宾围绕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探索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听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借鉴有益经验、凝智聚力,共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举措。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南京市代市长夏心旻在会上做主旨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主持会议。会议邀请了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魏海诺(Bruno Weill),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冯子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美国经济学家、《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作者帕拉格·康纳(Parag Khanna),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院、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叶来,新加坡“规划之父”、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原主席刘太格(LIU Thai Ker)等国内外嘉宾。

  会上,中外嘉宾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为核心展开演讲,为南京韧性城市建设课题带来了更多新思路。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夏心旻:把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四大问题待解

  如何应对特大城市的风险高发态势?如何以科学规划建设实现风险源头治理?如何运用新技术构建风险动态管控机制?如何高效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风险?

  “今年,我们聚焦‘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安全韧性城市’这一主题,主要是为了探索特大城市完善安全治理、增强综合韧性的科学路径,助力南京进一步提升应对风险与管控风险的能力。”咨询会上,夏心旻向在场嘉宾抛出南京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待解难题。

  夏心旻介绍,南京作为特大城市,具有人口分布的高集聚性、产业布局的高密集性、生产要素的高流动性、社会管理的高风险性等特征。近年来,南京持续化解风险存量,但还远远不够,城市风险源面广量大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南京制定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建设“四高城市”(即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300778,股吧)、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把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既是特大城市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前提。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仇保兴:迈向韧性城市的十个步骤

  传统的城市防灾思维企图建造一个巨大的“拦水坝”,希望将各种不确定性拒之城外,不仅浪费极大,有时还会制造出新的脆弱性;传统工业文明思路下的城市基础设施的集中化、大型化、中心控制模式不仅造价高昂,而且也成为“脆弱性”的源头。迈向韧性城市的第一个步骤,即是要转变思想观念。

  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面临众多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如极端气候变化、城市的高机动性、技术的充分涌现、快速发展与高度国际化的脆弱性、冠状病毒流行的常态化、工业文明导致城市生命线脆弱等。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亟待有效解决,政府应以人民为中心,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促使城市转型。

  而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仇保兴总结,迈向韧性城市可分十个步骤:一是转变思想观念;二是创新设计研究机构;三是制定治理方案,列入五年计划;四是编制生命线工程分组团化改造方案;五是在每个社区、每个组团补充原来没有的微循环;六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协调各个组团和组团内的微循环设施;七是改造老旧小区,补足社区的单元短板;八是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均考虑“平疫结合”“平灾结合”;九是在超大规模城市的周边布局建设“反磁力”的“微中心”;十是深化网格式管理智慧城市建设。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魏海诺:欧盟企业期待更长期的合作

  近年来,欧洲的企业在中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健康而有韧性。中国城市正在打造更为吸引国际性人才的环境,期待双方会成为更长期的合作伙伴。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冯子健:新冠大流行应对启示,加强和完善大城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新发传染病及其引发的全球大流行是人类永久的威胁。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发生和应对,为今后加强公共卫生突发危机的应对提供了重要启示。

  未来我们如何来改进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一是要继续推进我们国家的卫生应急管理法治建设,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动提供法律保障。二是要改进和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和体系。三是系统地、有计划地为下次可能发生的或者必然发生的传染病大流行做准备。最后,是要加强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提升专业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的建设,要注重培育公共卫生专业的技术精英。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史育龙:以系统观念和治理思维增强城市韧性

  基于城市,特别是特大、超大城市复杂的具有生命特征巨系统的理解,要增强城市的韧性,迫切需要强化系统观念,要以治理思维来增强城市的韧性。

  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特征的复杂巨系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经济、文化、创新功能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演进,成为复杂的巨系统。而特大、超大城市经济体量巨大,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更加复杂,潜在的危机与风险点更多。研究城市的韧性中,系统观念和治理思维就尤其的重要。

  基于这些,史育龙提出以下四点建议:更加注重从抓应急响应到抓日常维护转变,对重要风险隐患点做到“心中有数”;更加注重从战备到平展结合转变,切实完善应急防控体系;更加注重从人防为主到人防、技防结合转变,确保重大基础设施稳定性;更加注重从自上而下管控为主到多方协同治理转变,优化城市空间,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帕拉格·康纳:互联世界中的智慧城市

  一个强国是由许多大型城市组成的,中国须通过可持续的城镇化,扩大发展。我必须强调“可持续性”。

  世界是密切联系的,高度互联、高度依赖。我们的资源、基础设施、人口结构、供应链依旧与世界其他国家紧密联系,彼此交织,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仍会如此。

  对于城市来说,重新设计建筑,开发更多的可移动和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以便在生态环境遭遇破坏的情况下,可以容纳更多的世界人口。例如电力生产、农业和建筑方面,利用新技术,引领城市效仿。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杜德斌:构建智慧型韧性城市——如何让城市既聪明又强壮

  智慧城市使城市大脑更聪明,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使城市变的更聪明,通过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而韧性城市使城市肌能更强壮。

  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两个概念的形成有不同的社会根源,侧重解决的问题各有不同。我们提出智慧型韧性城市概念。如何构建智慧型韧性城市,需要四维度和四能力。四维度即从经济、社会、治理、环境四个方面着手,四能力即鲁棒性、冗余性、机敏性和快捷性。智慧型韧性城市需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需要从科技、经济、社会、治理环境,甚至教育等多方面、多维度推进。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闪淳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有准备和没有准备是完全不一样的,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大量事实证明:危机事件与风险因素和社会体系脆弱性密切相关。现代安全理论认为,突发事件破坏性不完全在于灾害的原发强度,还取决于人类社会自身应对各类灾害表现出的抵抗能力和脆弱性。

  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应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化,让城市更智慧、更聪明、更安全。以国家标准《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新时代社会治理体制。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郑叶来: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探索

  在变化中坚持自我革新,对每个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同时,数字化和流程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业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保障,支撑着企业持续创新、不断提升组织运转效率,快速迈向全球化,加速构建可持续领先的产业。

  对于智慧城市,信息技术不是挑战。今天为止,华为在人工智能治理上应该做了接近900个项目,基本上是解决三类问题。一类问题是解决重复性劳动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解决专家经验复制问题,最典型就是看片子,医院里看片子;第三类问题是解决多域协同的问题。人的处理是有极限,机器处理是没有极限的。

  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实现全场景数字化,而数字化管理体系可为企业实现创新研发、精益制造、可持续供应、精准营销、智能服务与数字办公等目标,进而提升组织的运转效率。

  产业总是在持续演进变化中,虽然产业的发展趋势显而易见,但是大多数企业在真正面临改变的选择时,往往缺乏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能力,从而错失发展机遇。如何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南京代市长向中外专家学者取策

刘太格:明智规划的原则要点

  城市规划,首先是规划,其次是工程,最后才是科技。

  城市规划要记着几个字:价值观、科学性。通过比较理智、客观、科学性的规划,把方方面面的目的体现出来。我们要尊重城市人口多少,市民的尺度感、民族文化的基因,而且要做到永恒性的、有经典韵味的城市环境。

  做城市规划要有人文学家的心,科学家的脑,艺术家的眼。人文学者的心会照顾城市的生活文化;科学家的脑是组装庞大的生活机器;一个城市对我来说是一部生活的机器,里面的零件是要很精确去配置的。可是一个城市不仅仅是一个机器,而且是一件艺术品,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机器放在土地上,要用艺术家的眼跟土地谈恋爱,在谈恋爱的时候,要体现民族地方城市的文化特色。每个城市要有特色,不是靠标志性建筑,是要靠跟土地谈恋爱。如果把这个做好,这个城市有外在美,有内在美,也有心灵美,就会给在这里面的居民带来乡愁,感觉是在健康美丽的环境里面生活。

  据了解,“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已成为南京市长对话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要平台,是传递南京国际影响力的名片。会议聚焦南京发展大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打造国际咨询专家顾问资源库和市长国际咨询会议高端服务平台,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发挥咨询作用,成为南京汇聚力量、推动发展、沟通交流、合作共赢,深度融入全球发展的一个重要桥梁。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