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挑战下中国经济亮点犹存 9月消费超预期回暖

2021-10-19 06:47:40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祝嫣然 郭晋晖

  中国经济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受汛情疫情、供给短缺、经济转型压力显现等多重冲击影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长4.9%,较二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看,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断改变,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在多重挑战和风险下,中国经济亮点犹存。9月份消费超预期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的恢复也显示出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信心改善,高技术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多位专家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达到8%左右,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动力。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显现

  能耗双控、限电限产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其中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第一财经,9月工业增速承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受动力煤价格不断创新高冲击,“拉闸限电”现象在9月频发,对生产形成直接制约。在疫情多点反弹及北方主要流域尚处于主汛期的冲击下,生产受到一定程度扰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压缩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进而降低中小企业生产意愿。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背景下,高炉开工率持续低迷。

  付凌晖表示,受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以及疫情汛情的冲击,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环比延续扩张势头,两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的特点明显。

  近期各大机构也在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10月16日,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将2021年全球增速预测值小幅下调至5.9%,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计8%。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基本面依旧强劲,展现出领跑全球的相对强势,经济结构转型则正在路上,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未来可期。

  程实认为,中国经济处在从高增速时代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点,实体经济减速增质、行业结构深度调整、增长动能新旧转换正处于过程之中,三季度的细节数据也表明,这一过程虽然带来了一些短期阵痛,但也显示出激活经济潜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消费回暖、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消费复苏回暖,成为经济数据的一大亮点。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新的平稳阶段,9月餐饮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大幅回升至临界点以上,业务总量呈现恢复性增长。9月中秋假期对消费也有一定拉动作用。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57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3.9%。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33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

  郑后成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9月消费数据高于预期。8月受疫情多点暴发的冲击,消费增速出现超跌现象,9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增速向均值修复。今年中秋节位于9月,以及对国庆节进行备货,对9月的消费产生拉动效应。受开学季的影响,9月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当月同比位于较高位置,与此同时,受国际油价上行的推动,9月石油及其制品类零售额当月同比在前期高位的基础上继续上行。

  就业方面,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也低于全年5.5%左右的调控目标。其中,9月份的失业率为4.9%,比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三季度的就业数据体现了我国就业市场目前总体稳定,有回暖迹象,特别是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回暖迹象较为明显。

  付凌晖表示,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利于消费能力增强。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消费环境也有所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也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5.7%,比上半年有所加快。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要高度重视解决当前消费疲弱问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提振消费。通过促进就业、完善社保、改善环境,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助力新型消费发展壮大,促进传统消费增长。同时,还要重视解决消费不振背后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成本较高,居民对未来预期谨慎等问题。

  制造业投资维持韧性

  投资方面,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7.3%,涨幅较前8个月收窄1.6个百分点。分领域来看,1~9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涨幅比前8个月收窄1.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涨幅比前8个月收窄2.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涨幅比前8个月收窄0.9个百分点。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高技术制造业依旧是制造业投资维持韧性的核心原因。近年来,政策一直在强调要实行转型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等等,各类扶持政策层出不穷,加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多中下游制造业企业有技改的需求,对装备类制造业的需求比较旺盛。可以看到1~9月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5.4%。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8%、38.5%。

  基建投资方面,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增专项债发行的进一步提速将带动基建投资边际企稳,但考虑到债券发行到投入使用存在时滞,部分专项债对基建的拉动效应可能在明年初才能生效,今年基建投资大幅反弹的概率不大,预计全年增速在3%左右。

  四季度经济走势怎么看

  对于下一步经济走势,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预计,中央将坚持清零防疫策略、房地产调控以及“能耗双控”政策,因此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或进一步放缓至3%,并且在2022年春季维持低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将加大货币和财政宽松力度,但不会大幅放松限制。

  他预计,央行在四季度加大流动性支持,但可能不会降准,而是采用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OMO)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方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却认为,在短期扰动因素缓解,以及政策面向稳增长方向倾斜背景下,四季度GDP同比有望达到4.5%左右,同比增速下降主要缘于基数抬高,而四季度消除上年基数影响的两年平均增速有望加快至5.5%,将重返潜在经济增长区间。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四季度财政政策将加快发力托底经济,但鉴于明年地产、出口下行压力更大以及跨周期调节政策目标,政策效果将后延至明年初显现,四季度财政发力的效果可能相对平缓;货币方面,年底美联储启动Taper的影响或整体可控,国内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预计四季度大概率维持边际宽松、做好跨周期调节,但通胀仍处于高位,短期内大幅宽松的可能性不大,降息时点或有所后移,碳减排支持工具年内落地概率偏大。

  付凌晖在发布会上称,我国政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调控经验。近年来,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货币政策仍然有较大空间,能够及时根据形势变化推出有力措施,促进经济稳定运行。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