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力度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煤炭供应不足的问题,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缓解房地产业紧张情绪但不能改变方向,继续挖掘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促进外贸出口。
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环比增长0.2%。
从数据看,第三季度增速回落超出预期,与此同时,9月份多项宏观指标出现回落,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较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1月至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较1月至8月回落1.6个百分点等,显示回落趋势在持续。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基数的技术问题,也与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等因素有关。
去年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采取积极措施恢复经济,但也吸取历史教训,避免过大的刺激政策持续进行会产生副作用,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因此,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基础上,下半年以来的经济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但是,经济增速放缓其实也早在预料之中,今年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就提出了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有些因素对第三季度经济形成意外冲击,比如房地产和限电等。中国煤炭供给不足以及电力短缺现象在上半年就已经显现,但随着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国内高温天气、出口旺盛等因素出现,用电需求增长,而同期煤炭产量跟不上,造成电力短缺,一些地区针对工业企业实施了电力限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份,发电60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同期增长11.6%,其中,9月份发电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月加快4.7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0.5%。但是,同期1-9月份,生产原煤29.3亿吨,同比增长3.7%,比2019年同期增长3.6%,进口煤炭同比下降3.6%,低于发电增速。而电力短缺严重的9月份生产原煤3.3亿吨,同比下降0.9%,比2019年同期下降1.8%,两年平均下降0.9%。
电力短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远超想象,因为很多上游企业受到停产影响,就会导致中下游供应链受到冲击,供应链某个环节的短缺会造成更广泛的停产或者生产减少,比如汽车业受芯片短缺影响而减产。此外,上游断电限产也会造成原材料普遍大幅上涨,会影响下游企业不敢接收新的订单,担心无法传导和消化成本。比如造船业虽然营业额大增,但利润大降,因为钢材成本大幅上涨。上游不稳定的价格会对下游产生持续的影响。
目前看,新增加的核定产能充分释放出来或许还需要一段的时间,而冬季取暖季节的来临也强化了煤炭供给的紧张状态,因此,电力短缺在短时间内可能很难解决,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会持续。但是,随着经济增速回落,中央政府应该会加快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也就是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拉动经济增长。
然而,重点项目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铁路与公路)、能源、农林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等,这些项目会对高耗能商品形成巨大的需求,包括钢材、水泥等。而我们当前正好面临电力短缺,对高耗能企业实施电力供应限制,因此,这种供需冲突可能造成上游原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并持续地给予下游制造业成本压力。但是,如果不尽快将这些项目落地,经济增幅可能加速放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5%,增速相比1-8月回落1.4个百分点。
从房地产领域来看,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比1-8月的10.9%回落2.1个百分点。由于受部分房企债务违约影响,房地产企业拿地和投资都更加谨慎,投资增速回落已成定局。部分城市需要加大政府支持的租赁住房建设,但是,受制于财政能力,一些地方政府对此就如专项债项目落地一样,比较谨慎。很大程度上,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与债务压力限制了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尤其是土地流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可见,电力、房地产与政府基建等因素形成了一个相互牵制的网络,使得稳定增长的工作更需要统筹考量多方面因素。目前,应该加大力度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煤炭供应不足的问题,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缓解房地产业紧张的情绪但不能改变方向,继续挖掘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促进外贸出口。
最新评论